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线超宽带 UWB 通信原理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金龙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3778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宽带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通信技术-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线超宽带 UWB 通信原理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引论1
1.1 概述1
1.2 UWB通信的基本原理3
1.2.1 概念3
1.2.2 分类3
1.2.3 脉冲无线电(Impulse Radio)3
1.2.4 多频带UWB6
1.2.5 与其他通信方式的比较8
1.2.6 特点10
1.2.7 标准化14
1.2.8 关键技术及挑战16
1.3 UWB无线电的主要应用20
1.4 小结22
第2章 UWB电波传播26
2.1 UWB信道的电波传播概述26
2.2 大尺度路径损耗与链路预算26
2.2.1 IEEE 802.15.3a的路径损耗模型27
2.2.2 用于电磁兼容研究的UWB路径损耗模型28
2.2.3 链路预算28
2.3 小尺度衰落与多径传播29
2.3.1 多径测量29
2.3.2 多径信道的统计特性30
2.3.3 UWB的室内信道统计特性31
2.4 UWB的信道模型32
2.4.1 S-V室内信道模型32
2.4.2 △-K模型34
2.4.3 修正的S-V室内信道模型(IEEE 802.15.3a的室内信道模型)35
2.4.4 POCA-NAZA模型40
2.4.5 Dajana Cassioli模型42
2.5 确定性模型43
2.6 小结44
第3章 超宽带波形及调制技术47
3.1 超宽带波形47
3.1.1 高斯脉冲信号48
3.1.2 升余弦脉冲波形51
3.1.3 多周期(Polycycle)脉冲波形52
3.1.4 高斯脉冲的改进54
3.1.5 脉冲串(Pulse Train)54
3.1.6 脉冲的产生56
3.2 脉冲调制方式58
3.2.1 基本的脉冲调制方式58
3.2.2 脉冲间隔调制(DPIM)62
3.2.3 脉冲波形调制(PSM,Pulse Shape Modulation)63
3.2.4 M进制双正交键控(M-BOK,Multiple Bi-Orthogonal Keying)64
3.3 多频带脉冲调制65
3.3.1 频谱键控(Spectral Keying)调制66
3.3.2 多频带调制的其他方式67
3.4 多频带OFDM调制69
3.5 小结70
第4章 接收机与同步技术72
4.1 概述72
4.2 接收机技术73
4.2.1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73
4.2.2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Rake接收机74
4.2.3 多址干扰下的信号检测76
4.2.4 考虑ISI影响的Rake接收机结构77
4.3 定时偏差对接收性能的影响79
4.3.1 模型79
4.3.2 PAM的有条件BER敏感性82
4.3.3 衰落信道下的定时偏差对BER性能的影响90
4.3.4 PPM对定时偏差的敏感性分析94
4.3.5 仿真分析96
4.4.1 基于最大似然比的同步算法102
4.4 非数据辅助的定时同步算法102
4.4.2 基于信号循环特性的同步算法103
4.5 数据辅助的定时同步算法108
4.5.1 基于最大似然比的同步算法108
4.5.2 通用似然比测试(GLRT)的同步算法108
4.5.3 GLRT前导序列的优化设计116
4.6 小结123
第5章 UWB信道估计技术125
5.1 最大似然信道估计125
5.1.1 信号格式与Rake接收机126
5.1.2 DA估计127
5.1.3 NDA估计129
5.1.4 DA与NDA算法的性能评估130
5.2 基于一阶统计量的盲信道估计134
5.2.1 系统模型134
5.2.2 估计算法135
5.2.3 性能仿真137
5.3 同步与信道估计联合设计138
5.3.1 信号模型139
5.3.2 信道响应估计和帧同步139
5.3.3 符号同步142
5.3.4 性能仿真与结论142
5.4 非理想信道估计对接收性能的影响144
5.4.1 信道模型144
5.4.2 性能分析144
5.5 小结146
6.1 TH-PPM多址方式148
6.1.1 TH-PPM UWB的信号波形148
第6章 多址技术148
6.1.2 接收信号处理149
6.1.3 多址系统性能150
6.2 DS-CDMA多址方式151
6.2.1 DS-CDMA UWB的信号波形151
6.2.2 接收信号处理152
6.2.3 多址系统性能153
6.3 PCTH UWB多址技术154
6.3.1 伪混沌跳时154
6.3.2 PCTH多址155
6.4 多载波超宽带多址技术157
6.4.1 几种多址技术比较157
6.4.2 系统模型158
6.4.3 接收机设计161
6.5 UWB多址通信系统容量161
6.5.1 信号模型161
6.5.2 多用户UWB系统容量163
6.6 小结166
7.1 Ad hoc网络基础168
7.1.1 概述168
第7章 UWB组网技术168
7.1.2 Ad hoc网络的体系结构170
7.1.3 Ad hoc网络的MAC协议173
7.1.4 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176
7.2 UWB Ad hoc组网原则179
7.2.1 组网设计时考虑的物理层模型描述179
7.2.2 性能度量及设计目标182
7.3 UWB自组织网的最佳MAC及路由设计186
7.4 关于UWB网络中的跨层设计189
7.5 位置辅助的路由设计191
7.6 小结193
第8章 频谱管理与标准化197
8.1 UWB信号的频谱管理197
8.1.1 规范UWB信号频谱的必要性197
8.1.2 FCC关于UWB信号频谱的规范198
8.1.3 其他标准化组织关于UWB信号频谱的规范203
8.2 IEEE 802.15.3a中的UWB标准204
8.2.1 超宽带与IEEE 802.15.3a206
8.2.2 高速WPAN的主要超宽带技术物理层方案208
8.2.3 MB-OFDM与双子带DS-UWB的比较220
8.3 IEEE 802.15.4中的UWB标准222
8.3.1 IEEE 802.15.4标准222
8.3.2 UWB在IEEE 802.15.4a的应用224
8.3.3 IEEE 802.15.4a的标准提案224
8.3.4 IEEE 802.15.4a的历史和现状227
8.4 其他标准的制订工作227
8.5 小结228
9.1.1 通信231
9.1 超宽带的应用231
第9章 超宽带的应用、开发及发展前景231
9.1.2 雷达237
9.1.3 定位239
9.2 超宽带通信技术的开发进展241
9.2.1 超宽带天线的发展241
9.2.2 超宽带芯片设计245
9.2.3 超宽带商用产品开发247
9.3 发展与应用前景248
附录 缩略语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