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技生产力:理论和运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技生产力:理论和运作
  • 刘大椿主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536632541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技生产力:理论和运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导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命题1

马克思的洞见2

拨乱反正4

面向21世纪的深谋远虑6

二、从活动的、结构的和体制的观点看科学8

理论上的难点8

科学活动论的观点10

科学活动的现代结构11

从社会体制的角度看科学13

三、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科技15

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再认识16

生产力标准的理论意义19

抓住科学技术这个历史的伟大杠杆22

科学精神是当代的基本特征31

四、科技时代的更深层思考31

科技决定论的正负面结论33

人类精神对立的两极37

科技理性与终极关怀38

第一篇 现代科技体制及其支持系统45

第一章 现代科技作为社会体制47

一、科学体制化的历史48

古代的科学家角色48

近代英、法的科学体制化过程51

德国科学组织的形成53

美国现代科学体制的建立55

二、现代科学是“大科学”58

科学、技术一体化58

大规模、强投入60

重视开发62

三、科研活动职业化、规范化66

科研成为社会职业67

科研构成职业的判别标准68

科研能力的培养69

科研活动的规范化71

四、科技研究与开发的组织在78

国家科学中心78

大型工业实验室84

大学的科研组织88

中国的科研组织92

现代科研组织的特点94

第二章 现代科技的支持系统102

一、科技投入——经济支持102

政府的科研投入104

企业对科研的支持109

大学的科研活动及其经济来源114

基金会对科研事业的支持118

二、科技奖励——激励机制121

科学共同体内的奖励系统121

对科技活动的社会奖励122

我国的科技奖励125

法治化的奖励形式——专利制度127

三、教育配置——人才培养129

日益突出的科技教育130

世界性课题132

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取向135

四、科技运行的政治文化氛围139

科学技术与政治140

科学技术的自由创造性143

社会文化环境对科研的影响145

科技政策的支持147

第二篇 作为经济内生变量的现代科技151

第三章 现代科技并入经济过程153

一、社会化生产与市场经济153

现代生产过程分析154

劳动、资源和资本159

劳动、技巧与职业训练161

二、科技并入供给诸要素161

资源的转移与开发169

资本品、科学技术的物化和技术组合175

三、科技并入经济宏观运行181

需求实现与供求相互作用中的科技181

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及其发展187

第四章 现代经济体制推动科技进步193

一、科技推力还是需求拉力193

熊彼特标志I和标志193

需求是创新的决定因素吗195

需求拉力/技术推力的辩证法198

二、现代企业与科技进步201

创新的个体动力与整体机制202

创新的扩散模式208

科技成果的商品化216

高技术创新220

三、竞争、风险与科技进步220

国际贸易中的创新动力227

第五章 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33

一、STES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233

观念、活动、结构三个作用过程234

耦合的动力与耦合中的选择和放大238

体制压力243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STES的协调发展246

定义、标准和目标247

市场经济体制下STES的耦合251

通过社会控制实现协调发展253

三、STES协调发展的模式及其图示260

一个启发性模型261

文字模式的建构264

模式的综合及其图示271

第三篇 科技生产力现实化的运作275

第六章 科技体制改革与主体定位277

单纯经济观点的偏颇278

一、理论基础和核心问题278

原则、内容、途径和重心281

二、主体定位推动科技体制改革287

问题的根源287

主体多元化和发展中介组织291

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297

三、企业改革与连接机制的建立298

企业R&D缺失的表现298

经济压力的重新定位301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305

第七章 建立必要的运行环境311

一、加强科技教育311

更新基础科技教育的内容311

调整专门科技教育的结构319

二、确立科技法律体系322

立法工作的成就与不足322

加强执法力度328

三、完善科技奖励制度332

计划与市场奖励的特点333

重视科技共同体奖励机制339

四、科技发展的战略构想346

科技战略构想的基本原则347

研究、制定与执行诸环节352

第八章 科技与文化的整合357

一、历史重负的消释358

传统文化的困境和出路359

西方化的得失364

“文革”综合症的矫治368

二、改革开放的理想与现实374

新一轮科学化运动374

科普的贫困与振兴379

伪科学、反科学和反科学主义384

三、必要的张力:功利主义与终极价值393

参考文献3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