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哲学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哲学家
  •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著;李雪涛主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436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908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949页
  • 主题词:哲学思想-研究-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哲学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前言1

导论1

一 关于人类的大人物1

二 哲学家与其他大人物的区别7

三 大哲学家的标准10

四 大哲学家的挑选和编组14

(一)编组的必要性及其在历史上的变化14

(二)将哲学家分成的三大组18

(三)寻找分组中的原则22

(四)为学习者的选择28

五 与哲学家的交往29

六 关于大哲学家的争辩33

七 对大哲学家的疑问42

思想范式的创造者苏格拉底64

一 生平资料(公元前469~前399年)64

二 思想发展65

三 对话66

四 苏格拉底生命的本质67

五 法院的起诉71

六 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的美化74

七 影响史79

八 苏格拉底不朽的意义84

佛陀88

一 生平述略89

二 教义与禅定92

三 教义的陈述95

四 对佛陀创新问题的探讨102

五 发展史105

六 佛陀与佛教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110

孔子112

一 生平113

二 孔子的根本思想:借对古代的复兴以实现对人类的救济115

三 孔子的道德、伦理规范120

四 根本知识129

五 孔子的极限意识137

六 有关孔子的人格141

七 孔子及其反对者145

八 影响史149

耶稣154

一 宣告154

二 耶稣的生平163

三 对耶稣人格的看法167

四 耶稣的影响176

有关思想范式创造者的讨论183

一 阐释的方法183

二 为什么单单是这四个人187

三 这四位大师的共同点和差异188

四 我们对待四大哲学范式创造者的态度思辨的集大成者194

柏拉图203

一 生平和著作:理解柏拉图的前提204

(一)柏拉图的生平(公元前428~前347年)204

(二)柏拉图的著作206

(三)理解柏拉图的前提208

二 柏拉图的哲学217

(一)柏拉图的思想218

(二)可表达的问题226

(三)理念、辩证法、厄洛斯235

(四)柏拉图思想的特殊领域255

三 特色与评论259

(一)柏拉图的总体评价259

(二)柏拉图的局限性263

(三)柏拉图对我们的意义269

四 历史影响271

奥古斯丁278

一 生平和著作278

二 从哲学到信仰的认识280

(一)皈依基督教280

(二)在遵循天启思想基本原理前提下,独立的哲学思想的改变282

(三)奥古斯丁思想的发展284

三 奥古斯丁思想的方法286

(一)生存之光与圣经的诠释286

(二)理性和信仰的真理295

(三)上帝和基督302

(四)启示信仰中的哲学思想310

四 特征和批判328

(一)在首次全部观点中的人格328

(二)与克尔恺郭尔和尼采的比较329

(三)基督教思想330

(四)奥古斯丁的矛盾336

(五)作品风格340

(六)人格341

(一)历史地位343

五 历史地位、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343

(二)历史影响345

(三)奥古斯丁对我们的意义346

康德349

一 生平与著作349

二 康德走向批判哲学的道路357

(一)前批判著作357

(二)1766年之后的转折361

(三)新问题:主客体分裂以及新哲学的出发点365

三 康德对认识的解释的结构369

(一)对立 369

(二)感观性、空间和时间 369

(三)思想 373

(四)从判断中引出范畴 377

(五)两个基础 379

(六)出发点是意识而不是存在 381

(七)先验推论 386

(八)康德说明非对象性事物的源泉的方法之分析 388

(九)二律背反 402

(十)理智原型 407

(十一)回顾和总结 409

四 在其所有形式当中的理性的结构 411

(一)理念 413

(二)伦理行为 428

(三)对美的直观 446

(四)康德对超越性事物的哲学解释 450

(一)思维方式的革命 458

五 康德的理性 458

(二)康德的问题的广阔性 462

(三)康德的怀疑论 465

(四)哲学思维的消极意义与积极意义 467

(五)人的有限性与理性的界限 470

六 政治与历史 475

(一)基本思想 476

(二)公民社会的观念 486

(三)启蒙之路 501

(四)康德的时代 508

(五)康德的政治思想方式 513

(六)反对意见 516

(七)比较 519

七 对康德的批判 521

(一)科学性特点 526

(二)通向“教条”之路 529

(三)体系的要求 534

(四)康德哲学的局限 537

(五)康德的思维方式 541

(六)关于对康德的阐释 542

八 康德的历史地位、对今天的影响与意义 544

原创性形而上学家阿那克西曼德 557

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 564

一 赫拉克利特 564

二 巴门尼德 574

三 比较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 584

一 生平与著作 589

柏罗丁 589

二 对柏罗丁的“体系”的描述 592

三 整体性的超越 601

四 认识的诸层次 604

五 思辨性的超越 611

六 堕落与升华 629

七 反对唯物主义与诺斯替教派 639

八 批判性特点 644

九 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651

安瑟尔谟 655

一 生平与著作 655

二 安瑟尔谟的基本哲学思想 656

(一)对思想的复述 656

(二)阐释 658

(三)安瑟尔谟基本思想的历史 665

三 安瑟尔谟思维的特点 674

(一)安瑟尔谟原本作为基督教式思维的哲学 674

(二)何谓安瑟尔谟的思维 675

(三)权威性 679

斯宾诺莎 681

一 生平与著作 682

二 哲学与生活实践 687

三 形而上学观点 689

(一)实体、属性、样式 689

(二)上帝 690

(三)两种属性 696

(四)样式 699

(五)时间;必然性 701

(六)上帝与世界之间的飞跃及其统一性问题 702

四 认识的理论 707

(一)认识的阶段 707

(二)观念 710

(三)与上帝的关系 712

(四)斯宾诺莎对自己根据几何学方法获得的洞识的阐述 714

(五)神秘主义、理性主义、思辨思维 716

五人 720

(一)人不是实体,而是样式 721

(二)人的思维与神的思维 722

(三)人是精神和形体 722

(四)人与动物以及人们之间的不同 725

(五)不朽与永恒 727

六 目的无涉和价值无涉 728

(一)目的和价值是从上帝观的颠倒中产生的成见 728

(二)作为样式的我们的有限理智 731

(三)现实与价值 732

(四)两种认识方式的转换 733

(五)价值无涉的伦理 734

七 精神的奴役与自由 735

(一)关于情感的学说 740

(二)对奴役的描述 742

(三)观念与自由的可能性 742

八 宗教与国家 751

(一)斯宾诺莎的国家思想 754

(二)国家中的宗教 765

(三)斯宾诺莎的宗教解释和政治学的批判性特征 775

九 斯宾诺莎哲学的特点 802

(一)斯宾诺莎的哲学与本质一瞥 802

(二)斯宾诺莎的界限 807

十 斯宾诺莎的身后影响 811

老子 813

一 生平与著作 813

二 对老子哲学的阐述 816

(一)道 816

(二)道与世界 819

(三)道与个体的人(生命的实践) 822

(四)道与国家之统治(驾驭人类社会的实践) 832

(一)老子的意义 837

三 独特性与批判 837

(二)效法老子的各色人物 841

(三)老子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局限性 844

龙树 846

一 历史位置 846

二 思维操作 847

三 对学说的概括 851

四 有关学说意义的讨论 853

五 历史比较 863

附录 867

一 雅斯贝尔斯年表 867

二 《大哲学家》德文原书目录中译文 871

三 参考文献 892

译后记 9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