图书介绍
中国农村工业化的若干理论问题 兼述欠发达地区的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农村工业化的若干理论问题 兼述欠发达地区的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9/34854488.jpg)
- 苗长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38807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农村工业化的若干理论问题 兼述欠发达地区的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1、论题的导出1
2、论题的核心与分析框架6
3、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0
4、全文结构与内容概要13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工业化理论评述21
第一节 基本概念21
一、农村与农村工业21
二、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23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工业化的作用27
一、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27
二、作为经济发展中心过程的工业化及其存在问题31
第三节 农村工业化的意义与城乡综合型工业化35
一、农村工业化的意义35
二、城乡综合型工业化40
第二章 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42
第一节 农村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公社化时期42
第二节 农村工业化的第二阶段:改革开放时期44
一、1979~1983年的调整:高速增长前的准备44
二、1984~1988年的超高速增长:“起飞”46
三、1989~1991年的治理整顿:调整中前进47
四、1992年以来:步入持续增长新阶段48
第三节 农村工业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总量增长49
一、产品贡献50
二、市场贡献54
三、要素贡献58
四、外汇贡献62
第三章 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二)64
第一节 结构转换贡献64
一、农村经济结构转换64
二、国民经济结构转换66
第二节 经济效率贡献68
一、资源利用效率69
二、经济动态效率69
三、资源配置机制与效率71
第三节 城乡公平贡献72
一、收入公平73
二、发展机会公平74
第四节 绩效与问题77
一、农村工业化的绩效77
二、总评与问题82
第四章 经济发展与农村工业化的区域不平衡性84
第一节 经济发达、欠发达、不发达省区的划分及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84
一、发达、欠发达、不发达省区的划分85
二、发达、欠发达、不发达省区的分布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85
第二节 农村工业化水平的区域不平衡性88
一、农村工业化水平类型区的划分方法88
二、中国农村工业发达、欠发达、不发达省区的划分及其地理分布88
第三节 农村工业化水平与区域发展水平的关系91
一、相关分析91
二、发达、欠发达、不发达省区之间的统计比较92
第四节 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化进程的性质与特点94
一、历史基础94
二、速度、规模、结构95
三、小结105
第五章 农村工业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制度、市场与人口压力106
第一节 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制度决定106
一、制度、文化与经济发展绩效106
二、旧中国农村工业化的滞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影响108
三、公社工业化的发生与失败:共有产权与“经济活动政治运动化”的交互作用110
四、人民公社制度下社队企业的恢复与发展:城市特权与农村不完全产权的交易110
五、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村工业的全面高速增长:制度变迁市场化进程的作用112
第二节 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市场推动114
一、市场受限制条件下农村工业的有限扩张114
二、市场体系的发育与农村工业的高速增长115
第三节 人口压力对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初始作用116
一、公社工业化失败的反证:相对于人地矛盾的超前性116
二、70年代农村工业化的再次兴起:人地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116
三、80年代初农村工业化的大规模推进:人口压力突发作用的结果117
第四节 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化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性质和特点118
一、制度:文化与政策118
二、市场121
三、人口压力127
第六章 农村工业化的组织推动:社区政府和企业129
第一节 社区政府的推动129
一、经济活动的调节者:市场和政府129
二、社区政府的地位与职能131
三、社区政府推动农村工业化的激励机制133
第二节 企业的建立与发展141
一、企业创办的动因与条件141
二、企业经营目标、经营行为与经营绩效143
三、企业发展的因素与障碍148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杜区政府和企业对农村工业推动的性质和特点152
一、社区政府153
二、企业154
第七章 农村工业增长与结构转换157
第一节 农村工业增长方式157
一、增长率及其波动157
二、增长的因素来源与效率159
三、增长的机制167
第二节 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结构转换169
一、非农化与非农产业结构170
二、农村工业增长与城镇化177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工业增长与结构转换180
一、农村工业增长方式180
二、结构与结构转换181
第八章 产业联系与农村工业化185
第一节 农村工业与农业185
一、工业与农业的联系185
二、农业对农村工业发展的初始推动和长期制约187
三、农村工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190
第二节 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193
一、城乡联系193
二、城乡工业联系的投入产出分析195
三、城乡工业联系的类型与方式:企业分析200
四、联系对城乡工业协调发展的效应203
五、城乡工业联系的主要影响因素204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联系特点207
一、农村工业与农业207
二、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208
第九章 农村工业发展的型式210
第一节 型式分异的因素210
一、环境因素211
二、农村工业结构因素和精英状况213
第二节 型式的划分原则和类别215
一、型式划分的原则215
二、型式划分的方法与类别216
第三节 各型式形成的关键条件和特点218
一、农副产品加工型218
二、城市辐射发展型219
三、矿产资源开发型220
四、外资、外贸推动型222
五、人力资本推动型223
六、市场—加工循环推动型225
第四节 型式的简要比较和其在欠发达地区的适用性226
一、型式的简要比较226
二、发展型式在欠发达地区的适用性228
第十章 结语:农村工业化的理论总结、战略构想和政策建议230
第一节 农村工业化的理论总结230
一、农村工业化的绩效231
二、农村工业化的因素232
三、农村工业化的型式和区域差异232
四、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化的特点与制约因素233
第二节 农村工业化的战略构想与政策建议233
一、经济转型期对农村工业化的要求234
二、经济转型期农村工业化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制约234
三、农村工业化的战略构想236
四、农村工业化的政策建议239
第三节 关于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241
参考文献244
后记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