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秦始皇大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秦始皇大传](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4808675.jpg)
- 郭志坤著 著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ISBN:7542602020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秦始皇大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生活1
第一节 出生于落难王孙之家1
入质于赵1
被立嫡子2
异人的婚配5
随父归秦6
第二节 十三岁即位7
战火熏陶8
博览群书9
初会民众10
首见客卿11
第三节 尊吕不韦为相国12
《吕氏春秋》的编纂目的13
大一统的学说14
君道学说15
耕战学说17
第二章 平定吕嫪集团之乱21
第一节 秦王政亲理朝政21
历史的重任21
范睢的警告24
李斯的进谏25
第二节 与吕不韦的分歧26
世袭与禅让28
纵欲与适欲29
有神与无神31
第三节 平定吕嫪集团之乱32
事皆决于嫪?32
嫪?谋反33
镇压嫪?叛党34
罢吕不韦相35
拜斯为客卿37
第三章 撤销“逐客令”37
第一节 李斯入秦37
下逐客令39
撤销“逐客令”40
对客卿的任用42
第二节 韩非入秦44
喜读韩非之著44
逼索韩非45
韩非之死47
秦王的后悔48
听从尉缭的计策49
第三节 尉缭入秦49
尉缭的军事思想51
任命尉缭为国尉52
第四章 统一六国54
第一节 灭韩54
破韩国“疲秦之计”54
韩王安被浮虏56
第二节 灭赵56
强攻屡败56
离间君臣之计58
赵国的灭亡59
第三节 灭燕59
燕代合兵的破灭60
鞠武计谋的流产60
荆轲行刺失败61
燕国的灭亡63
第四节 灭魏64
失去“首尾相救”的局面64
魏失去“辅政之良相”65
第五节 灭楚67
春申君的离间书67
魏国的灭亡67
李园的美人计69
五前出兵伐楚71
楚国的灭亡72
第六节 灭齐72
断绝“齐赵之交”73
收买?臣后胜74
齐国的灭亡76
第一节 统一的客观需要和客观可能77
统一的迫切需要77
第五章 秦统一中国的主客观条件77
经济交流的频繁79
政治往来的密切81
思想文化的交流83
第二节 秦统一中国所具备的条件83
战国七雄秦占优势84
商鞅变法奠定的基础85
关中巴蜀的地理优势88
任人唯贤的政策91
因功授爵与赏罚必当的措施95
远交近攻和反间的谋略98
议帝号令101
第一节 自称“始皇帝”101
第六章 自称“始皇帝”101
自称为始皇帝102
废除谥法104
颁避讳制105
第二节 推行“五德终始说”105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105
始皇推行“五德终始说”107
尚黑崇六108
第三节 实行三公九卿职109
武官之长一太尉110
文官之长一丞相110
监察长官一御史大夫112
三公之下设九卿112
三公九卿制的作用、特点113
第七章 设郡县制115
第一节 废分封制115
王绾主分封的建议115
李斯反分封的理由116
秦始皇的裁决117
县制的实行119
第二节 行郡县制119
郡制的推行120
推行郡县制的意义122
第三节 置“乡亭里”123
乡的设置123
亭的设置124
里的设置126
第八章 明法定律127
第一节 编纂法典127
编纂法典的时间127
法典的主要内容129
第二节 立法原则132
法的统一性132
法的适时性133
法的稳定性134
法的严肃性135
第三节 宣明法制136
明白易知136
分开颁行138
设置法官140
亲自讲法142
第四节 “事皆决于法”143
法网严密144
行赏告奸145
以吏为师147
第五节 专任刑罚148
轻罪重罚149
扩大株连150
施行酷刑152
第九章 征伐岭南155
第一节 平定“百越”155
五路进军155
置“尉”设“候”157
开通新道158
用兵目的159
第二节 开凿灵渠160
史禄奉命160
加速开凿161
渠通军捷163
第三节 怀柔巴蜀163
减免赋税164
减轻刑罚164
奖励工商165
任用戎人隗状为丞相168
第一节 北伐匈奴168
第十章 用兵北方168
命蒙恬率军北击匈奴171
北伐匈奴的原因172
重建九原郡174
第二节 “亡秦者胡也”解174
北伐匈奴是与人心背离吗?175
秦朝步卒难敌匈奴骑旅吗?176
北伐加速了匈奴的崛起吗?178
第十一章 安抚民众180
“黔首”本义181
第一节 “更名民曰黔首”181
更名原由182
李斯之说185
第二节 推行民爵制185
有爵者的特权185
推行民爵制187
第三节 颁布“自实田”的法令189
自实田法令的颁发189
自实田法令的内容190
自实田法令的意义192
废除旧币194
第一节 统一货币194
第十二章 三大统一194
行半两钱195
统一铸造197
第二节 统一度量衡198
统一度量衡的必要198
统一度量衡的内容199
统一度量衡的保障201
第三节 统一文字203
国家统一呼唤文字统一203
统一文字的措施206
统一文字的功臣207
回答若干问题208
第十三章 修建长城和开辟大道212
第一节 修建万里长城212
下令蒙恬率军建筑长城212
长城的构造和用途213
第二节 修建长城的意义215
贯通东西成万里长城215
防御匈奴贵族进犯的积极作用216
修建长城必然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217
修驰道218
第三节 开辟大道218
九原直道219
西南栈道220
杨越新道220
第四节 修筑直道的作用221
巡视呼?防御乎?221
“车同轨”含义222
没有发展水上交通是失策吗223
第一节 大规模的移民225
四次大迁徙225
第十四章 迁徒居民225
取法于先辈226
迁徙的政策227
迁徙的目的229
第二节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229
徙天下豪富令229
迁徙的用意230
第十五章 收天下之兵器234
第一节 下令收天下兵器234
颁收天下兵器令234
销毁兼并六国时所缴获的武器235
收缴民间私藏的武器236
销毁不合格的武器237
象征“祥瑞”说238
第二节 铸为金人之目的238
向“铁器时代转折”说239
粉饰太平的装饰品240
防止武器流入反抗者之手240
第十六章 修筑阿房宫242
第一节 阿房宫的修筑242
阿房宫的规模242
宫中设备244
诗人笔下的阿房宫245
第二节 兴建阿房宫的目的247
骸骨堆成的宫247
嫌先王之宫廷小248
急于求仙的需要248
贪婪淫逸的必然结果249
第十七章 营造骊山墓251
第一节 骊山墓及陵园的营建251
骊山墓的营建251
墓内的情况252
陵园规模253
从葬区域254
骊山墓修造年代255
第二节 营造年代及被毁之谜255
为何选择骊山?256
陵墓被毁之谜257
第十八章 横征暴?259
第一节 重租苛赋259
田租二十倍于古259
头会箕敛261
第二节 繁重的徭役262
严密傅籍制262
更役之无期263
戌役之苦重265
发闾左之戌266
第三节 暴敛三证268
力役三十倍于古268
十五岁始傅269
泰半之赋270
第十九章 寻求仙药273
第一节 使徐福寻求仙药273
便徐福入海求仙药273
相信海上有神仙的原因275
始皇自称“真人”277
第二节 使卢生寻求仙药277
使卢生等人寻仙277
第三节 徐福其人及东渡问题278
徐福其人278
徐福东渡何处?280
第二十章 焚书283
第一节 焚书令的颁发283
淳于越与周青臣的争论283
李斯的焚书建议284
颁发焚书令285
焚烧民间所藏《诗》、《书》287
第二节 焚书令的施行287
非《秦记》皆烧之287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焚288
所焚之书限在三十日内烧毁289
第三节 焚书令对中国文化的摧残290
焚书令始于商鞅290
有没有烧绝《诗》、《书》?291
焚书为统一思想292
第一节 坑儒的经过295
侯生与卢生的逃亡295
第二十一章 坑儒295
下令捕杀296
扶办进谏297
坑杀于骊山温谷298
第二节 坑儒的原因298
“坑儒”是“焚书”的继续299
“坑儒”是“轻儒”的发展299
对侯生释而不诛300
第三节 坑儒的恶果302
被坑者是方士还是儒生?302
坑儒是一次还是多次?303
巩固统一还是加速秦亡?304
第二十二章 巡游全国307
第一节 第一次巡游307
出巡的路线307
巡游陇西、北地的目的308
豪华的车仗队309
第二节 第二次巡游310
巡游的路线310
出巡东南的目的311
峰山刻石313
泰山刻石315
琅琊刻石317
第三节 第三次巡游319
出巡的路线320
博浪沙遇刺320
东观刻石322
第四节 第四次巡游324
出巡的路线324
巡游北边的目的325
碣石门刻石325
出巡的起因327
第五节 第五次巡游327
出巡的路线328
会稽刻石330
第二十三章 始皇客死与赵高篡权334
第一节 始皇的客死334
死前的种种传说334
客死沙丘335
秘不发丧336
第二节 赵高篡权337
赵高其人337
诱惑胡亥篡权338
威逼李斯同谋340
假造诏命343
第三节 胡亥继位344
蒙氏兄弟遭杀344
诸公子相继就戮347
李斯被责问350
第四节 李斯三上奏书351
一上劝行督贵书352
二上赵高弄权书355
三上自述功绩书358
李斯被腰斩360
第五节 赵高的下场与秦的灭亡360
赵高设计逼死秦二世361
赵高被刺杀362
第二十四章 千秋功过谁评说364
第一节 秦代对秦始皇的称颂364
第二节 汉人对秦始皇的指责366
第三节 唐宋时期对秦始皇的评论373
第四节 明清时期对秦始皇的研究379
第五节 简短的结论385
附录 秦始皇大事年表390
后记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