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心电图学 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心电图学 第4版
  • 魏太星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93285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88页
  • 文件大小:175MB
  • 文件页数:706页
  • 主题词:心电图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心电图学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2

一、正常心电图2

第一篇 临床心电图学2

二、电流计与心电图机3

三、心电图的临床适用范围5

第二章 心脏的解剖生理学6

一、心脏的位置6

二、心肌的功能6

三、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7

四、心脏的血液供应10

五、心脏的淋巴系统12

六、神经系统对心脏的影响13

(一)自主神经系统13

(二)中枢神经系统13

(一)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15

第三章 心脏的电生理学15

一、心肌细胞的电生理15

(二)离子通道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18

(三)心肌细胞的不应期21

二、除极与复极23

(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23

(二)心脏的除极与复极25

总结26

第四章 导联27

一、肢导联(额面导联)27

(一)双极肢导联(标准导联)27

(二)单极肢导联与加压单极肢导联28

二、胸导联(横面导联)29

(一)双极胸导联29

(一)双极侧面导联(ARRIGHI侧面三角)30

(二)单极胸导联30

三、侧面导联30

(二)单极侧导联——食管导联(E)及食管心房调搏31

四、各导联间的关系32

(一)额面上各肢导联间的关系32

(二)横面上各胸导联间的关系34

(三)额面与横面导联间的关系35

(四)额面、横面及侧面导联间的关系35

总结36

第五章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及其正常值37

一、P波38

二、P-R间期及P-R段39

三、QRS波40

(一)QRS波的形成与波型的命名40

(二)QRS时间与波幅41

四、S-T结合点(J点)43

五、S-T段43

六、T波43

七、Q-T间期43

八、U波44

总结45

第六章 心向量与心电轴46

一、额面上QRS波的平均电轴(心电轴)46

二、额面上QRS波的平均电轴(心电轴)测定法47

三、从双极肢导联中QRS波的波型确定心电轴49

四、从加压单极肢导联中QRS波的波型确定心电轴50

五、心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52

总结52

一、依前后轴转位53

第七章 心脏位置对心电图的影响——心电位53

二、依纵轴转位54

三、依横轴转位56

四、心电位的临床意义56

总结56

第八章 各导联中正常的心电图波形58

一、常规各导联心电图的正常波形58

二、正常右胸导联的心电图波形60

总结61

第九章 心电图各波、段的异常改变62

一、P波的异常62

二、P-R间期的异常62

三、QRS波的异常63

〔附〕手风琴样效应(Accordion-like effect)64

四、S-T段的异常65

五、T波的异常66

〔附〕非特异性T波改变的鉴别70

六、Q-T间期的异常71

〔附〕Ⅰ.J-T间期的测定72

Ⅱ.Q-T离散度的测定72

七、U波的异常72

总结72

第十章 心电图的测量、分析与诊断73

一、心电图的测量73

二、心电图与记录的检查75

三、心电图的诊断77

总结78

一、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形成的关系79

(一)心房除极向量及心室除极的起始向量79

第十一章 心电向量图79

(二)心室除极的主体向量81

(三)心室除极的终末向量及心室复极的向量81

二、心电向量图的记录方法83

(一)用心电图绘制的方法83

(二)阴极线示波器荧光记录法84

(三)直描式心电向量图机84

三、心电向量图的导联系统85

(一)应用心电图的导联系统85

(二)Wilson(威尔逊)等边四面体导联系统85

(三)Grishman(格里希曼)立方体导联系统86

(四)Frank(佛兰克)导联系统86

四、心电向量图的观测与分析87

(一)定性分析87

(二)定量分析88

五、正常成人空间心电向量图89

(一)P环89

(二)QRS环91

(三)T环91

(四)QRS与T的方位上的关系(即QRS/T夹角)91

(五)关于空间向量91

六、心电向量图的临床应用92

(一)左心室肥大的典型心电向量图92

(二)右心室肥大的典型心电向量图92

(三)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向量图93

(四)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向量图93

(五)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向量图94

(六)前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向量图94

七、心电向量图的临床应用价值95

(八)单纯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向量图95

(七)下壁(膈面)心肌梗死的心电向量图95

总结96

第十二章 心律失常:自律及兴奋功能的失常98

一、心律失常的类型98

二、心律失常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101

三、心律失常的诊断102

四、窦性心律失常102

(一)窦性心律不齐102

(二)窦性心动过速103

(三)窦性心动过缓104

(四)窦房结停搏(窦性停搏、窦性静止)104

(五)窦性早搏105

五、过早搏动107

总结107

(一)心房性过早搏动(房性早搏)108

(二)房室交接区性过早搏动(交接区性早搏)109

(三)心室性过早搏动(室性早搏)110

(四)过早搏动的原因、临床意义及治疗115

总结116

六、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加速性异位心律117

(一)阵发性心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entricular tachycardia)117

(二)阵发性心室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122

(三)加速性异位心律(Accelerated rhythm)127

总结127

七、扑动与颤动128

(一)心房扑动129

(二)心房颤动130

(四)心室扑动132

(三)心房扑动并颤动132

(五)心室颤动133

(六)心室扑动并颤动133

(七)原发性心室颤动和继发性心室颤动134

(八)治疗134

〔附〕Ⅰ.心动过速时的心电图拖带现象134

Ⅱ.Brugada综合征135

总结136

八、逸搏与逸搏心律137

(一)房室交接区性逸搏137

(二)室性逸搏138

(三)房室交接区性心律138

(四)游走节律点141

(六)伪反复心律142

(五)反复心律(反复搏动)142

(七)心室自律(室性心律)144

总结147

九、干扰与分离147

(一)干扰性房室分离148

(二)窦房结性干扰149

(三)房性融合波150

(四)室性融合波151

(五)隐匿性传导151

(六)心室内差异传导152

(附〕Ⅰ.心电图的蝉联现象153

Ⅱ.阿什曼现象154

总结154

十、心肌兴奋功能失常的机制155

(一)折返激动(Re-entrant excitation)学说155

(二)异拉节律点(Ectopic foci)兴奋性改变学说155

(三)触发活动(Triggered activity)学说156

(五)环行激动(Circus movement)学说157

(四)并行心律(Pararrhythmia)学说157

第十三章 心律失常:传导功能的失常158

一、窦房传导阻滞158

〔附〕Ⅰ.窦房结功能的测定159

Ⅱ.窦房结固有频率(固有心率,Inherent heart rate,IHR)的测定159

Ⅲ.病窦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159

二、心房内传导阻滞与心房分离161

三、房室传导阻滞162

(一)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B)164

(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Ⅱ°A-VB)166

Ⅲ.超常期(supernormal phase)与超常传导(supernormal conduction)170

Ⅳ.空隙现象(Gap phenomena)170

Ⅱ.不应期退缩现象(Peeling back refractoriness,Peeling phenomenon)170

〔附〕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的韦金斯基现象(Wedensky phenomenon)170

(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171

(四)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171

(五)房室传导阻滞及心性脑缺氧综合征的治疗172

四、心室内传导阻滞173

(一)室内单支阻滞176

〔附〕Ⅰ.束支传导阻滞并发心室肥大183

Ⅱ.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incomplete bundle branch block,ICBBB)184

Ⅲ.梗死周围传导阻滞(peri-infarction block)188

(二)室内双支阻滞191

(三)室内(左束支)双分支阻滞193

(四)室内三支阻滞194

(五)室内四支阻滞194

(六)完全性室内双束支阻滞(心室内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RBBB+LBBB)195

(七)末梢纤维(普肯耶纤维)传导阻滞196

(八)心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与治疗197

Ⅲ.心室分离(Ventricular dissociation)197

〔附〕Ⅰ.发作性(或短暂性)束支传导阻滞197

Ⅱ.交替性束支传导阻滞197

总结198

五、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200

总结209

第十四章 心房肥大212

一、左心房肥大212

二、右心房肥大213

〔附〕先天性P波214

三、两侧心房肥大215

〔附〕P/P-R段比值与二尖瓣P波215

总结215

(二)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指标216

(一)解剖及生理学异常引起的心电图相应改变216

一、概述216

第十五章 心室肥大216

(三)心室肥大与心室劳损问题217

二、左心室肥大217

(一)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点217

(二)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向量图219

〔附〕左心室劳损与左心室高电压219

总结220

三、右心室肥大221

(一)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点221

(二)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向量图222

〔附〕右心室劳损与右心室肥大心电图指标的讨论223

总结224

五、心室肥大与束支传导阻滞225

四、两侧(左、右)心室肥大225

第十六章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肌梗死227

一、病因及病理解剖228

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229

(一)动物实验229

(二)心肌梗死心电图波形改变的机制230

三、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233

(一)关于波形的改变233

(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位与诊断233

(三)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244

四、类似心肌梗死波形的鉴别诊断247

(一)类似下壁(膈面)心肌梗死247

(三)S-T抬高的鉴别诊断248

(四)T波倒置的鉴别诊断248

(二)类似前壁心肌梗死248

五、心内膜下心肌梗死249

六、多发性心肌梗死250

七、心肌梗死的并发症252

(一)心肌梗死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252

(二)心肌梗死并发左束支传导阻滞253

(三)心肌梗死并发左束支前(上)或后(下)分支传导阻滞254

(四)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254

(五)心肌梗死并发心室壁瘤及心脏破裂254

八、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255

总结255

第十七章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功能不全257

一、心绞痛258

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60

(一)运动试验(Exercise test)263

三、心电图负荷试验263

(二)异丙肾上腺素试验268

(三)心房调搏试验268

(四)葡萄糖负荷试验268

〔附〕改良级梯运动试验268

(五)饱餐试验269

(六)缺氧试验269

〔附〕Ⅰ.V1导联中P波终末电势(Terminal force)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269

Ⅱ.心得安试验(propranolol test)269

Ⅴ.冠状动脉造影270

四、治疗270

总结270

Ⅳ.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270

Ⅲ.潘生丁试验(persantine test)270

第十八章 心包炎的心电图改变272

一、急性心包炎272

二、缩窄性心包炎274

总结275

第十九章 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276

〔附〕克山病的心电图改变278

总结279

第二十章 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电图改变280

一、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肺心病)280

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281

总结283

第二十一章 风湿性心脏病的心电图改变284

一、急性风湿性心脏炎284

三、二尖瓣关闭不全285

二、风湿性二尖瓣狭窄285

四、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286

五、联合瓣膜病286

总结287

第二十二章 高血压病的心电图改变288

总结289

第二十三章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的心电图改变290

一、概述290

二、分类290

三、几种主要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病291

(一)先天性右位心291

(二)主动脉缩窄293

(三)动脉导管未闭293

(四)心房间隔缺损294

(五)心室间隔缺损295

(六)肺动脉瓣狭窄296

(七)先天性发绀四联症、三联症及五联症296

(八)肺动脉高压伴有右向左分流综合征297

(九)三尖瓣闭锁297

(十)动脉干永存298

总结298

第二十四章 药物作用下的心电图改变299

一、洋地黄299

二、奎尼丁301

三、普鲁卡因胺302

四、乙胺碘呋酮302

五、吐根碱304

总结306

六、酒石酸锑钾306

第二十五章 内分泌对心电图的影响307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07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07

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09

四、嗜铬细胞瘤310

五、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12

六、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313

总结315

第二十六章 电解质改变对心电图的影响317

一、血钾的改变318

(一)高血钾(hyperpotassemia)318

(二)低血钾(hypopotassemia)319

二、血钙的改变321

(二)低血钙(hypocalcemia)322

(一)高血钙(hypercalcemia)322

三、低氯、低钠的心电图改变323

四、低镁的心电图改变324

总结328

第二十七章 麻醉、降温及手术时的心电图改变329

一、麻醉前用药329

(一)吗啡及东茛菪碱(morphine and scopolamine)329

(二)阿托品(atropine)329

(三)氯丙嗪及异丙嗪(chlorpromazine and promethazine)330

(四)巴比妥酸盐(barbiturate)330

(五)松弛剂(relaxants)330

二、吸入麻醉药物330

(一)麻醉用乙醚(anesthetic ether)330

(一)硫喷妥钠(thiopental sodium)331

三、静脉麻醉药物331

(二)氯胺酮(ketamine,开他敏)331

(四)异氟醚(isoflurane)331

(三)安氟醚(enflurane,ethrane)331

(二)氟烷(halotane,fluothane)331

(三)氟哌啶(droperidol)332

(四)芬太尼(fentanyl)332

(五)普鲁卡因(procaine)332

四、低温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对心电图的影响332

五、麻醉、降温及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及其处理333

总结334

第二十八章 正常小儿心电图335

一、小儿心电图的特点及生理性改变335

二、影响小儿心电图的因素337

〔附〕胎儿心电图的描记337

总结339

第二十九章 窦房结电图340

一、历史340

二、正常窦房结电图341

三、记录方法342

四、窦房结电图的特征及判定方法345

五、窦房传导时间的直接测定346

六、窦房结电图的临床应用347

七、窦房结电图的局限性348

总结349

第三十章 希氏束电图350

一、解剖及电生理学350

二、检测方法351

(一)心内希氏束电图351

(二)体表希氏束电图352

三、临床应用353

总结354

第三十一章 动态心电图355

一、仪器及方法355

二、检测项目358

三、检测的适应证359

四、结果分析与判断360

五、临床应用评价361

总结362

第三十二章 心脏起搏心电图363

一、心脏起搏器的发展概况363

二、起搏器心电图的表现364

三、心脏起搏方式及起搏心电图特征367

四、与起搏器有关的心律失常370

五、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375

总结377

第三十三章 可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ICD)378

一、组成部分和功能378

二、可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的适应证与禁忌证379

总结380

第三十四章 正交导联心电图381

一、导联的连接381

二、测量方法与内容382

三、临床应用383

总结383

第三十五章 高频心电图384

一、定义及病理组织学基础385

二、仪器标准与操作规范386

三、心电的高频成分386

五、高频心电图的分析与判断389

(一)高频切迹的计数分析389

四、高频心电图的检测方法389

(二)高频心电图的频谱分析392

六、高频心电图的临床应用399

(一)正常人的高频心电图399

(二)高频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399

(三)高频心电图对心肌炎和心肌病的诊断400

(四)高频心电图对心肌肥厚和心脏扩大的诊断400

七、高频心电图的评价与展望400

总结401

第三十六章 心室晚电位403

一、产生机制与病理生理学基础403

二、检测方法404

(一)时域法404

(二)频域法406

(三)三维谱分析法407

三、检测适应证与诊断标准410

四、临床应用411

总结411

第三十七章 心电频谱图413

一、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413

二、判断指标和标准414

三、临床应用414

总结417

第三十八章 心率变异性分析418

一、心率变异性的病理生理学基础418

二、检测方法419

(一)时相分析419

(二)频谱分析420

三、临床应用421

总结423

二、食管心房调搏424

第三十九章 经食管心电生理学检查424

一、食管心电图424

三、房室结双径路的测定426

四、预激综合征旁路的检测427

总结428

第二篇 图谱430

一、正常窦性心律430

二、窦性心律失常436

三、过早搏动449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加速性异位心律465

五、扑动及颤动489

六、逸搏及逸搏心律508

七、干扰性房室分离514

八、房室传导阻滞517

九、心室内传导阻滞529

十、预激综合征556

十一、心房及心室肥大578

十二、心肌梗死599

十三、冠状动脉功能不全630

十四、心包炎636

十五、心肌炎及心肌病645

十六、电解质紊乱650

十七、其他662

附录673

附表一 根据Ⅰ、Ⅲ导联QRS波幅值测定心电轴的角度表674

附表二 心动周期与心率对照表675

附表三 心动周期(s)、心率(次/min)与Q-T正常最高值(s)对照表676

附表四 我国正常人心电图中各波、段的统计677

附表五 心电图申请及报告单(供参考)679

索引6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