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南边疆史丛书 中国民族发展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南边疆史丛书 中国民族发展史 上
  • 王文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710506757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72页
  • 主题词:中华民族-民族历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南边疆史丛书 中国民族发展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编 先秦:中国民族的孕育时期17

第一章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及其文化19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19

一、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猿人19

二、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古人20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新人21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文化及其主人21

一、仰韶文化21

二、大汶口文化22

三、龙山文化22

四、马家窑文化24

五、齐家文化24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中国东北、北方、西北的文化及其主人25

一、东北地区25

二、北方地区26

三、西北地区28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中国西南的文化及其主人29

一、西藏地区29

二、四川与重庆地区30

三、云南地区31

四、广西与贵州地区32

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中国南方的文化及其主人34

一、河姆渡文化34

二、马家浜文化35

三、良渚文化36

四、屈家岭文化36

五、大溪文化37

六、江西、福建、广东地区37

第六节 新石器时代中国台湾省的文化及其主人40

一、新石器时代台湾省文化概貌40

二、台湾考古文化中所反映出的文化交流41

第七节 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物质文明及居民的体质特征43

一、石器43

二、制陶工艺45

三、农业文明46

四、家畜饲养48

五、建筑工艺49

六、居民的体质特征与人工畸形49

第二章 古史传说时代的先民及所反映出的历史文化52

第一节 关于古史中的传说时代52

一、西周时期的古史神话传说52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史神话传说56

第二节 传说中的三皇时代61

一、有巢氏62

二、燧人氏62

三、伏牺氏64

四、神农氏65

第三节 传说中的五帝时代66

一、黄帝与炎帝67

二、蚩尤71

三、颛顼74

四、帝喾76

五、尧帝77

六、舜帝与禹帝80

第四节 传说时代各人们共同体的关系84

第三章 夏、商、周:华夏族的形成及其周边民族88

第一节 夏、商、周概述88

一、夏族与夏王朝88

二、商族与商王朝93

三、周族与西周王朝95

四、激荡的东周与社会发展的趋同99

第二节 华夏族的形成101

一、多元形成的华夏族101

二、夏商周时期华夏族的孕育、形成与发展104

第三节 夏、商、周时期的周边各族106

一、东北地区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106

二、北方地区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109

三、西北地区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112

四、西南地区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115

五、南方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123

第四节 夏、商、周时期各民族的文化127

一、夏族文化127

二、商族文化128

三、西周时期周族的文化132

四、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的文化134

(一)华夏族文化134

(二)东北、北方、西北各民族文化136

(三)西南、中南、东南各民族文化138

第五节 夏商周时期各民族的关系143

一、夏商时期的民族关系143

二、周代的民族关系145

第二编 秦汉:中国各主要民族的形成与发展151

第一章 秦汉王朝与汉民族的形成153

第一节 秦汉概述153

一、秦朝153

二、汉朝155

三、秦汉时期中国民族的发展特点158

第二节 汉民族的形成160

一、关于汉族的族称与汉民族的形成160

二、汉民族的性格特点164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周边民族167

第一节 东北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167

一、肃慎系民族167

二、东胡系民族168

三、秽貊系民族170

第二节 北方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172

一、匈奴172

二、丁零175

第三节 西北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176

一、大月氏176

二、小月氏177

三、乌孙177

四、西域的城郭诸国179

五、羌人181

六、氐人182

第四节 西南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183

一、氐羌系诸族183

二、百越系诸族185

三、苞满与闽濮186

第五节 南方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187

一、百越系民族187

二、苗蛮系民族192

(一)崇拜槃瓠的民族192

(二)崇拜廪君的民族193

第三章 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及其关系195

第一节 秦汉王朝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政区设置195

一、秦代195

二、两汉边郡197

第二节 民族关系203

一、东北地区的民族关系203

二、北方的民族关系207

三、西北的民族关系216

(一)汉、匈与西域各族的关系216

(二)汉羌关系230

四、西南的民族关系236

五、南方的民族关系244

第三节 秦汉时期各民族的迁徙移动与融合255

一、秦代的移民与边疆地区的开发255

二、两汉移民与民族融合257

第四节 秦汉时期中国民族对域外民族的认识与交往260

一、对西方域外民族的认识与交往260

二、对东北方、东南方域外民族的认识与交往271

第四章 秦汉时期各民族的文化277

第一节 东北各民族文化277

一、肃慎系民族文化277

二、东胡系民族文化278

三、秽貊系民族文化279

第二节 北方匈奴文化282

第三节 西北各族文化283

一、西域南道各族文化283

二、西域北道各族文化285

第四节 西南各民族文化285

第五节 南方各民族文化290

一、百越系民族文化290

二、苗蛮系民族文化291

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民族在历史的曲折迂回中发展293

第一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概述与壮大的汉族295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概述295

一、三国、两晋时期295

二、南北朝时期297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发展特点298

四、儒学与本时期的民族融合300

第二节 在民族融合中壮大的汉民族306

一、汉民族在质与量上的变化306

二、因民族融合而更加丰富多彩的汉文化307

第二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周边民族309

第一节 东北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309

一、肃慎系民族309

二、东胡系民族311

三、秽貊系民族313

第二节 北方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315

一、匈奴315

二、鲜卑318

三、柔然319

四、突厥321

五、铁勒(丁零)322

第三节 西北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323

一、氐族与羌族323

二、吐谷浑族325

三、西域诸族326

第四节 西南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327

一、氐羌系民族327

二、百越系民族329

三、闽濮331

第五节 南方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332

一、百越系民族及与其有亲缘关系的民族332

二、苗蛮系民族334

第三章 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民族政权及其变化336

第一节 鲜卑民族建立的政权336

一、慕容皇光建立的前燕337

二、慕容垂建立的后燕343

三、慕容德建立的南燕346

四、慕容冲建立的西燕349

五、鲜卑乞伏国仁建立的西秦349

六、鲜卑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355

七、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国358

八、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361

第二节 匈奴族建立的政权363

一、刘渊建立的汉·前赵363

二、赫连勃勃建立的夏366

第三节 氐羌民族建立的政权368

一、成汉政权368

二、氐族建立的前秦370

三、羌族姚氏建立的后秦373

四、氐族吕光建立的后凉374

五、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376

第四节 羯人石勒所建的后赵377

第四章 各民族的民族关系379

第一节 东北各民族的民族关系380

一、肃慎系挹娄与勿吉的民族关系380

二、东胡系各族的民族关系381

三、秽貊系各族的民族关系384

第二节 北方民族的民族关系387

一、匈奴的民族关系387

二、鲜卑的民族关系388

三、柔然的民族关系392

四、铁勒的民族关系400

第三节 西部、西北部民族的民族关系402

一、西域各族的民族关系402

二、氐族的民族关系405

三、吐谷浑的民族关系406

第四节 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408

一、蜀汉政权与南中大姓和夷帅的关系408

二、大姓的割据411

第五节 南方的民族关系412

一、百越后裔的民族关系412

(一)山越的民族关系412

(二)僚俚的民族关系414

二、苗蛮的民族关系416

第五章 中国民族与域外民族的交往418

第一节 与东北部域外民族的交往418

一、对百济的了解与交往418

二、对新罗的了解与交往421

三、对倭人的了解与交往422

第二节 与西部、西北部域外民族的交往426

一、对波斯的认识与交往426

二、对大秦的认识与交往428

三、对天竺的认识与交往430

四、对师子国的认识与交往431

第三节 与西南部域外民族的交往432

一、对林邑的认识与交往433

二、对扶南的认识与交往436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的文化438

第一节 东北各民族文化438

一、挹娄、勿吉的文化438

二、东胡系各族的文化440

三、扶余、高句丽等族的文化442

第二节 北方各民族文化445

一、鲜卑的文化445

二、高车的文化447

三、柔然的文化448

第三节 西北各民族文化450

一、西域城郭诸国的文化450

二、吐谷浑的文化451

第四节 西南各民族文化453

一、物质文化453

二、精神文化454

第五节 南方民族文化455

一、百越后裔的文化455

二、苗蛮民族群体的文化4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