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Ad Hoc网络 自组织分组无线网络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移动Ad Hoc网络 自组织分组无线网络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4782117.jpg)
- 陈林星,曾曦,曹毅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2112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32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651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通信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移动Ad Hoc网络 自组织分组无线网络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移动AdHoc网络概述1
1.1分组无线网络发展历史简述2
1.2移动AdHoc网络4
1.3移动AdHoc网络的特点7
1.4移动AdHoc网络中的问题9
1.4.1消费者应用9
1.4.2外部系统连接9
1.4.3带宽有限9
1.4.4扩展性10
1.4.5电池能量极其有限10
1.4.6安全10
参考文献11
2.1.1MAC协议的功能和作用12
第2章 移动AdHoc网络的基本内容12
2.1移动AdHoc网络的媒介访问控制12
2.1.2影响MAC协议的因素13
2.1.3设计MAC协议时应该考虑的问题15
2.1.4基本的MAC协议17
2.1.5AdHocMAC协议19
2.2移动AdHoc网络的路由问题20
2.2.1路由协议的分类20
2.2.2路由协议的性能22
2.3移动AdHoc网络中的QoS问题24
2.3.1服务质量参数24
2.3.2移动AdHoc网络提供QoS支持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24
2.3.3折中原理25
2.3.5物理层对服务质量QoS的支持26
2.4移动AdHoc网络中的TCP性能问题26
2.3.4处理方法26
2.5移动AdHoc网络的安全问题27
2.5.1移动AdHoc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27
2.5.2安全目标27
参考文献28
第3章 移动AdHoc网络的应用29
3.1应用实例29
3.1.1会议29
3.1.3紧急事件服务30
3.1.4传感器尘埃30
3.1.2个人区域网络30
3.2商用产品31
3.3JTRS宽带自组织网络及其应用31
3.3.1JTRSWNW网络在陆军的应用32
3.3.2JTRSWNW网络在海军的应用33
3.3.3JTRSWNW网络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应用35
3.3.4JTRSWNW网络在空军的应用36
3.3.5JTRSWNW网络的操作要求37
3.3.6JTRSWNW网络的网络要求40
第4章 移动AdHoc网络中的广播45
4.1广播在移动AdHoc网络中的作用45
4.2广播的特点45
4.3.2概率广播法46
4.3.1简单泛洪46
4.3移动AdHoc网络中的广播技术46
4.3.3区域广播法47
4.3.4邻区了解广播法47
4.4泛洪产生的广播暴48
4.4.1多余重播分析48
4.4.2竞争分析50
4.4.3碰撞分析51
4.5减少多余广播、竞争、碰撞的机制51
4.5.1概率方案52
4.5.2计数器方案52
4.5.3距离方案52
4.5.4位置方案53
4.5.5分群方案54
4.5.6五种解决方案的评估55
参考文献55
第5章 移动AdHoc网络的竞争类MAC协议57
5.1ALOHA协议57
5.2载波侦听多址访问协议(CSMA)57
5.3基于控制分组握手的访问控制协议59
5.3.1多址访问与碰撞回避(MACA)协议59
5.3.2MACAW协议60
5.3.3FAMA协议68
5.3.4IEEE802.11MAC协议76
5.3.5MACA-BI协议80
5.4.2双忙音多址访问协议(DBTMA)81
5.4.1忙音多址访问协议(BTMA)81
5.4忙音类多址访问协议81
5.4.3接收机初始化忙音多址访问协议RI-BTMA93
5.4.4无线碰撞检测协议WCD93
参考文献93
第6章 移动AdHoc网络的分配类MAC协议95
6.1时分多址访问协议(TDMA)95
6.2五步预留协议(FPRP)95
6.2.1FPRP协议96
6.2.2基于竞争的访问105
6.2.3点移动的影响108
6.2.4时间同步问题111
6.2.6FPRP协议的应用112
6.2.5干扰考虑112
6.3跳频预留多址访问协议(HRMA)113
6.3.1HRMA协议描述114
6.3.2跳频的访问和预留115
6.3.3HRMA协议的正确性122
6.3.4HRMA协议吞吐量的比较分析123
6.3.5数据结果127
参考文献130
第7章 移动AdHoc网络的混合类MAC协议131
7.1混合时分多址访问协议(HTDMA)131
7.1.1HTDMA传输时间安排的基本设计考虑131
7.1.2HTDMA时间安排协议132
7.1.3HTDMA的性能分析136
7.2.2ADAPT协议138
7.2.1TDMA和CSMA的混合协议138
7.2其他混合协议简述138
7.2.3ABROAD协议139
7.2.4AGENT协议139
7.2.5Meta-协议140
参考文献142
第8章 移动AdHoc网络的主动式路由协议143
8.1最优化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LSR)143
8.1.1OLSR协议概述143
8.1.2协议功能146
8.1.3分组格式与分组转发148
8.1.4信息的存储153
8.1.5主地址与多接口154
8.1.6HELLO消息的格式与产生156
8.1.7链路探测160
8.1.8相邻点探测161
8.1.9拓扑建立165
8.1.10路由表的计算167
8.1.11点配置169
8.1.12非OLSR的接口169
8.1.13链路层通知172
8.1.14链路滞后作用172
8.1.15冗余拓扑信息174
8.1.16MPR冗余度175
8.1.17IPv6考虑176
8.1.18有关常量的建议值177
8.1.21IANA考虑179
8.1.19序列号179
8.1.20流控制和拥塞控制179
8.2基于反向路径转发的拓扑分发协议(TBRPF)180
8.2.1引言180
8.2.2TBRPF概述182
8.2.3TBRPF分组185
8.2.4TBRPF相邻点寻找187
8.2.5TBRPF路由模块191
8.2.6TBRPF泛洪机制206
8.2.7TBRPF在移动AdHoc网络中的操作206
参考文献208
9.1.1概述210
9.1AdHoc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ODV)210
第9章 移动AdHoc网络的按需路由协议210
9.1.2AODV路由协议使用的专业术语211
9.1.3适用性陈述212
9.1.4消息格式212
9.1.5AODV路由协议的操作215
9.1.6AODV路由协议与综合网络227
9.1.7AODV路由协议在其他网络中的应用228
9.1.8扩展228
9.1.9参数配置与IANA考虑229
9.2基于相互关系的路由协议(ABR)231
9.2.1移动点移动的分类231
9.2.2ABR路由协议232
9.2.4ABR路由协议描述236
9.2.3ABR路由协议的数据结构236
参考文献244
第10章 移动AdHoc网络的源动态路由协议245
10.1假设246
10.2DSR路由协议概述247
10.2.1DSR路由协议的基本路由寻找247
10.2.2DSR路由协议的基本路由维护249
10.2.3路由寻找的其他特点250
10.2.4路由维护的其他特点253
10.2.5可选的DSR流状态扩充255
10.3概念性数据结构259
10.3.1路由存储器259
10.3.3路由请求表262
10.3.2发送缓存器262
10.3.4无请求路由应答表263
10.3.5网络接口队列与维护缓存器263
10.3.6黑名单264
10.4流状态扩充的其他概念性数据结构264
10.5流表264
10.5.1自动路由缩短表265
10.5.2默认流识别码ID表266
10.6DSR选项头格式266
10.6.1DSR选项头的固定组成部分266
10.6.2路由请求选项268
10.6.3路由应答选项269
10.6.4路由错误选项270
10.6.5应答选项272
10.6.6DSR源路由选项273
10.6.7填充码Padl选项274
10.6.8填充码padN选项274
10.7流状态扩充的其他分组头格式与选项275
10.7.1DSR流状态头275
10.7.2DSR选项头中的新选项与扩充276
10.7.3路由错误选项的新错误类型277
10.7.4应答请求选项的新扩充277
10.8DSR路由协议的详细操作278
10.8.1分组的一般性处理278
10.8.2路由寻找的处理283
10.8.3路由维护的处理289
10.8.6流状态的处理295
10.8.4多网络接口的支持295
10.8.5IP分组的分片与重组295
10.9DSR路由协议的常量与配置变量301
10.10IANA考虑301
10.11最大寿命链路由存储器的描述302
10.12DSR协议在ISO网络参考模型中的位置303
参考文献303
第11章 移动AdHoc网络的混合路由协议305
11.1域路由协议(ZRP)305
11.1.1可重构无线网络(RWN)的概念305
11.1.2通信环境与可重构无线网络模型306
11.1.3ZRP路由协议概述307
11.1.4ZRP路由协议的详细描述313
11.1.5ZRP路由协议的评价323
11.1.6性能结果325
11.1.7ZRP协议的正确性328
11.2抢先式路由协议329
11.2.1移动AdHoc路由算法330
11.2.2抢先式路由维护331
11.2.3抢先告警的产生332
11.2.4抢先式路由维护实例335
11.2.5性能评估336
参考文献341
第12章 移动AdHoc网络的多径路由技术342
12.1多径路由的基本概念342
12.1.1不相交性342
12.1.3多径路由的组成343
12.1.2多径路由的优点343
12.1.4链路层对多径路由的影响344
12.2多径路由的选择准则345
12.3AdHoc按需多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ODMV)346
12.3.1AODV路由协议的序列号和开环347
12.3.2AODMV协议347
12.3.3AOMDV协议的性能评估352
12.3.4AOMDV协议开环路由的正确性354
12.4多径源动态路由协议355
12.4.1源动态路由协议DSR的多径路由扩充356
12.4.2数学分析模型357
12.4.3数学分析数据结果360
12.4.4性能评价与仿真363
12.4.5结论366
12.5最大点不相交按需多径路由协议367
12.5.1多径路由的计算367
12.5.2寻找多条点不相交路径的能力368
12.5.3多径路由的使用369
12.5.4性能仿真评估369
12.5.5结论372
12.6分离多径路由(SMR)373
12.6.1路径寻找374
12.6.2路由维护375
12.6.3分配间隔376
12.6.4SMR协议的性能评估376
参考文献379
第13章 移动AdHoc网络的多目标路由协议382
13.1MAODV协议382
13.1.1路由请求消息的产生382
13.1.2反向路由的建立384
13.1.3路由应答消息的产生384
13.1.4多目标组HELLO消息385
13.1.5多目标树的维护385
13.1.6中断链的修复387
13.2基于相互关系的多目标路由协议(ABAM)389
13.2.1ABAM多目标树的建立390
13.2.2ABAM多目标树的重建390
13.3按需多目标路由协议(ODMRP)392
13.2.4ABAM协议对多目标组成员动态性的处理392
13.2.3ABAM多目标树的删除392
13.3.1多目标路由与网格的建立393
13.3.2例子394
13.3.3数据转发395
13.3.4软状态395
13.3.5定时器数值的选择395
13.3.6数据结构395
13.3.7单目标传输能力396
13.4自适应按需驱动多目标路由协议(ADMR)396
13.4.1ADMR协议的特点396
13.4.2ADMR协议概述397
13.4.3数据结构399
13.4.4多目标分组的转发400
13.4.5加入新的多目标源点401
13.4.6接收点的请求加入401
13.4.7接收新多目标源点发送的数据403
13.4.8本地子树的修复404
13.4.9接收方发起的修复406
13.4.10树的修剪406
13.5多目标路由协议的比较407
参考文献409
第14章 移动AdHoc网络路由协议的对比分析411
14.1表格驱动路由协议与按需路由协议的一般对比分析411
14.2按需操作对路由协议性能的影响411
14.2.1方法论412
14.2.2DSR路由协议的基本评价413
14.2.3对时延的影响414
14.2.4对开销的影响420
14.2.5对路由存储一致性的影响424
14.2.6结论和说明427
14.3DSR与AODV的对比427
14.3.1DSR和AODV的对比分析427
14.3.2对DSR和AODV的仿真对比428
14.3.3仿真结果的分析438
14.3.4比较结论441
14.4.ABR、DSR、DBF的对比442
14.4.1控制消息开销的对比443
14.4.3端-端数据分组传输时延的对比444
14.4.2数据吞吐量的对比444
14.4.4其他方面的对比445
14.4.5对比结论446
14.5ABR、AODV、DSR的对比分析447
参考文献448
第15章 移动AdHoc网络的IP地址分配技术451
15.1IP地址分配面临的困难与基本要求451
15.1.1面临的困难451
15.1.2基本要求452
15.1.3主要术语与定义453
15.2IP地址分配算法的分类453
15.2.1冲突检测分配法453
15.2.3最大努力分配法454
15.3Perkins冲突检测分配法454
15.2.2无冲突分配法454
15.3.1概述455
15.3.2分组格式455
15.3.3IPv4地址自动配置457
15.3.4IPv6地址自动配置458
15.3.5参数配置459
15.3.6有关讨论460
15.4分布式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DHCP)461
15.4.1系统模型461
15.4.2DDHCP协议的基本思想461
15.4.3DDHCP协议描述463
15.4.4DDHCP协议的强壮性465
15.4.5DDHCP协议的性能469
15.5.1IP地址分配的Buddy系统471
15.5基于二分法的主动式IP地址动态分配法471
15.5.2系统模型472
15.5.3IP地址分配协议472
15.5.4点同步474
15.5.5IP地址池回收协议474
15.5.6算法476
15.5.7网络的分割与合并479
15.5.8性能简评480
15.6预测分配法481
15.6.1预测分配481
15.6.2网络分割与合并的处理机制482
15.6.3函数f(n)的设计483
15.6.5预测分配法的性能484
15.6.4预测分配协议484
15.7.1性能评估指标486
15.7各种地址分配方法的性能对比486
15.7.2预测分配法与其他分配法的对比分析487
15.7.3DDHCP协议与其他分配法的对比分析488
参考文献488
第16章 移动AdHoc网络中的功率与能量效率491
16.1移动AdHoc网络的协议栈492
16.1.1协议层次492
16.1.2物理层的能493
16.2功率消耗源493
16.3功率控制494
16.4通用能途径495
16.5.1IEEE802.11能机制496
16.5MAC子层496
16.5.2PAMAS协议497
16.6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502
16.7网络层504
16.7.1功率意识路由协议504
16.7.2PARO协议506
16.7.3广播传输513
16.8传输层514
16.9操作系统OS/中间层514
16.10本章小结515
参考文献515
17.1基于MACA/PR的QoS体系517
第17章 移动AdHoc网络的QoS体系517
17.1.1MACA/PR协议518
17.1.2分组携带预留协议518
17.1.3QoS路由算法522
17.2INSIGNIA服务质量框架体系524
17.2.1基本考虑524
17.2.2INSIGNIA服务质量框架体系526
17.2.3INSIGNIA的信令系统527
17.2.4性能仿真评估与分析536
17.3iMAQ服务质量体系546
17.3.1系统框架的交叉层设计546
17.3.2中间件数据可达性服务549
17.3.3网络层机制553
17.3.4性能560
参考文献565
第18章 移动AdHoc网络中的TCP567
18.1多跳无线信道对TCP的影响567
18.1.1实验配置568
18.1.2多跳无线网络中的TCP吞吐量568
18.1.3TCP分组丢失性能573
18.1.4讨论577
18.1.5结论578
18.2MAC协议对TCP的影响578
18.2.1实验配置和实验参数578
18.2.2使用TCP的文件传输580
18.3多径路由协议上的TCP593
18.2.3MAC协议对TCP影响的结论593
18.3.1仿真环境与协议模型594
18.3.2使用多径路径同时传输的TCP594
18.3.3使用备用路径的TCP596
18.3.4备用路径多径路由的TCP性能评估597
18.4提高TCP性能的策略598
18.4.1反馈法598
18.4.2乱序检测与响应法599
18.4.3LRED算法+自适应步距算法606
参考文献610
第19章 移动AdHoc网络的安全612
19.1攻击613
19.1.1网络层攻击613
19.2面临的安全挑战614
19.1.2链路层攻击614
19.3多层次多方面安全防护对策615
19.3.1网络层安全616
19.3.2.AdHoc安全路由617
19.3.3分组的安全转发620
19.3.4链路层安全621
19.4网络层安全的框架体系解决方案622
19.4.1相邻点验证623
19.4.2安全增强型路由协议625
19.4.3相邻点监视626
19.4.4入侵响应629
19.5今后的安全研究629
参考文献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