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债市场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袁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16519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债市场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国债市场与债务管理1
第一章 西方发达国家国债市场发展分析1
前言1
一、西方主要国家政府债务规模情况2
图表3
表1-1 西方主要国家国债余额与GDP的比率3
表1-2 西方主要国家偿债率4
二、政府债券的种类、期限结构5
表1-3 《马约》标准5
表1-4 美国国债种类结构6
表1-5 部分国家中长期国债发行额占GDP比率7
表1-6 部分国家短期国债发行额占GDP的比率8
表1-7 部分国家本币国债的剩余期限结构9
三、国债的持有结构10
表1-8 部分发达国家国债持有结构12
四、国债的发行方式13
五、国债的偿还15
七、国债二级市场16
六、有关国债的税、费管理16
九、国债市场的管理19
八、中央银行与国债市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19
十、西方国债市场的特点20
附:部分OECD成员国的国债市场简况23
第二章 中国国债市场发展与债务管理评析31
一、国债发行市场的总评价:以1996年和1997年为例31
表2-1 1997年国债发行计划规模与中央财政总收支对比表32
图2-1 1997年国债发行计划规模与中央财政总收支对比图32
表2-2 1996~1997年10次国债招标发行收益率及其对比情况一览表35
图2-2 中国目前金融经济条件下国债发行方式与发行收益率、上市交易收益率间的关系37
二、中国国债利率与市场组织形式评析:以1996~1998年的二级市场为主要分析视角42
表2-3 1997年6月16日商业银行撤出上海证券交易所前后国债、股票价量变动44
图2-3 1997年6月16日前后91天国债回购收益率与上证综合股价指数变动趋势比较52
表2-4 1998年1~5月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情况一览表55
三、对中国债务管理的评价与建议:低成本是债务管理的首要原则57
表2-5 1992~1997年中国外债结构情况一览表62
表2-6 1985~1997年中国外债风险指标情况一览表63
四、对国债管理的工作性建议64
第三章 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国债71
一、对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含义的再认识71
二、国债运行特点的分析75
三、国债与市场的关系76
四、国债主要是货币市场工具78
五、由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比看中国国债市场的运行及其管理分工问题79
第四章 债券市场与企业改革的关系85
中篇 中国证券市场体系与企业改革85
一、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其与企业改革的关系86
二、几点建议性分析89
第五章 股份公司股票结构与股票市场机制有效性的比较分析——兼论中国股票市场运行的制度基础94
一、从欧美和日本的股份制度演变中观察股权结构与股票市场运作机制的关系95
二、中国的股份制度与股票市场运作关系分析102
表5-1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其变动情况一览表102
表5-2 股份公司不同类型的单个法人股东所占股份的情况(%)105
三、建议性结论112
一、如何正确看待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116
第六章 证券市场与企业资产重组116
二、企业资产重组的思想前提118
三、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难点及其解决思路119
四、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主要参与者及其作用122
一、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128
第七章 从债券市场看未来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之发展与合作128
表7-1 1993年几个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主要指标对比表133
二、从未来债券市场的发展看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前景134
附:对深圳发展债券市场的思考141
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证券交易结算中资金账户的设置管理147
第八章 证券交易结算中的风险与防范:资金账户设置与托管体制147
二、风险防范的关键一步:国债托管制度建设153
三、风险防范不应否定信用交易:对股票信用交易制度的看法158
第九章 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161
下篇 金融危机与经济增长:中国对国债及财政政策的运用161
一、亚洲金融危机留给我们的深层次思考162
表9-1 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同美国的实际利率与实际GDP增长率对比164
图9-2 国际国内价差与国内消费者福利效用的关系167
图9-1 日本、韩国的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对比167
图9-3 韩国实际工资总额占GDP份额的变动曲线168
二、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的深层影响与启示178
第十章 国债支撑基础上的中国财政政策的积极运用——兼论日本财政、货币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88
一、从日本财政、货币政策的变化中看财政政策与国债189
表10-1 日本特别减税后纳税额变化情况190
表10-2 日本1998年4月24日综合经济对策的核心内容一览表191
表10-3 法人税实际税率国际比较196
表10-4 中国财政赤字与债务利息支出变化一览表198
表10-5 日本及西方主要国家公债情况对比简表198
附表1 美国基本赤字占GDP的比率(%)变化情况199
表10-6 美国联邦预算赤字构成(占GDP的比率)199
附表2 美国社会保障与预算赤字200
二、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反周期调节204
第十一章 债务、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分析208
一、对债务、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一般关系的理解208
二、一个有关公债效应的理论问题:“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在中国的现实意义211
图11-1 考虑到“李嘉图等价定理”情况下的公债排挤效应分析图216
三、对中国经济形势以及债务、财政政策与增长关系的认识220
附:罗斯福“新政”简析226
附表11-1 1920~1940年美国联邦政府收入、支出和债务情况230
附表11-2 1929~1946年美国失业变化情况231
第十二章 中国财政、货币政策成为真正有效公共政策的视野扩展——兼论切实加大对非国有经济的财政、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力度232
一、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现状234
表12-1 1993~1996年非国有经济与国有经济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动情况235
二、对非国有经济现行政策制度安排的分析237
表12-2 1990~1997年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有关对比情况239
三、对政策安排的建议性分析241
一、一般理论分析244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对促进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的分析——兼论中国财政政策与外贸收支差额的相关性244
图13-1 在国内非政府部门供求均衡条件下财政赤字、外贸差额与总供求变动关系247
图13-2 国内非政府部门投资与消费均衡时的财政收支与外贸收支关系248
图13-3 国内储蓄剩余条件下财政收支差额与外贸收支差额的关系249
图13-4 当国内储蓄小于投资时的财政收支与外贸收支关系250
图13-5、13-6 最佳财政盈余空间253
二、1980~1997年中国财政政策与外贸收支差额的实证分析254
表13-1 1980~1997年中国外贸收支差额与财政收支差额的变化一览表255
表13-2 1985~1996年中国国内总储蓄、国内总投资及外资引进情况257
表13-3 1986~1996年中国的财政净支出乘数及对贸易收支差额的影响258
图13-7 1985~1997年GDP与通胀率的对比259
表13-4 1985~1997年间的实际利率变化情况260
表13-5 1988~1998年官方牌价汇率、市场汇率与真实估计261
第十四章 金融风险与财政政策和经济增长——兼论政府财政与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265
一、对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风险的分析266
二、对当前我国金融风险及其防范与化解的相应财政、货币金融政策安排的分析268
第十五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安排278
一、当前和今后全球经济走势简析278
表15-1 1996年全球经济份额分布情况一览表279
表15-2 1997~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GDP)情况280
二、经济全球化和地区化的进程、趋势及其影响281
三、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我国所采取的对策284
四、对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及财政、货币政策安排的预测与建议性分析289
表15-3 对1999年经济增长率、投资总额及其分布的测算表292
表15-4 1998~2010年国债规模预测一览表293
后记——兼谈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感想295
参考文献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