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河套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河套史
  • 王天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244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75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19页
  • 主题词:黄河-河套-文化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河套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黄河百害,唯富一套1

绪论黄河与河套1

地理卷3

第一节 地理范围3

第一章 地理范围和地形3

附:1、《河套地区地理范围示意图》5

第二节 地形特征6

一、地形基本特征6

二、贺兰山6

三、阴山8

二、河套安,天下安9

三、关注河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12

第二章 黄河12

第一节 银川平原段13

第二节 后套与三湖河段15

四、河套历史的区域性特征15

第三节 前套平原段17

第四节 丘陵沟壑区河段19

第五节 黄河河道与水文特征21

一、河道特征21

二、河道变迁23

三、水文特征24

五、河套史?河套专题史?其他?24

第六节 湖泊与内流河29

第三章 河套平原、高原和丘陵35

第一节 银川平原35

第二节 后套与三湖河平原37

一、后套平原38

二、三湖河平原41

第三节 前套平原41

一、土默特区42

二、大黑河区43

第四节 高原和丘陵45

一、高原区45

二、东部和东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47

第四章 沙漠49

第一节 毛乌素沙漠50

一、沙漠覆盖的地区和地貌现状50

二、毛乌素沙漠的形成51

三、历史时期毛乌素沙漠的变迁53

第二节 乌兰布和沙漠57

一、沙漠覆盖的区域和生成的原因57

二、沃野变沙地59

第三节 库布其沙漠和其他沙漠61

一、库布其沙漠61

二、其他沙漠62

第五章 气候与植被66

第一节 气候的基本特征67

一、气温与光热资源67

二、降水71

三、风75

2、《河套地区雨量分布示意图》76

第二节 主要气候性灾害78

一、干旱78

二、霜冻83

三、大风与风沙85

四、冰雹87

第三节 气候变迁89

第四节 植被变迁97

一、远古到先秦时期98

二、秦到唐中叶农牧区的几次交替100

3、《河套地区远古到先秦植被分布示意图》101

4、《河套地区秦汉时期植被分布示意图》104

三、唐中叶到宋元时期105

四、明、清时期108

五、植被现状110

5、《河套地区宋元至今植被状况示意图》115

第六章 主要交通线118

一、朔方鸡鹿塞道119

第一节 秦汉塞道和直道119

二、五原高阙塞道120

三、云中定襄塞道122

四、秦直道123

一、经过河套地区的丝绸之路126

第二节 魏晋隋唐时期丝路和古道126

二、参天可汗道127

三、连接河套地区各府、州、镇的道路129

第三节 宋辽夏金时期的交通线130

一、西夏驿道130

二、宋通夏之路132

一、元代133

第四节 元明清驿道133

二、明代135

三、清代141

6、《河套地区历代长城、塞道、驿路示意图》144

第五节 黄河水道145

一、远古到北魏时期145

二、唐、西夏、辽时期147

三、元至清148

四、主要津渡151

第一章 史前时期的河套155

第一节 远古时期河套地区的环境和文化155

一、远古时期河套地区环境变迁155

民族卷155

二、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159

第二节 河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164

一、仰韶时代165

二、龙山时代166

三、青铜时代169

7、《河套地区原始文化主要遗址分布图》171

一、甲骨卜辞中的诸“方”176

第一节 商、周、春秋时期河套诸族176

第二章 商周至战国时期河套诸族及其总汇匈奴族176

二、先秦典籍中的猃狁、薰育、狄177

一、关于匈奴的渊源181

第二节 匈奴的兴起及其青铜文化181

二、灿烂的早期匈奴文化——鄂尔多斯青铜器185

三、匈奴的兴起和建国188

第三章 匈奴与秦、汉王朝在河套地区的争夺194

第一节 匈奴复据河套及汉初对匈奴的和亲194

一、秦汉之际匈奴复据河套194

二、匈奴寇边和汉对匈奴的和亲政策195

第二节 河套地区的汉匈战争和匈奴两度降汉198

一、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198

二、匈奴内乱,呼韩邪单于降汉201

第三节 新莽政权和东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204

一、王莽破坏汉匈和平友好关系204

二、东汉初年匈奴在河套地区的侵扰205

三、南匈奴附汉入居河套地区207

四、北匈奴的衰败和南匈奴叛汉209

五、两汉在河套地区设置的属国212

第四章 魏晋十六国北朝时期河套诸族216

第一节 汉末到十六国时期诸族的内迁218

一、匈奴218

二、鲜卑219

三、羌、氐220

四、乌桓221

五、柔然和敕勒222

第二节 诸族政权在河套地区的统治224

一、匈奴族建立的汉、前赵和后赵224

二、氐族建立的前秦226

三、铁弗部建立的夏国228

第三节 北朝时期的河套231

一、拓跋鲜卑崛起于河套232

二、北魏在河套地区的军镇和郡县设置233

三、北魏与后燕和柔然的战争235

四、六镇起义在河套238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河套诸族及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242

第一节 隋朝在河套的统治及其与突厥和战关系244

一、突厥的崛起和分裂244

二、隋朝与东突厥的和好关系及其破裂247

第二节 东突厥割据势力和唐王朝在河套地区的角逐249

一、河套军阀梁师都的覆灭249

二、东突厥在河套地区的侵扰及其灭亡252

第三节 隋、唐王朝在河套的管理机构255

一、隋朝在河套的行政建置和军事设施256

二、唐置地方州、县260

三、唐置羁縻府州263

一、后突厥的兴起及其与唐的战和关系268

第四节 后突厥、回鹘与唐在河套的战与和268

二、回鹘在河套的活动273

一、吐蕃276

第五节 吐蕃、党项与契丹在河套276

二、党项278

三、契丹283

第六章 夏、宋、辽、金、蒙古在河套的争夺288

一、反宋和附辽290

第一节 西夏建国前与宋的战争290

二、附辽攻宋,由弱转强292

三、拓跋氏收复夏州领地294

四、李继迁夺取灵州296

五、李德明对宋媾和298

六、李德明定都兴州及建国准备299

一、元昊称帝301

第二节 西夏建国初期对宋、辽的战争301

二、夏、宋在鄜廷、麟府的战争302

三、夏、辽河套之战及其议和305

第三节 夏、辽、宋在河套的军政机构307

一、兴庆府和西平府309

二、西夏各州建置沿革311

三、西夏十二监军司313

第四节 庆历议和后河套地区的战争315

一、无休止的边界耕地争夺战316

二、夏失绥州及其与宋的堡寨争夺战317

三、夏、宋灵州、永乐城之战321

四、夏与金和蒙古在河套的战争323

第七章 元、明时期河套地区的民族关系331

一、元朝在河套地区的行政设置332

第一节 元及明初河套地区民族关系332

二、北元势力与明王朝在河套的相持336

三、宁夏卫、东胜卫、榆林卫338

一、明、蒙河套之争的总形势342

第二节 明朝前期与蒙古的河套之争342

二、蒙古诸部入套和明朝搜剿河套345

三、明朝大筑边墙349

第三节 明朝后期的复套及俺答约和352

一、河套边患加剧352

二、曾铣复套354

三、俺答求和356

第八章 清朝和民国政府统治下的河套地区360

第一节 清廷对蒙古诸部的特殊统治方式361

一、漠南蒙古诸部降清和河套地区各族抗清361

二、清廷在蒙古推行盟旗制度365

三、清廷对盟旗的监控措施369

第二节 清朝对汉地的管理和民国河套行政建置的变化373

一、清朝对河套西、南缘汉地的管理373

二、民国时期河套行政建置的变化375

第三节 近代以来的政治风云384

一、回民起义385

二、反对内蒙古独立的斗争390

三、反帝反封建的“独贵龙”运动393

四、抗日救亡运动396

第一节 河套经济盛衰的决定因素403

一、农牧业交错分布、交替消长的基本特征403

经济卷403

第一章 河套地区农牧经济概观403

二、战争手段与农牧交换目的相悖的历史悲剧405

第二节 农牧业区界的摆动406

一、农牧业区界摆动幅度最大的地区406

二、历史上农牧业区界的摆动408

第三节 人口大增减,农牧业大转换410

一、汉、唐农牧业转换的两次轮回410

二、近千年来多民族杂居和农牧业交错分布415

一、战争对经济破坏作用的一般分析417

第四节 战争反复、持久地破坏417

二、战争的掠夺性加剧破坏程度418

三、战争打断生产方式发展的自然进程420

一、灌溉农业是河套经济的支柱和优势422

第五节 农业在河套经济中的地位422

二、农区吸收大量游牧民成为农业劳动者424

第二章 人类经济方式的选择和农牧区首次大交换——远古到秦汉429

一、原始先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429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到战国的农牧经济429

二、原始农业向游牧业的转变435

一、战国到西汉前期的河套农牧业441

第二节 战国秦汉的开发441

二、西汉移民实边443

三、农业开发和畜牧经营445

四、西汉时期河套经济开发的成就448

一、徭役性质的屯田453

第三节 劳动者的身份及封建剥削方式453

二、“假田”制下的小自耕农454

三、屯田、假田剥削方式的变化455

四、私人地主所有制下的农牧业458

第三章 农牧作业区的第二次大交换和经济发展再次起落——魏晋隋唐462

第一节 魏晋十六国北朝时期河套农牧业的衰败和复兴463

一、魏晋十六国时期的经济衰败463

二、北魏时期河套经济的复兴465

三、屯田劳动者的身份和屯田剥削方式468

第二节 农牧经济的第二次繁荣471

一、隋、唐河套地区的屯田473

二、屯田的管理和屯、营田剥削方式476

三、唐代河套地区畜牧业479

一、游牧民族经济方式的转型480

第三节 游牧业向农业的转化和生态环境恶化480

二、生态环境的恶化483

第四章 环境恶化趋势显现和农牧经济衰退同步——五代辽宋夏金488

第一节 河套地区的多种生产方式489

一、西夏统治区489

二、契丹、女真统治区491

三、北宋统治区493

一、西夏引黄灌区的农业497

第二节 夏辽宋金农牧业497

二、河套东南部黄土丘陵区的西夏农业499

三、北宋在横山、麟府的屯营田501

四、夏辽宋金在河套地区的畜牧业503

第一节 河套经济衰退期的两个落差511

第五章 环境恶化趋势加剧,农牧经济进一步衰退(上)——元明清时期511

一、元朝516

第二节 灌区的水利建设516

二、明朝518

三、清朝520

一、屯田525

第三节 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丘陵区的农牧业525

二、畜牧业529

第一节 清末蒙地放垦536

第六章 环境恶化趋势加剧,农牧经济进一步衰退(下)——清末民国536

一、清末以前的蒙地垦殖537

二、伊盟、后套及土默特放垦540

三、鄂尔多斯台站地放垦543

四、陕北边外伙盘地垦耕545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放垦及土地荒漠化547

一、北洋政府的放垦547

二、国民党政府的垦殖552

一、汉族农业人口激增带来土地利用方式巨大变化556

第三节 蒙地开垦的社会影响556

二、移民垦区的土地集中和地商经营558

三、开垦蒙地引起的社会变化562

四、空前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564

后记5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