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热交换器设计手册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日)尾花英朗著;徐中权译 著
- 出版社: 烃加工出版社
- ISBN:15391·81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1038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10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热交换器设计手册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篇 热交换器的基本设计1
第11章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方法1
11.1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种类、结构、价格1
11.1.1种类1
目录1
11.1.2传热管8
11.1.3管布置和排列间距12
11.1.4折流板的形状和间隔14
11.1.7缓冲板19
11.1.8管根数和壳内径的关系19
11.1.6旁通挡板19
11.1.5折流板固定杆和衬垫19
11.1.9概略重量42
11.1.10价格42
11.2无相变的热交换器的设计方法46
11.2.1管内侧界膜导热系数46
11.2.2壳侧界膜导热系数46
11.2.3管内侧压力损失59
11.2.4壳侧压力损失61
11.2.5设计题例65
11.3单一饱和蒸气冷凝器的设计法89
11.3.1结构89
11.3.2冷凝侧界膜导热系数90
11.3.3冷凝侧压力损失94
11.3.4设计程序101
11.3.5设计题例102
11.4过热蒸气冷凝器的设计法114
11.4.1概论114
11.4.2设计题例114
11.5混合蒸气冷凝器的设计法120
11.5.1设计基础121
11.5.2各温度区间的气、液量的计算法124
11.5.3冷凝液的界膜导热系数hc126
11.5.4垂直管内分凝器中的液阻现象127
11.5.6设计题例128
11.5.5混合蒸气侧压力损失128
11.5.7互不相溶的2组分系统蒸气冷凝器143
11.6冷却冷凝器的设计法145
11.6.1设计基础145
11.6.2逐段计算法152
11.6.3设计题例152
11.7多组分系统冷却冷凝器的设计法172
11.7.1设计基础172
11.7.2设计题例177
11.7.3简便设计法184
11.7.4用简便法计算的设计题例186
11.8釜式再沸器的设计法191
11.8.1再沸器的种类191
11.8.3沸腾侧传热系数193
11.8.2釜式再沸器的结构193
11.8.4其他热阻199
11.8.5求加热面表面温度和沸腾液温度之间的温差199
△t的方法199
11.8.6基本传热公式202
11.8.7气液分离空间204
11.8.8强化泡核沸腾传热205
11.8.9设计题例207
11.9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设计法213
11.9.1结构213
11.9.2显热加热段的长度214
11.9.3循环流量217
11.9.4管内侧传热系数222
11.9.5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标准尺寸224
11.9.6设计题例226
11.10水蒸气蒸馏用再沸器的设计法233
11.10.1基本公式234
11.10.2传质系数238
11.10.3设计题例239
11.11卧式热虹吸再沸器的设计法244
11.11.1流动形式245
11.11.2摩擦损失246
11.11.3伴有蒸发流动的摩擦损失249
11.12.1卧式管内冷凝器的冷凝界膜导热系数250
11.12卧式管内冷凝器的设计法250
11.12.2卧式管内冷凝器的蒸气压力损失258
第12章 螺旋管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261
12.1结构261
12.2优缺点265
12.3基本传热公式266
12.4传热系数267
12.4.1管内侧界膜导热系数267
12.4.2壳侧界膜导热系数272
12.5压力损失275
12.5.1管内侧压力损失275
12.5.2壳侧压力损失277
12.7设计题例278
12.6螺旋的最大直径278
第13章 螺旋板式热交换器设计法283
13.1构造283
13.2流道的构成和用途284
13.3基本传热公式288
13.3.1两流体都呈螺旋流动时288
13.3.2一流体螺旋流动,另一流体轴向流动的场合291
13.4传热系数293
13.4.1螺旋流动时的界膜导热系数293
13.4.2轴向流动时的界膜导热系数296
13.5压力损失297
13.5.1螺旋流动时的压力损失297
13.8设计题例299
13.7价格299
13.5.2轴向流动时的压力损失299
13.6螺旋板的外层直径299
13.9补遗305
第14章 板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306
14.1构造和材质306
14.2基本传热公式315
14.3传热系数317
14.3.1无相变的对流传热317
14.3.2冷凝传热329
14.3.9沸腾传热329
14.4污垢系数329
14.5压力损失330
14.6流体的温度分布340
14.7价格342
14.8设计题例343
14.9补遗349
第15章 套管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350
15.1结构350
15.2基本传热公式352
15.3翅片热阻357
154传热系数357
15.4.1环形侧界膜导热系数357
15.5压力损失361
15.5.1环形侧压力损失361
15.4.2内管侧界膜导热系数361
15.5.2管内侧压力损失364
15.6结构上应注意的事项365
15.7价格365
15.8设计题例365
15.9温差修正系数375
第16章 液膜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376
16.1立式降膜式冷却(冷凝)器的设计法376
16.1.1结构和用途376
16.1.2液膜厚度和液膜侧界膜导热系数379
16.1.3最小允许液体负荷382
16.1.4设计题例383
16.2卧式降膜式冷却(冷凝)器的设计法387
16.2.1结构和用途387
16.2.2基本传热公式388
16.2.3液膜侧界膜导热系数388
16.2.4卧式降膜式冷却器的价格390
16.2.5设计题例390
16.3立式降膜式蒸发器的设计法395
16.3.1结构和用途395
16.3.2基本传热公式396
16.3.3液膜厚度和界膜导热系数398
16.3.4压力损失400
16.3.5闪蒸室的大小404
16.3.6设计题例405
16.4卧式降膜式蒸发器的设计法414
第17章 蒸发冷却器的设计法415
17.1特征和用途415
17.2结构和种类417
17.3基本传热公式417
17.3.1管内流体无相变时417
17.3.2管内流体冷凝时434
17.4传热管外壁和管外冷却水本身之间的界膜导热系数435
17.4.1向水平管群喷淋水的蒸发冷却器435
17.4.2从横向向垂直管群喷水的蒸发冷却器441
17.5从管外冷却水本身向空气的总传质系数441
17.6空气流动的压力损失442
17.7排污443
17.8设计题例443
17.9补遗455
第18章 泡沫接触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456
18.1特征和用途456
18.2基本传热公式457
18.2.1管内流体无相变时457
18.2.2管内流体冷凝时460
18.3传热管外壁和管外泡沫层冷却水之间的界膜导热系数461
1.8.4从管外泡沫层冷却水向空气的总传质系数462
18.5空气流动的压力损失464
18.7设计题例465
18.6损失水量465
第19章 多筒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470
19.1特征470
19.2基本传热公式471
19.3界膜导热系数477
19.4压力损失477
19.5传热圆筒数478
19.6设计题例480
第20章 刮面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487
20.1构造487
20.2基本传热公式491
20.3传热系数496
20.3.1库尔理论公式497
20.3.2哈里奥特理论公式504
20.3.3斯克兰德的实验公式506
20.3.4特朗梅伦实验公式506
20.4驱动动力508
20.5制造注意事项508
20.6价格509
20.7设计题例509
第21章 刮面式液膜热交换器的设计法514
21.1用途514
212种类及其构造517
21.3.1立式降膜式523
21.3液体滞留量523
21.3.2立式升膜式530
21.4液膜厚度531
21.5基本传热公式533
21.6刮面侧(传热圆筒内侧)工艺流体的界膜导热系数533
21.7总传热系数534
21.8驱动动力535
21.9价格536
21.10设计题例536
第22章 离心薄膜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542
22.1特征和种类542
22.2.1流体蒸发时的界膜导热系数544
22.2界膜导热系数544
22.2.2流体无相变时的界膜导热系数559
22.2.3冷凝界膜导热系数559
22.3设计题例562
第23章 槽-盘管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568
23.1特征568
23.2盘管外侧界膜导热系数568
23.3盘管内侧界膜导热系数579
23.3.1无相变强制对流传热579
23.3.2冷凝传热581
23.4搅拌所需的动力582
23.5设计题例591
24.1容器侧界膜导热系数595
第24章 槽-夹套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595
24.2夹套侧界膜导热系数600
24.2.1无相变强制对流传热602
24.2.2冷凝传热603
24.3设计题例604
第25章 直接接触式冷凝器的设计法608
25.1种类608
25.2液柱式冷凝器610
25.2.1传热机理610
25.2.2塔径618
25.2.3塔板的开孔数619
25.2.5塔板层数620
25.2.4塔板间距620
25.3液膜式冷凝器622
253.1传热机理622
25.3.2塔径、塔板间距、塔板层数626
25.4充填塔式冷凝器627
25.4.1充填高度627
25.4.2塔径630
25.4.3充填层的蒸气压力损失630
25.5喷射冷凝器633
25.6直接接触式冷凝器的安装633
25.7价格636
25.8设计题例636
25.9喷淋式冷凝器643
第26章 直接接触式冷却冷凝器的设计法653
26.1特征653
26.2基本传热公式654
26.3传质系数和界膜导热系数661
26.4装置所需高度的计算法665
26.4.1设计公式665
26.4.2计算步骤667
26.5塔径669
26.6压力损失669
第27章 空冷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671
27.1构造671
27.2空冷式热交换器采用标准677
27.3基本传热公式680
27.3.1基本传热公式680
27.3.2总传热系数681
27.3.3温差修正系数F?683
27.3.4翅片热阻683
27.3.5接合热阻683
27.4空气侧(管外侧)界膜导热系数和压力损失684
27.4.1流体与光滑圆管群错流流动时684
27.4.2流体与光滑椭圆管群错流流动时689
27.4.3流体与圆芯管-圆形翅片的翅片管错流流动时690
27.4.4流体与圆芯管-矩形翅片的翅片管错流流动时692
27.5设计步骤693
27.6管侧流体温度的控制方式697
27.7价格699
27.8设计题例702
第28章 缠绕管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711
28.1特征和用途711
28.2构造和使用注意事项712
28.3基本传热公式714
28.3.1单管缠绕管式热交换器714
28.3.2双管缠绕管式热交换器714
28.4界膜导热系数724
28.4.1壳侧界膜导热系数724
28.4.2管内侧界膜导热系数734
28.5压力损失735
28.5.1壳侧压力损失735
28.5.2管内侧压力损失738
第29章 板翅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739
29.1结构和用途739
29.2流道构成747
29.3基本传热公式747
29.3.1用作2流体热交换器或者3流体热交换器时747
29.3.2用作4流体以上的多流体热交换器时748
29.4界膜导热系数756
29压力损失764
29.5.1热交换器中心出、入口压力损失764
29.5.2热交换器中心的压力损失766
29.5.3热交换器的总压力损失770
29.6设计题例770
第30章 周期流动型蓄热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777
30.1旋转型蓄热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777
30.1.1种类和作用777
30.1.2基本传热公式785
30.1.3旋转型蓄热式热交换器内部温度的计算法785
30.1.4蓄热体的流动阻力和传热特性789
30.1.5气体从密封漏失量796
30.1.6设计题例798
30.2.1种类和作用808
30.2阀门切换型蓄热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808
30.2.2基本传热公式811
30.2.3蓄热体的流动阻力和传热特性811
第31章 颗粒移动型蓄热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825
31.1种类和作用825
31.2移动床型蓄热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827
31.1基本传热公式827
31.2.2界膜导热系数835
31.2.3压力损失836
31.2.4设计题例838
31.3栅型蓄热式热交换器的设计法841
313.1基本传热公式841
31.3.2每层栅的传热面积845
31.3.3界膜导热系数847
31.3.4压力损失848
第32章 特殊热交换器849
32.1组块式热交换器849
32.2钽制热交换器849
32.3聚四氟乙烯制热交换器850
32.4框架式薄片热交换器854
32.5板盘管式热交换器855
32.6波纹管热交换器855
32.7旋转盘管蒸发器858
32.8螺旋式热交换器859
32.9金属丝和管式热交换器860
第33章 旋转式粉粒体热交换器的设计法863
33.1概论863
33.2旋转冷却器内粉粒体的动态864
33.2.1搅拌叶片上的粉粒体堆积量和搅拌容量864
33.2.2粉粒体在旋转圆筒断面上的造动875
33.2.3粉粒体在旋转圆筒断面上的分散分布877
33.2.4粉粒体沿圆筒纵轴方向的移动886
33.3空气的质量速度和压力损失889
33.4传热890
33.4.1严密解890
33.4.2近似解897
33.4.3必要的下落次数900
33.4.4平均堆积时间和平均下落时间902
33.4.5界膜导热系数903
33.5结构904
33.5.1壳体904
33.5.2支持装置904
33.5.3驱动装置905
33.5.4密封装置905
33.5.5搅拌叶片906
33.6驱动动力906
33.7设计题例910
第34章 喷雾水式蒸发冷却器的设计方法919
34.1概况919
34.2.1计算上的假定921
34.2基本传热公式921
34.2.2翅片效率922
34.2.3基本传热公式929
34.3传质系数931
34.4喷雾水的界膜导热系数932
34.5空气侧压力损失932
34.6喷水方法和喷水量934
34.7设计程序935
34.8设计题例937
第35章 蒸发装置的设计法949
35.1蒸发器的各种形式和应用实例949
35.2.1管内侧界膜导热系数959
35.2卧式外部加热蒸发器的设计法959
35.2.2管内侧压力损失967
35.3立式降膜式蒸发器的设计法968
35.4闪蒸室的尺寸971
35.5附属设备972
35.5.1分离器972
35.5.2喷射器982
35.6蒸发过程995
35.7带防垢装置的热交换器995
第5篇 热交换器设计资料998
表1金属的物理性质998
表2水的物理性质1003
表3干燥空气的物理性质1004
表4载热体的物理性质(液相用)1006
表5载热体的物理性质(蒸气相用)1008
表6液体的密度和分子量1010
表7液体的导热系数1012
表8气体和蒸气的导热系数1015
表9饱和蒸气表(以温度为准)1017
表10饱和蒸气表(以压力为准)1019
表11过热蒸气表1020
表12污垢系数1024
表13单位换算表1028
表14温度换算表(℃—→F)1033
表15温度换算表(F—→℃)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