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魏制度丛考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魏制度丛考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4717495.jpg)
- 杨鸿年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4529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3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556页
- 主题词:官制-研究-中国-两汉时代;官制-研究-中国-魏国(220~265)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魏制度丛考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宫省制度1
一、省的解释与省在宫内1
二、临时住所和行进当中也有宫省4
三、宫省制度孕育于先秦6
四、宫省制度设立的原因8
五、宫省设官13
一、执金吾管宫外21
宫卫制度21
二、光禄勋、卫尉主宫内22
三、宦官管省内26
四、卫尉的重要27
五、庐31
中常侍34
一、人选34
二、近密37
三、限制和铲除中常侍的斗争38
四、中常侍秦有魏无40
一、给事中得名和给事中是省内官42
给事中42
二、给事中是加官与所加各官44
三、给事中的人选和职掌46
侍中49
一、侍中得名49
二、侍中近密50
三、侍中不始于汉56
五、侍中是加官57
四、侍中长官57
六、侍中约束60
七、侍中冠服61
黄门郎65
一、名称种种和得名由来65
二、黄门郎是省内官68
三、黄门郎人选69
四、黄门郎尊于普通郎72
一、尚书得名与尚书称台抑称省74
尚书74
二、尚书设在宫内79
三、尚书设在省外81
四、尚书比宫外官为近为内,比省内官则为远为外86
五、尚书主管文书87
六、尚书其他职掌94
七、尚书权势消长100
八、赵翼说法的商榷105
九、尚书官员107
大夫113
一、大夫解释与大夫种种113
二、大夫是宫内官115
三、大夫是省外官117
四、大夫职掌119
五、大夫性质121
太官124
一、太官主事君主饮食124
三、太官主某些官吏饮食126
二、太官主后妃饮食126
四、太官主食品赏赐127
五、太官主祭品128
六、太官物资来源129
七、太官经费131
八、太官设在宫内132
中朝官与外朝官134
一、前汉朝官有中外之分134
二、中外朝官的范围137
三、中外朝官的关系139
四、大司马在宫内工作142
待诏145
一、两汉都有和待诏解释145
二、待诏所在147
三、待诏人物150
虎贲羽林152
一、称谓解释152
二、设置经过154
三、职掌159
四、人选164
五、服装167
六、赐臣168
南军北军171
一、南北军置罢经过171
二、北军诸校173
三、北军中候179
四、北军士兵180
五、北军职掌183
六、南北军与中尉、卫尉、郎中令185
博士191
一、博士含义和五经博士的创立191
二、武后博士设置概况196
三、春秋左传请立经过199
四、其他有关博士问题201
博士弟子204
一、设立经过和名额204
二、入学条件和手续207
三、课试与出路209
四、年龄人色214
五、待遇218
六、其他220
休假与告223
一、告即休假223
二、谒告取告225
三、予告赐告227
四、长假长告231
五、休沐休吏232
六、分休番休236
七、休假制度先秦已有238
徵239
一、徵和辟239
二、徵与聘240
三、私车和官驾242
四、束帛玄纁与安车蒲轮243
五、徵书244
七、对策考试245
六、使者245
八、不就与强致246
九、徵君徵士247
十、授官249
十一、何由得徵250
十二、多次徵251
十三、公车主徵252
十四、其他与徵有关事项253
十五、罪徵254
一、繇役种种256
繇役256
二、服役人员261
三、服役方式262
四、主役官吏263
五、繇役重轻264
募266
一、两汉魏晋募兵事件颇多266
二、募的解释和特点268
三、募与徵272
四、杂募种种273
五、募非汉创275
节277
一、节的构造277
二、节的性质279
三、汉人重节280
四、其他与节有关事项283
一、关传284
传284
二、将传286
三、其他诸传288
州290
一、前汉诸州290
二、新莽诸州292
三、后汉诸州293
四、魏后诸州295
二、奏公卿299
一、号雄虎299
司隶校尉299
三、纠太子侯王301
四、弹妃嫔近习302
五、擅捕杀303
六、称使者307
州从事309
一、从事得名309
二、从事种种310
三、从事高低313
四、从事职掌315
五、从事地位317
六、从事佐吏318
七、从事以外的其他州佐属319
八、从事与州官320
郡322
一、汉人视郡如邦国322
二、郡朝323
三、贫富相济与边郡代管边外事务325
四、魏晋置郡渐滥326
郡太守329
一、郡太守不尽二千石329
二、郡有美恶守有高低331
三、太守主兵332
四、太守治郡的约束和自由333
五、太守别名种种336
六、鼓励办法种种338
一、都尉置罢始末339
郡都尉339
二、都尉人数341
三、都尉辖区342
四、都尉职掌344
五、都尉与太守347
六、都尉属官349
郡丞350
一、郡丞设置概况350
二、郡丞中央任命351
三、郡丞人选352
四、郡丞职掌与权势353
五、郡丞僚属354
郡曹种种355
一、略如公府355
二、不尽如公府357
三、越曹办事359
郡掾琐杂361
一、籍贯361
二、人数363
三、生活364
四、任免365
郡功曹366
一、郡功曹主人事366
二、郡功曹管其他369
三、郡功曹地位最高372
四、郡功曹位尊权重的结果373
郡督邮375
一、不尽五部375
二、督邮职掌376
三、督邮地位380
郡佐属与郡太守382
一、称守为君382
二、代君受过383
三、臣急君难383
四、臣为君死384
五、臣治君丧385
六、君过臣谏和治臣胁君385
一、汉初王国大388
王国388
二、分削391
三、汉末王国小392
王国官吏396
一、员额396
二、地位399
三、任命401
四、与王的关系408
一、县的置罢与命名415
县415
二、县有城郭416
三、县有沟堑419
四、县有市、里官、寺、街、社421
五、城郭沟堑不始于汉421
县令长423
一、令与长423
二、令长由君主任命425
三、守令、守长426
四、擅自去官430
五、奖励办法434
六、令长主兵434
县令长与郡太守436
一、县令长要受郡太守监督436
二、郡受县计437
三、郡奖县功438
四、郡惩县过439
五、郡督县政的其他办法441
县丞尉443
一、县丞尉由君主任命443
二、县丞尉有真有守444
三、丞尉闲散444
上计446
一、名词解释446
二、上计人员447
三、计吏活动450
四、计吏补官455
五、计偕与因计458
六、上计是权利也是义务459
七、计簿460
社462
一、社解和社种462
二、祭祀与集会464
三、避疾与许愿466
四、社的概况466
一、亭的解释和种类468
亭468
二、亭长亭卒470
三、亭宿行旅472
四、亭司奸盗474
五、亭主其他476
六、亭的概况478
传479
一、传与乘传人物479
二、传的种类481
三、传系官管483
传舍485
一、传舍得名485
二、止传人物487
三、一县一舍488
四、传舍官管490
五、厨491
婚492
一、乱婚492
二、早婚497
三、再婚500
四、结婚503
五、离婚505
六、一夫多妻与一妻多夫507
丧509
一、埋葬509
二、归葬513
三、吊丧516
四、造冢植树519
五、守孝归祭520
六、厚葬521
七、因丧去官524
八、卒官527
佩剑带刀528
一、佩带成风528
二、殿省禁佩533
三、法令宽严534
四、赠赐买卖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