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上 上册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上 上册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4816056.jpg)
- 王鸿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34206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56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5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上 上册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分析方法1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
1.1.1 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与模型1
1.1.2电路的基本规律10
1.2电路的分析方法18
1.2.1简单电路的分析、计算18
1.2.2复杂电路的分析、计算20
1.2.3电路图和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28
1.2.4叠加原理、等效电源定理33
1.2.5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46
1.3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48
1.3.1受控源模型49
1.3.2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50
习题56
第2章正弦电流电路66
2.1正弦量的特征量及正弦量的表示方法67
2.1.1正弦量的三要素——幅值、频率与初相位67
2.1.2相位差69
2.1.3有效值71
2.1.4正弦量的表示法73
2.2.1 单一参数的正弦电流电路83
2.2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83
2.2.2 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阻抗96
2.2.3并联电路、导纳109
2.2.4复杂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117
2.2.5功率因数提高121
2.3电路中的谐振124
2.3.1 串联谐振125
2.3.2并联谐振134
2.4转移函数139
2.4.1 转移函数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140
2.4.2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电路144
2.4.3波特图153
习题156
第3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164
3.1非正弦电路的分析方法166
3.1.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167
3.1.2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169
3.1.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171
3.2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功率183
3.2.1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183
3.2.2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值184
3.2.3波形系数186
3.2.4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功率188
3.3谐振滤波器的概念190
习题193
第4章三相交流电路及安全用电常识199
4.1三相电源的联接201
4.1.1三相电源的星形联接(ㄚ接)201
4.1.2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联接204
4.2三相电路分析205
4.2.1三相负载的联接205
4.2.2星(ㄚ)接的三相对称负载电路分析205
4.2.3三角(△)接的三相对称负载电路分析210
4.2.4不对称负载的三相电路213
4.3三相电路的功率219
4.3.1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219
4.3.2不对称三相负载的功率222
4.4电器保安常识224
4.4.1 触电方式,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和安全224
电压224
4.4.2接地与接零227
4.4.3静电防护230
4.4.4电器设备保安措施231
习题232
第5章电路的暂态分析236
5.1换路定理237
5.1.1 电路中产生暂态过程的原因237
5.1.2换路定律239
5.2一阶R—C电路的过渡过程243
5.2.1 恒定直流激励下的一阶R—C电路244
5.2.2时间常数τ254
5.2.3正弦激励R—C电路的过渡过程258
5.3一阶R—L电路的过渡过程261
5.3.1 R—L串联电路与恒定电压接通261
5.3.2 R—L电路的“放电”263
5.4三要素法266
5.5脉冲激励下R—C电路过渡过程分析270
5.5.1 单个脉冲作用下R—C电路过渡过程270
的分析270
5.5.2 序列脉冲作用下R—C电路的过渡过程277
5.6.1含两个电容的一阶电路判别279
5.6 含有两个电容元件的一阶R—C电路279
5.6.2有两个电容的一阶电路分析281
5.7二阶电路的过渡过程289
习题293
第6章交流铁心线圈和变压器303
6.1铁磁物质特性303
6.1.1基本物理量303
6.1.2磁性材料的主要特性305
6.1.3磁路的基本定理310
6.2交流励磁下铁心线圈工作分析313
6.2.1 电压关系式313
6.2.2交流励磁下,电压、电流的分析314
6.3变压器的作用原理320
6.3.1变压器的基本结构321
6.3.2变压器工作分析322
6.4变压器的外特性与效率329
6.4.1变压器的外特性329
6.4.2变压器的效率331
6.5三相变压器与绕组联接333
6.5.1三相变压器的结构334
6.5.2绕组的标志方式335
6.5.3三相变压器绕组的联接方法和组别337
6.6.1 自耦调压器339
6.6其它用途的变压器339
6.6.2仪用互感器340
6.7变压器的额定值及型号342
6.7.1变压器的额定值342
6.7.2变压器的型号344
习题345
第7章电动机349
7.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349
7.1.1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转动原理350
7.1.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和机械特性358
7.1.3电动机自动适应负载能力与稳定运行366
技术数据373
7.1.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号、额定值和373
7.1.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375
——起动、反转、调速和制动375
7.1.6同步电动机简介与电动机节能运行381
7.2直流电机382
7.2.1直流电机的结构及分类383
7.2.2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385
7.2.3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389
7.2.4直流电动机调速391
7.2.5直流电动机的使用396
——联接、起动、反转和制动396
7.2.6直流电机的型号和额定值398
7.3单相异步电动机与伺服电动机400
7.3.1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400
7.3.2伺服电动机407
7.3.3驱动微电机和伺服电动机的型号408
7.4步进电动机409
7.4.1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09
7.4.2步进电机的性能指标414
7.4.3步进电机的技术数据416
7.5 电动机的外壳结构形式、绝缘等级和工作定额417
7.5.1 电动机的外壳结构形式417
7.5.2绝缘等级420
7.5.3异步电动机的定额421
习题422
第8章继电器—接触器控制427
8.1 低压电器427
8.1.1刀开关与熔断器428
8.1.2自动空气断路器430
8.1.3主令电器432
8.1.4接触器436
8.1.5控制继电器443
8.2生产机械电气设备的基本控制电路443
8.2.1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电路444
8.2.2继电器控制电路的逻辑函数式446
8.2.3热继电器及电动机过载保护450
8.2.4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453
8.2.5行程控制456
8.2.6时间控制458
8.2.7其它一些控制环节465
8.3继电器控制线路原理图的阅读468
8.3.1 阅读继电器控制线路原理图的注意事项468
8.3.2继电器控制线路举例469
习题474
第9章可编程序控制器478
9.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构与工作方式479
9.1.1主机479
9.1.2输入输出电路480
9.1.4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方式482
9.1.3编程器482
9.2编程语言483
9.2.1梯形图语言484
9.2.2指令语句表(助记符)语言487
9.3软继电器488
9.3.1输入输出(I/O)寄存器区489
9.3.2内部辅助寄存器区490
9.3.3定时器和计数器区490
9.4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规格与性能491
9.5 FP1可编程序控制器492
9.5.1 FP1的主要性能及寄存器的配置492
9.5.2 FP1的指令494
*9.5.3 FP1的编程器及指令输入方式524
*9.6 OMRON(立石)C—20可编程序控制器540
9.6.1 C—20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继电器”540
9.6.2编程器543
9.6.3 C—20的指令545
习题552
参考文献556
部分习题答案557
附录Ⅰ567
附录Ⅱ568
附录Ⅲ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