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沉积学的进展碳酸盐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沉积学的进展碳酸盐岩](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4803867.jpg)
- (美)G.V.奇林格等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7·2354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沉积学的进展碳酸盐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绪论1
一、概述1
二、碳酸盐岩的成因问题1
三、白云岩的成因问题4
四、碳酸盐岩与蒸发岩的成因7
关系问题7
五、分类术语问题9
第二节 其它各章简介10
一、现代碳酸盐沉积物10
二、碳酸盐岩的岩石学和岩类学10
三、沉积碳酸盐岩的分类12
四、石灰岩的成因及产状13
五、白云岩的成因及产状14
六、碳酸盐岩与古气候15
七、碳酸盐岩的研究和分析方法17
八、碳酸盐岩中石油的生成18
九、碳酸盐储油岩19
参考文献21
第二章 现代碳酸盐沉积物24
第一节 绪言24
第二节 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的分布24
第三节 深海软泥及浊流沉积24
第四节 陆棚沉积物25
矿物成分27
第五节 碳酸盐沉积物的化学成分及27
第六节 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与颗粒28
大小的关系28
第七节 同位素成分29
第八节 碳酸盐沉积物的成岩作用30
第九节 问题31
参考文献32
第三章 碳酸盐岩的岩石学和岩类学35
第一节 绪言35
一、概况35
二、碳酸盐岩35
第二节 目的36
一、岩石学记录的建立36
三、空间组构37
二、岩相37
第三节 方向和方法40
一、岩类学的组构40
二、岩类学组构(层序分析)42
三、岩类学组构与物性之间的关系42
四、岩石学与岩类学之间的关系44
第四节 实例44
一、法国维尼的“豆粒石灰岩”44
二、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南杰拉地区50
西北三叠纪和侏罗纪礁的岩类学50
第五节 结论56
参考文献57
一、概述61
第二节 石灰岩的分类61
第一节 绪言61
第四章 沉积碳酸盐岩的分类61
二、成分分类62
三、结构分类63
第三节 白云岩的分类75
一、概述75
二、成分分类76
三、白云岩的成因类型77
四、白云岩的综合分类77
五、关于“原生”白云岩与“次生”白云岩80
第四节 推荐的石灰岩及白云岩分类81
一、推荐的石灰岩分类81
二、推荐的白云岩分类84
图版Ⅰ~XⅥ及其说明86
参考文献102
第五章 石灰岩的成因及产状108
第一节 绪言108
第二节 对石灰岩有关历史文献的评论108
第三节 石灰岩的成因111
一、原来岩石中的碳酸钙结晶作用111
二、碳酸钙沉积物的石化作用113
三、其它物质(主要是硫酸钙和122
石英)被碳酸钙的交代作用122
第四节 石灰岩的产状123
一、引言123
二、非海洋碳酸钙沉积127
三、浅海和边缘海碳酸钙沉积137
四、广海碳酸盐沉积149
第五节 结束语159
参考文献160
第六章 白云岩的成因及产状177
第一节 绪言177
第二节 对白云石与白云岩有关文献的评论177
第三节 白云石与白云岩的成因和破坏181
一、概述181
二、白云石质点的胶结作用182
三、近代和更新世的白云石184
四、碳酸钙被白云石的交代作用193
五、去白云化作用198
六、白云岩的显微结晶结构与组构199
七、白云石的实验合成201
第四节 白云岩的产状202
一、同生白云岩202
二、碎屑白云岩及石灰岩中的碎屑213
白云石213
三、成岩白云岩214
四、后生白云岩215
第五节 白云石与白云岩形成作用的统一模式218
参考文献221
第七章 碳酸盐岩与古气候232
第一节 气候指标232
第二节 现代海洋碳酸盐的分布235
一、灰质土壤236
第三节 现代大陆碳酸盐的分布236
三、湖泊泥灰岩237
第四节 现代海洋碳酸盐的地球化学237
特征237
二、风成砂屑石灰岩237
一、Ca/Mg比率238
二、Ca/Sr比率238
三、Ca/Fe/Ti比率239
第五节 古代海洋碳酸盐的地球化学239
特征239
一、大变动Ⅰ242
二、大变动Ⅱ242
最早的碳酸盐242
第六节 地质历史中的生物学问题及242
三、大变动Ⅲ244
四、大变动Ⅳ245
五、大变动V245
六、一些生物学的问题246
第七节 古地理问题247
一、大地构造的大变动与宁静期相互交替247
二、海平面的升降运动247
三、海平面的大地位移249
第八节 大地构造及行星问题249
第九节 结论250
参考文献251
第一节 绪言256
方法256
第八章 沉积碳酸盐的研究和分析256
第二节 野外研究法257
第三节 酸蚀法258
第四节 染色法260
第五节 揭片法269
第六节 不溶物分离法270
第七节 光性鉴定法274
第八节 电子显微镜研究法276
第九节 统计法及微相研究法277
第十节 X射线放射照像法278
第十一节 阳离子的点滴试验法278
分析280
第十二节 碳酸盐矿物和岩石的化学280
第十三节 差热分析法293
第十四节 热重分析法299
第十五节 X射线衍射法300
第十六节 热发光法301
第十七节 放射性碳测定年龄法302
第十八节 同位素研究法303
参考文献305
第九章 碳酸盐岩中石油的生成317
摘要317
第一节 绪言317
第二节 石油的生成317
一、生物体中的烃类318
二、由有机质生成的烃类319
第三节 石油的运移321
第四节 碳酸盐生油岩实例322
一、美国威利斯顿盆地322
二、沙特阿拉伯阿布奎克-贾瓦尔323
油田323
三、中东其它油田323
四、其它实例323
第五节 碳酸盐生油岩中有机质的分布324
第六节 鉴别碳酸盐生油岩的地球327
化学技术327
第七节 结论329
参考文献331
摘要334
第十章 碳酸盐储油岩334
第一节 绪论335
第二节 孔隙度及渗透率的定义335
一、孔隙度335
二、渗透率335
第三节 原生孔隙336
一、概述336
二、格架孔隙336
三、泥孔隙337
四、砂孔隙338
五、胶结作用338
第四节 次生孔隙338
一、概述338
三、多代现象339
二、溶解作用339
四、裂缝、层面及不整合340
第五节 糖粒状白云岩孔隙340
一、白云化作用340
二、原生沉积物组成的影响341
三、白云石-孔隙度-渗透率的相互342
关系342
四、选择性的去方解石344
第六节 孔隙几何学344
一、孔隙塑料铸模的制作344
二、测量345
三、渗透率与孔隙几何学345
五、水银毛细管压力曲线346
四、油及水的运动346
六、孔隙几何学及石油的运移347
第七节 碳酸盐储集岩的岩石学及349
古生态学349
一、萨斯喀彻温东南部密西西比系349
碳酸盐储集岩349
二、得克萨斯西部宾夕法尼亚-二叠系马蹄环礁351
三、犹他及科罗拉多伊斯美油田351
宾夕法尼亚系碳酸盐储集岩351
四、阿尔伯达中部泥盆系天鹅山354
储集岩354
五、阿尔伯达中部泥盆系红水礁组合354
第八节 结论358
参考文献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