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抗日战争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抗日战争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4828113.jpg)
- 何理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11074·677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47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抗日战争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几点说明1
第一章 抗日战争前的国际国内形势1
一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运动的兴起1
(一)日本发动对东北的侵略战争及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1
(二)“一二八”事变和《淞沪协定》3
(三)全国人民抗日运动的发展5
(四)华北事变与“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8
二 民族危机下资产阶级的分化12
(一)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转变12
(二)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反蒋抗日势力的兴起16
三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21
四 西安事变--国内和平的实现31
(一)西安事变31
(二)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39
(三)国共两党关于合作抗日的谈判42
五 “九一八”以来国际形势的演变46
(一)日苏对抗,以及苏联与全世界革命正义力量对中国人民的同情46
(二)美国的“不承认主义”和西方各国对日本的两面政策48
第二章 抗日战争的开始57
一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57
(一)芦沟桥事变的爆发57
(二)日军向上海进攻,中国政府发表抗战宣言63
二 中国共产党的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65
三 红军改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70
第三章 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立77
一 中国军队在华北正面战场上的失利和八路军出师抗战77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抗日武装起义84
三 中国共产党关于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八路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91
四 淞沪抗战。中国军队在东南和华中战场上的失利101
五 新四军的成立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07
(一)国共两党关于组建新四军的谈判及军部的成立107
(二)党中央关于新四军行动方针的指示112
(三)东进苏南,创立江南抗日根据地113
(四)华中抗日游击战争的初步展开117
六 抗战战略防御之得失教训119
第四章 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129
一 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129
(一)关于十六个月抗战的基本总结130
(二)关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国共长期合作的方针131
(三)关于战争和战略问题132
(四)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及正确实现党对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问题134
二 武汉失守前后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136
三 “东方慕尼黑”阴谋的酝酿及其破产142
四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动摇和分裂,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150
(一)国民党内部妥协倾向的抬头151
(二)汪精卫集团投敌153
第五章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157
一 相持阶段初期,抗日根据地的对敌斗争形势及特点157
二 陕甘宁边区的巩固和建设162
三 八路军反“扫荡”作战的胜利,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167
(一)一二○师进军冀中平原和晋察冀根据地反“扫荡”作战的胜利169
(二)晋西根据地的巩固和大青山根据地的开辟176
(三)一二九师一部进军冀南和晋冀豫根据地反“扫荡”作战的胜利180
(四)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185
四 八路军百团大战的胜利190
(一)第一阶段191
(二)第二阶段194
(三)第三阶段195
(四)百团大战得失辨198
五 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成立,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202
(一)中原局的成立和党中央对新四军工作的原则指示202
(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成立和刘少奇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203
(三)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成立206
(四)皖东反顽斗争的胜利和皖东根据地的巩固208
(五)八路军主力一部南下,豫皖苏边、皖东北根据地的发展210
(六)黄桥决战与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212
(七)鄂豫挺进纵队的成立和鄂豫边根据地的开辟216
六 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及游击战争的坚持218
第六章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224
一 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224
(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和国民参政会的召开224
(二)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及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228
二 反对国民党的反共投降活动231
(一)国民党反共磨擦活动的加剧及中国共产党的反磨擦斗争231
(二)蒋介石集团与日本的秘密勾结233
(三)中国共产党反对分裂、妥协,争取时局好转的正确方针235
三 打退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共高潮239
(一)保卫陕甘宁边区,击退反共顽固派的武装进犯239
(二)粉碎阎锡山发动的“十二月事变”240
(三)讨伐石友三和磁、武、涉、林战役244
四 打退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248
(一)民国党新的反共阴谋248
(二)皖南事变250
(三)针锋相对,打退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253
五 正面战场的相持和国民党军队的消极抗战259
(一)相持阶段初期正面战场的态势和一九三九年的“冬季反攻”259
(二)国民党军队的消极防守264
第七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正面战场272
一 一九四一年以来的国际形势272
(一)苏日条约的签订及苏德战争的爆发272
(二)日美对抗和日美谈判275
二 中国军队的抗战及出国作战284
(一)日本政治谋略和军事战略的再次失败284
(二)中国军队入缅作战290
三 日本打通中国大陆地进攻293
(一)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加强,日本帝国主义内外交困293
(二)豫湘桂战役296
第八章 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抗日游击战争的深入发展301
一 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困难和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持久抗战的方针301
二 华北抗日军民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305
(一)晋察冀根据地的对敌斗争307
(二)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对敌斗争313
(三)晋绥根据地的对敌斗争321
(四)山东根据地的对敌斗争326
三 新四军在华中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333
四 华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东江、琼崖纵队的成立344
五 人民游击战争的历史地位350
六 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355
(一)巩固和建设三三制民主政权356
(二)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加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358
(三)精兵简政,加强人民武装建设362
(四)整风运动及统一根据地的领导365
第九章 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370
一 国民党统治的腐败和危机371
(一)国民党的独裁政治和特务化371
(二)重庆政府的战时财政和大后方经济的凋敝374
(三)大后方民主运动的兴起379
二 中国共产党为改善国共关系,争取团结抗战、民主建国的努力383
(一)一九四一年以后的国共关系383
(二)阻止反共军东进,制止第三次反共高潮387
三 关于联合政府问题390
(一)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关于结束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390
(二)国共谈判和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395
四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论联合政府》报告的发表401
第十章 抗日战争的胜利407
一 抗日根据地的扩大,敌后军民的局部反攻407
(一)根据地军民转入攻势作战407
(二)加强部队整训412
(三)“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414
二 开辟新区,争取大反攻的战略先机420
(一)发展河南,开辟中原421
(二)新四军南进,开展东南地区的抗日斗争424
(三)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创建湘鄂赣根据地426
三 日本帝国主义的垂死挣扎及其彻底失败429
(一)日本战时经济体制的破产和东条内阁的垮台429
(二)“绝对国防圈”的崩溃及“本土决战”计划的破产431
(三)雅尔塔协定及《波茨坦公告》的发表433
(四)苏联对日宣战,关东军的覆灭436
四 日本宣告投降。抗日军民大反攻438
(一)日本无条件投降438
(二)反对国民党垄断受降权,保卫人民抗战胜利果实440
(三)抗日军民的战略反攻445
(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448
结束语450
本书大事索引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