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理学简明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法理学简明教程
  • 郭学德,汪俊英主编;杨合理,李昌凤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780114750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理学简明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法学体系1

一、法学的研究对象1

二、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三、法学体系5

第二节 法学的历史发展6

一、西方法学的历史发展6

二、中国法学的历史8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11

一、法理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14

第三节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学习法学基础理论的意义14

二、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他法学学科的关系16

三、学习研究法理学的意义18

上编 法的一般原理23

第二章 法的本质23

第一节 法的本质23

一、法的语源和词意23

二、法的外部特征24

第二节 法的本质27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理论30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37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37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38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特征40

第三章 法的历史发展43

第一节 法的起源43

一、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43

二、原始社会的瓦解和法的产生46

第二节 法的产生及其一般规律49

一、法产生的标志及其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区别49

二、法产生的一般规律51

第三节 法的历史类型53

一、法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规律53

二、奴隶制法56

三、封建制法60

四、资本主义法65

五、社会主义法及其消亡69

第四章 法的作用73

第一节 法的作用的概念与分类73

一、法的作用的概念和特征73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74

三、正确认识法的作用76

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77

一、指引作用77

二、评价作用79

三、预测作用81

四、教育作用82

一、法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83

五、强制作用83

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83

二、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85

三、法的维护阶级统治作用与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的关系86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的作用87

一、保障、引导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88

二、保障、引导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90

三、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92

四、保障、引导和推进对外开放,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93

第五章 法律关系95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与分类95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95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97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构成99

一、法律关系主体100

二、法律关系的客体103

三、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104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109

一、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含义及条件109

二、法律事实110

第六章 法律文化与法律意识113

第一节 法律文化113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和特征113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其历史遗产118

三、西方法律文化的借鉴121

一、法律意识的概念和特征122

第二节 法律意识122

二、法律意识的结构和分类124

三、法律意识的作用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高126

第七章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130

第一节 法与国家130

一、国家的起源和本质130

二、法与国家的关系133

第二节 法与政治135

一、政治的特征135

二、法与政治及政策的关系137

一、法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139

第三节 法与道德139

二、法与道德的相互作用141

第四节 法与经济144

一、法与经济的关系144

二、法对于市场经济的作用146

第五节 法与科学技术148

一、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148

二、法对科学技术的作用151

第八章 法制与法治155

第一节 法制155

一、法制的概念155

二、社会主义法制157

一、法治的概念和涵义160

第二节 法治160

二、法治的条件与标志162

三、法治与人治164

四、法治和法制166

五、社会主义法治的含义和目标16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制(法治)与社会主义民主168

一、社会主义法制(法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168

二、社会主义法制(法治)的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法治)化170

第一节 法的制定的概念和立法体制177

一、法的制定的概念和特点177

第九章 法的制定177

下编 法的制定与实施177

二、立法体制179

第二节 立法的指导思想与立法的基本原则182

一、立法的指导思想182

二、立法的基本原则183

三、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183

第三节 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188

一、立法程序188

二、立法技术191

第四节 法的渊源193

一、法的渊源的概念193

二、当代中国法的渊源194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199

第一节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199

第十章 法律体系199

二、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法系的关系202

三、法律部门的概念及划分标准和原则203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8

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208

二、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应注意的问题215

第十一章 法律适用217

第一节 法律适用的概念和特征217

一、法律适用的概念217

二、法律适用的特征217

三、法律适用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219

一、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220

第二节 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220

二、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222

第三节 我国法律适用的阶段232

一、调查、分析和确认事实232

二、确定适用法律规范232

三、作出法律决定233

四、执行法律决定234

第十二章 法律效力与法律解释235

第一节 法律效力235

一、法律效力的概念235

二、法律的效力范围235

第二节 法律解释241

一、法律解释及其必要性241

二、法律解释的分类243

三、法律解释的体制244

四、法律解释的方法247

五、类推适用248

第十三章 法律程序250

第一节 法律程序概述250

一、程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250

二、法律程序的概念和特征252

三、法律程序的历史发展253

第二节 法律程序的功能与分类257

一、法律程序的功能257

二、法律程序的分类260

一、守法的概念和要求265

第十四章 法律遵守265

第一节 守法和违法265

二、违法的概念和种类268

第二节 法律责任272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272

二、法律责任的种类273

三、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275

第三节 法律制裁277

一、法律制裁的概念277

二、法律制裁的种类278

第一节 法律监督的概念和意义282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282

第十五章 法律监督282

二、法律监督的构成284

三、法律监督的分类287

四、法律监督的意义290

第二节 法律监督体系292

一、国家监督292

二、社会监督298

第十六章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01

第一节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301

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301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和途径302

二、“依法治国”方略确立的重大意义303

一、“依法治国”的科学涵义304

第二节 “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的科学涵义304

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涵义306

第三节 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11

一、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建国后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312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313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314

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执政水平的有效途径314

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15

一、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316

二、建立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和公正独立的司法审判制度,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性条件318

三、建立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319

四、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319

后记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