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 1897-1914年中国与德国的相互作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 1897-1914年中国与德国的相互作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4776541.jpg)
- (德)余凯思著;孙立新译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72917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27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49页
- 主题词:德国-侵华-史料-胶州市-1897~1914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 1897-1914年中国与德国的相互作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总序1
□原著前言1
□著者中文本前言1
□译者前言1
引言1
1.欧洲与非欧洲社会接触的维度3
2.殖民地历史编纂的范式7
3.文化间接触的结构23
4.写作方法和章节划分30
第一章 武力与适应:在山东的政治经济相互作用35
1.山东省的空间和社会经济结构38
1.1 19世纪山东省的地形学39
1.2 “文明化”的宏伟设想:殖民主义者对山东的觊觎及其自我理解62
2.德国的军事行动与中国的外交:1897年占领胶州事件67
2.1 殖民话语:德国向中国扩张的推动力68
2.2 德国世界政策的开始:1897年11月的军事行动97
2.3 改革与全民动员之间:中国政治解决占领危机的第一次尝试111
2.4 外交的相互作用:关于租借胶州的谈判120
2.5 总结:德国的世界政策与中国内政124
3.在山东的经济和武力:德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战”125
3.1 武力“开发”:胶济铁路的铺设127
3.2 “帝国的”经济:1900~1904年殖民统治当局对经济的调控153
3.3 国家利益至上论:中国人为捍卫经济活动能力而付出的努力173
3.4 作为反帝国主义的技术引进:接受经济、生产、运输和新闻报道技术195
4.总结:政治—经济相互作用中的武力与顺应209
第二章 隔离与参与:中国居民与德国殖民统治当局在胶澳租借地的相互作用215
1.“种族”和“肤色”:他者的话语虚构218
1.1 “蒙古人种”:德国媒体对“中国人”的论述219
1.2 仇视和政治利益:流行语“黄祸”224
1.3 种族主义与宗主国229
2.驯化:殖民地的行政管理机关233
2.1 军队和社会:殖民地行政管理的建设233
2.2 模范居民区的建设:地方行政管理、平民社区、土地政策、建筑样式243
2.3 军队的样板:青岛的殖民地社会254
3.隔离:在胶澳租借地的中国居民258
3.1 统治和区分的机构:中国居民的处境258
3.2 隔离机构:胶澳租借地中法律秩序的两分268
3.3 隔离与殖民地社会275
4.操纵:青岛的文化和科学277
4.1 胶澳租借地作为德国文化和科学的中心277
4.2 医学、野战医院和他者的话语虚构299
4.3 殖民法律与中国人的法律传统:社会空间的重新组织308
4.4 青岛的学校、野战医院和法院314
5.适应、学习和排拒之间:中国精英们的战略315
5.1 对传统的重新解说315
5.2 “现代”的威力323
5.3 社会纪律与现代中国国家的形成330
6.总结:话语与殖民地日常生活中符号的统治体系331
第三章 宗教排斥:斯泰伊尔传教士与山东乡村社会的相互作用335
1.结构前提:中国、帝国主义与基督教传教338
1.1 帝国主义与基督教化:圣言会鲁南传教实践的政治维度338
1.2 19世纪末山东的宗教与社会371
2.圣言会向中国乡村推进:计划、方法和战略379
2.1 “撒旦国”中的“圣斗士”:针对中国的传教话语379
2.2 异教徒布道与祈祷:直接传教的工具398
2.3 慈善事业、教育和印刷出版的上帝之言:间接的传教方法414
2.4 斯泰伊尔中国传教士内部关于正确的传教方法的争论419
3.社会秩序与宗教信仰:中国人对基督教传教的解说422
3.1 超自然的灵感和疏远众神:中国民众接受天主教信仰的动机423
3.2 抵抗与集体迫害:非基督教民众对传教活动的反应434
3.3 传教与中国社会之间的冲突和争斗:案例443
3.4 非物质资源的调动:义和团运动在山东453
3.5 现代化与迷信:1900年以后中国国家在山东进行的反对民间宗教的宣传战476
4.总结:排斥的形式483
结语:殖民主义时代德国与中国相互作用的形式、功能和转型487
1.统治的战略491
2.抵抗的战略496
3.跨文化相互作用的形式499
□附录504
1.缩写符号504
2.未刊史料和文献506
2.1 德文档案506
2.2 中文档案509
2.3 西文文献510
2.4 中文文献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