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傅伯杰,陈利顶,蔡运龙,李秀彬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4859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渤海湾-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3
第一章 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3
第一节 区域范围及其自然环境特征3
一、环渤海地区的范围3
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4
第二节 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6
一、研究方法、资料来源与分类系统6
二、区域土地利用的类型变化8
三、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10
四、主要结论12
第三节 土地利用结构及类型变化的空间关系分析13
一、典型相关分析方法13
二、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影响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15
三、交通区位条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17
四、空间邻接关系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18
第二章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21
第一节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类型与流向21
一、耕地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类型21
二、耕地变化的流向22
三、耕地流向的区域差异22
第二节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23
一、人口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23
二、农业生产效益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25
三、城市扩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27
四、土地管理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27
第三节 基本结论28
第一节 耕地变化的统计分析29
一、耕地资源及其变化特征29
第三章 区域耕地变化及保护29
二、耕地变化的影响因子分析34
第二节 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38
一、区域粮食产量变化38
二、耕地趋减粮产趋升的成因39
三、粮食生产影响分析的主要结论43
第三节 耕地保护与开发途径43
一、耕地利用态势43
二、耕地开发保护途径46
第四章 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模型和趋势预测51
第一节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趋势51
一、马尔可夫过程的数学模型51
二、转移概率的确定51
三、对1995年土地利用状况的反演52
四、2005年后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趋势53
第二节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分区状况54
第三节 建设占用耕地的模拟56
一、理论依据56
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预测57
第四节 拟修订的一般杜能-李嘉图模型(GTR)57
一、基础模型57
二、修订后的GTR模型表达式59
三、模拟表达式59
四、耕地和建设用地模拟与实测值60
五、区域耕地与建设用地变化的未来情景61
第二篇 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65
第五章 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生态环境65
第一节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65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气候及大气质量的影响65
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67
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水量和水质的影响68
四、小结71
第二节 农田景观格局与非点源污染71
一、农田管理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72
二、农田景观设计与非点源污染控制74
三、小结77
第六章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78
第一节 蓟运河流域地表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78
一、研究地区78
二、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79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79
第二节 于桥水库流域地表水非点源氮时空变化特征82
一、研究方法82
四、小结82
二、监测结果84
三、分析与讨论84
四、小结86
第三节 土地利用结构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86
一、研究方法87
二、结果与讨论88
三、小结92
第四节 异质景观中非点源污染动态变化比较研究92
一、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93
二、结果与讨论95
三、小结100
第五节 于桥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磷污染危险性评价100
一、研究方法101
二、结果与讨论103
三、小结107
第一节 土壤质量的概念与研究进展108
一、土壤质量的概念108
第七章 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土壤质量108
二、土壤质量评价109
三、土壤质量的研究前沿及进展112
四、土地质量的概念114
五、土地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114
六、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116
第二节 河北省遵化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地统计学分析119
一、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119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121
三、小结127
第三节 河北省遵化县土地利用与土壤养分的变化127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128
一、研究地区和研究方法128
第四节 河北省遵化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132
一、研究区与研究方法133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134
三、小结137
第五节 环渤海地区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137
一、研究区域概况138
二、研究资料和方法138
三、结果和讨论139
四、结论143
第八章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144
第一节 农业区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44
一、农业区城市化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144
二、小结149
第二节 农业景观中山体的植物多样性分布150
一、研究方法151
二、结果分析154
三、讨论163
第九章 土地利用变化与陆地对海洋的影响166
第一节 土地利用变化与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166
一、土地利用变化对海洋的影响166
二、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研究现状170
三、小结172
第二节 海河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入海通量172
一、数据来源173
二、数据处理173
三、结果分析174
四、结论177
第一节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系统构成、目标和特点181
一、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系统构成181
第十章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系统分析181
第三篇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与典型案例研究181
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系统目标184
三、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统特点186
第二节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系统联系与反馈机制187
一、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统圈层联系187
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统反馈机制189
第三节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系统动态与优化190
一、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统发展轨迹190
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统经济优化192
三、土地资源开发合理时间分配194
四、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空间结构优化196
第四节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统“驱动力-状态-响应”分析198
第一节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性质200
第十一章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200
一、可持续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01
二、可持续性的时空性质202
三、可持续性的综合性质203
第二节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选取与对象界定204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204
二、评价对象的界定206
三、指标体系类型206
第三节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枚举指标法208
一、枚举法的指标类型208
二、枚举法指标的综合与评价模型209
第四节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综合指标法210
一、综合法的指标类型210
二、一种显示过程的综合指标211
三、综合评价模型215
第十二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模式和实现途径217
第一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217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的功能217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的层次219
三、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的类型221
第二节 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和保障机制225
一、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225
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机制229
第十三章 省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河北省案例233
第一节 指标、数据与研究方法233
一、资源环境指标选定及基础数据处理233
二、自然资源定价及环境边际社会成本核算234
三、资源、环境账户(REA)与SNA的连接236
二、环境净产值(NEP)237
第二节 河北省资源净产值、环境净产值、真实储蓄237
一、资源净产值(NRP)237
三、真实储蓄(Sg)238
第三节 可持续利用对策239
一、建立“效益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239
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239
三、保护和治理相结合,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240
第十四章 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河北省唐山市案例242
第一节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统分析243
一、区域背景243
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245
三、土地利用空间特征246
四、土地利用效益248
五、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250
第二节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251
一、总体评价251
二、区域差异253
三、土地利用可持续性驱动力分析256
第三节 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条件258
一、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利条件258
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不利因素259
第四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与区域战略260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260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区域战略262
三、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262
一、莱西市概况264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产出264
第十五章 典型农业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山东省莱西市案例264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64
三、土地利用生态分析266
第二节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266
一、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268
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272
三、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274
第三节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275
一、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度量指标275
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282
第四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途径285
一、土地利用中的不可持续因素285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途径286
三、保障措施287
一、土地利用的自然因素289
第十六章 大城市边缘带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北京市密云县案例289
第一节 土地利用系统分析289
二、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因素292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93
一、土地利用现状293
二、土地利用现状特征294
三、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295
四、土地利用的空间差异297
第三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空间战略规划300
一、县域城镇体系构建300
二、县域土地利用空间战略301
第四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与调控304
一、宏观管理304
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标调控305
主要参考文献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