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史教程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学史教程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4725082.jpg)
- 朱光宝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3107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文学史-中国-师范大学-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史教程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先秦文学3
第一章 诗经3
第一节 《诗经》的结集和流传3
一、《诗经》的成书和体例特点3
二、《诗经》的流传6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7
一、有关恋爱婚姻的诗7
二、反映征戍徭役的诗11
三、批评讽刺诗12
四、反映农事活动、农民生活的诗14
五、有关商、周王族历史的诗16
六、反映贵族生活的诗17
七、祭祀所用的歌辞19
第三节 《诗经》的语言特点和艺术特色20
一、《诗经》的语言特点20
二、《诗经》的艺术特点22
第四节 《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1
第二章 楚辞赋34
第一节 楚人和《楚辞》34
第二节 屈原及其作品40
一、《离骚》41
二、《招魂》51
三、《天问》52
四、《九歌》53
五、《九章》58
第三节 宋玉及其作品65
二、《风赋》66
一、《九辩》66
三、《高唐赋》、《神女赋》67
四、《登徒子好色赋》69
五、《对楚王问》70
第四节 屈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70
第三章 历史散文72
第一节 需要了解学习的内容72
一、甲骨文卜辞和铜器铭文72
二、《易经》73
三、《尚书》74
四、《春秋》75
六、《礼记》77
五、《国语》77
第二节 《左传》79
一、《左传》的作者和成书年代79
二、《左传》的思想倾向80
三、《左传》的文学性85
第三节 《战国策》94
一、《战国策》的作者、成书及得名94
二、《战国策》的体例和内容95
三、《战国策》的文学性96
第四节 历史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02
第四章 诸子散文104
第一节 诸子散文内容略说104
一、《老子》105
二、《墨子》106
三、《列子》106
四、《荀子》107
第二节 《论语》和《孟子》107
一、孔子的生平与思想108
二、《论语》的体例和内容108
三、《论语》的文学性109
四、孟子的生平与思想110
五、《孟子》的体例和内容111
六、《孟子》的文学性112
一、庄子的生平与思想115
第三节 《庄子》115
二、《庄子》的体例和内容117
三、《庄子》的文学性118
第四节 《韩非子》和《吕氏春秋》124
一、韩非的生平与思想124
二、《韩非子》的文学性125
三、《吕氏春秋》的内容和思想倾向127
四、《吕氏春秋》的文学性128
第五节 诸子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29
第二编 秦汉文学133
第五章 秦代文学133
第一节 秦朝统一与“秦世不文”133
第二节 秦朝的散文134
一、秦代没有诗歌流传下来136
第三节 秦朝的诗歌136
二、五言诗《长城谣》不是秦代作品137
第六章 汉代文学的社会环境138
第一节 西汉前期与政论散文138
第二节 西汉后期与大赋、《史记》139
第三节 东汉社会与小赋、乐府和古诗140
第七章 汉赋142
第一节 汉赋的概念、渊源和特征142
一、赋的概念142
二、赋的渊源143
三、赋的特征143
第二节 贾谊与骚体赋的过渡,枚乘与大赋的形成145
第三节 司马相如与大赋的盛极一时146
第四节 大赋的渐衰与西汉后期赋家王褒、扬雄148
第五节 班固、张衡与东汉大赋的回升149
第六节 汉末小赋151
第八章 政论散文153
第一节 概况153
一、汉代政论文与先秦诸子散文的联系和区别153
二、汉代政论文走势153
三、汉代政论文的总体特征154
第二节 贾谊及其千古名篇《过秦论》154
第三节 贾谊散文的壮丽风格及其影响155
第四节 晁错与邹阳156
第九章 史传散文157
第一节 《史记》与“纪传体”158
一、塑造人物形象159
第二节 《史记》的文学价值159
二、擅长讲故事160
三、语言艺术162
第三节 《史记》文学价值探源163
第四节 《史记》的影响165
第五节 班固与《汉书》166
第十章 诗歌168
第一节 西汉前期诗歌168
第二节 汉武帝时期及西汉后期诗歌170
第三节 汉乐府民歌172
一、东汉诗歌概况172
二、汉乐府民歌的起源173
三、乐府诗的分类174
四、乐府诗的思想内容176
五、乐府诗的艺术特征与成就182
第四节 东汉的文人诗及五言诗的起源189
一、旧称西旧之作的文人诗189
二、张衡诗190
三、马融、郦炎、赵壹、蔡邕等人的诗191
四、秦嘉的《赠妇诗》191
五、辛延年《羽林郎》与宋子侯《董娇娆》192
六、五言诗的起源192
第五节 古诗十九首194
一、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95
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97
三、古诗十九首的地位和影响200
第十一章 历史的大转折和思想的大变化205
第一节 历史的大转折205
第三编 魏晋文学205
第二节 思想的大变化206
第十二章 建安文学209
第一节 曹操210
一、曹操诗歌211
二、曹操的散文216
第二节 曹丕218
一、曹丕在邺下文人集团中的作用和地位218
二、曹丕的诗文220
一、以文学创作为主业的作家223
第三节 曹植223
二、曹植的诗224
三、曹植的文230
第四节 七子、蔡琰和《孔雀东南飞》232
一、王粲232
二、刘祯233
三、陈琳、阮瑀、徐干、应玚233
四、孔融235
五、蔡琰237
六、《孔雀东南飞》238
第十三章 正始文学240
第一节 正始作家与“竹林七贤”240
一、阮籍思想和性格242
第二节 阮籍242
二、阮籍的诗243
三、阮籍的文246
第三节 嵇康247
一、嵇康的文247
二、嵇康的诗249
第四节 正始文学遗产和吴蜀文学概况251
一、正始文学遗产251
二、吴蜀文学概况252
第十四章 西晋文学253
第一节 西晋文学的总特征253
第二节 晋初文学254
一、傅玄、张华的诗歌255
二、李密的散文名篇《陈情表》257
三、成公绥的辞赋和陈寿的史传258
第三节 太康文学259
一、潘岳与“二十四友”260
二、石崇与“金谷雅集”261
三、陆机263
四、张载、张协264
五、左思265
第四节 西晋末期文学267
一、刘琨267
二、郭璞268
第一节 总论270
第十五章 东晋文学270
第二节 干宝《搜神记》272
第三节 王羲之、《兰亭序》和兰亭雅集274
第四节 陶渊明276
一、东晋诗坛掠影277
二、陶渊明经历和思想277
三、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和伟大成就282
四、陶渊明诗歌成就探源288
五、陶渊明的文290
六、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293
第四编 南北朝文学297
第十六章 南朝的文人诗文297
第一节 宋朝的文人诗文297
第二节 “永明体”与齐代的文人诗文304
第三节 “宫体诗”与梁代的文人诗文315
第四节 陈代的文人诗文325
第十七章 北朝的文人诗文330
第一节 “北地三才”的文学创作331
第二节 北朝的“三大散文名著”334
第三节 庾信等由南入北的作家创作340
第十八章 南北朝乐府诗352
第一节 南朝乐府诗352
第二节 北朝乐府诗358
第十九章 南北朝小说、隋代文学、南北朝文学的影响364
第一节 南北朝的小说364
第二节 隋代文学372
第三节 南北朝文学的影响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