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关系史·第8卷 1949-195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关系史·第8卷 1949-1959](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4849029.jpg)
- 王绳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ISBN:7501207615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47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关系史·第8卷 1949-195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50年代初期新中国的对外关系1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和对外政策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1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方针与原则4
第二节 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8
新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建交8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9
中苏友好合作关系的全面发展14
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17
第三节 中国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0
同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原则和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20
同亚非国家关系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7
中美之间的斗争与会谈35
50年代初期中日两国民间交往关系45
新中国初期的国际活动50
第二章 朝鲜战争56
第一节 朝鲜战争爆发和美国对朝鲜的武装干涉56
战后初期朝鲜形势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出现56
朝鲜战争爆发57
杜鲁门声明和安理会的三个决议58
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60
美国假手联合国以售其奸62
美李军队大举越过三八线和联大10月7日决议64
第二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和朝鲜停战谈判67
美国扩大战争直接威胁中国安全67
中国出兵援朝的正义性69
中朝人民并肩战斗71
杜鲁门、艾德礼会谈和美国关于战略问题的辩论73
中国政府谴责五届联大对中国的诬蔑和禁运81
第三节 “三年战争、两年谈判”,朝鲜战争结束及其历史意义84
战线稳定和美国寻求对话渠道84
马立克倡议和朝鲜停战谈判87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和朝鲜战争结束91
朝鲜战争的历史意义95
第三章 印度支那战争和日内瓦会议99
第一节 日内瓦会议召开前的国际背景99
美国破坏朝鲜停战协定,阻挠和平解决朝鲜问题99
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人民抗法斗争的胜利发展104
美国对印度支那战争的干涉和美法矛盾108
有关国家围绕日内瓦会议召开而进行的斗争110
第二节 日内瓦会议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斗争115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关于“自由选举、国家统一”的建议115
美李统一朝鲜的计划116
中、朝、苏为达成协议而作出努力121
第三节 日内瓦会议上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斗争127
各方建议和谈判的症结127
美英、美法矛盾的发展和法越直接谈判131
中国代表团对会议继续作出贡献135
日内瓦协定签订的意义141
第四章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体系143
第一节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方针143
50年代初亚太地区的形势143
美国的亚洲冷战政策形成和“第四点计划”145
美国1951年《共同安全法》和艾森豪威尔的远东政策148
第二节 美菲条约与《美、澳、新安全条约》152
战后美菲关系与《美菲共同防御条约》152
《美、澳、新安全条约》154
第三节 美国对日单独媾和与《美日安全条约》160
美国对日单独媾和政策的形成160
旧金山和会与《美日安全条约》166
第四节 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组织169
战后美国对东南亚的基本方针169
东南亚军事联盟的准备活动170
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组织的建立173
第五节 美蒋《共同防御条约》177
50年代初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变化177
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181
第五章 50年代前期西欧联合和在德国问题上的斗争184
第一节 “欧洲煤钢共同体”与《舒曼计划》184
《舒曼计划》提出的背景184
《舒曼计划》的提出和美、英、西德的对策186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的内容及其意义188
第二节 《欧洲防务共同体计划》191
“欧洲防务共同体”提出的背景191
《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的内容192
围绕条约的签订和批准展现的矛盾和斗争193
《普利文计划》的失败196
第三节 《德国条约》和德国统一199
德国条约199
“苏联照会”202
柏林四国外长会议205
艾登计划和莫洛托夫建议206
第四节 《伦敦一巴黎协定》的签订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207
西方的“挽救行动”207
伦敦九国会议209
巴黎会议211
对《伦敦一巴黎协定》的反应213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217
第五节 萨尔问题219
萨尔在西欧联合中的地位219
萨尔的自治220
萨尔欧洲化222
哥斯·范·纳特尔方案223
《萨尔法规》224
萨尔回归西德227
第六章 万隆会议与民族解放运动229
第一节 50年代前期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229
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反帝斗争229
东南亚和西亚各国人民的反帝斗争231
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233
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234
第二节 万隆会议的召开236
万隆会议的酝酿与筹备236
万隆会议的胜利召开241
第三节 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44
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244
万隆会议的历史意义250
第四节 万隆会议与中国代表团254
中国政府对万隆会议的态度254
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的活动255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影响262
第七章 苏共二十大前后的苏联对外关系266
第一节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266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国内政治的变动266
奥地利国家条约268
日内瓦四国首脑会议271
苏联与联邦德国建交277
苏联与日本恢复邦交282
苏联与亚非国家的关系287
第二节 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对苏联外交政策的影响290
赫鲁晓夫对外关系的主要论点290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292
苏共二十大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93
第三节 苏联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295
苏联新领导调整对外政策295
1953年东柏林事件296
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的调整298
战后苏波关系与1956年波兰事件302
战后苏匈关系与匈牙利事件307
中苏关系312
第八章 50年代的中东国际关系316
第一节 埃及革命和阿拉伯国家反对《巴格达条约》的斗争316
埃及革命与苏伊士运河问题316
阿拉伯国家反对《巴格达条约》的斗争323
第二节 苏伊士运河战争前的谈判334
美英撤销阿斯旺水坝援建计划334
英、法、美会谈和第一次伦敦会议341
孟席斯使命和第二次伦敦会议345
第三节 苏伊士运河战争351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爆发351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结束364
第四节 艾森豪威尔主义367
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出笼和初试367
伊拉克革命与美英武装干涉黎巴嫩和约旦374
第九章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和戴高乐重新执政386
第一节 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386
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的背景386
从墨西拿会议到罗马条约生效388
小欧洲六国的不同打算393
第二节 欧洲经济共同体初期的内外关系398
苏、美、英三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的态度398
六国与七国402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蜜月”403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老大难问题初见端倪405
第三节 戴高乐重新执政初期的重大外交行动与国际关系408
法兰西再次召唤戴高乐408
戴高乐解决阿尔及利亚问题411
东西方关系中的戴高乐415
法德关系与欧洲418
戴高乐与第三世界421
第十章 苏美关系的新变化和苏美戴维营会谈428
第一节 苏美关系的新变化428
赫鲁晓夫推行新的对美政策428
艾森豪威尔的对苏政策434
苏美在德国问题上的争斗436
第二节 苏美戴维营会谈445
苏美戴维营会谈445
四国首脑会议的准备453
U-2飞机事件456
四国首脑会议的流产461
附录:大事年表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