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事务领导全书 第5卷 科教文卫、体育、宗教与环保国际交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事务领导全书 第5卷 科教文卫、体育、宗教与环保国际交流
  • 方建文;李啸尘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ISBN:780173045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869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8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事务领导全书 第5卷 科教文卫、体育、宗教与环保国际交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外国际教育交流1

第一章 全球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1

第一节 世界教育的现状与规划1

一、面临挑战的国际教育变革1

二、世界教育的规划3

第二节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5

一、制定“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目的5

二、适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教育”范围5

三、“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分类方法6

四、“教育核心”和教育层次的划分6

五、各教育层次的学科领域和课程计划组7

六、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编码系统和注意问题8

第三节 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12

一、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12

二、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19

第二章 重大国际教育组织27

第一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7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概述27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机构28

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的作用28

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发展历程30

五、中国与教科文组织的关系31

第二节 其他世界性教育组织简介33

一、世界教师组织联盟33

二、国际学生联合会34

三、国际学院与大学协会34

四、世界儿童早期教育组织34

五、国际学校联合会34

六、国际中学教师联合会34

九、国际教师协会联合会35

七、国际与世界大学发展联合会35

八、国际教育评价协会35

十、国际艺术教育学会36

十一、国际教育和职业指导联合会36

十二、国际远距离教育理事会36

第三节 世界性教育国际会议36

一、国际教育会议36

二、世界全民教育大会(1990年)37

三、世界全民教育——满足基本学习需要会议(1990年)39

四、世界特殊需要教会大会(1994年)40

五、“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国际学术会议(2000年)40

六、其他教育国际会议简介41

第四节 区域性教育组织与国际会议41

一、区域性教育组织41

二、区域性教育会议43

第五节 国际教育宣言与条约44

一、《乌兰巴托宣言》44

二、《德里宣言》45

三、《萨拉曼卡宣言》47

四、《伊斯坦布尔国际人口教育与发展大会宣言》48

五、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49

第三章 中外教育交流核心业务52

第一节 官方教育代表团互访53

第二节 中外留学生交流工作55

一、出国留学55

二、来华留学58

第三节 互聘专家和教师59

一、聘请专家59

二、国外任教60

第五节 对外汉语教学工作61

第四节 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61

第六节 民间交流63

第四章 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概览65

第一节 美国教育与部分大学概览65

一、美国教育概况65

二、美国部分大学简介66

第二节 英国教育与部分大学概览78

一、英国教育概况78

二、英国部分大学简介80

第三节 加拿大教育与部分大学概览87

一、加拿大教育概况87

二、加拿大部分大学简介88

第四节 日本教育与部分大学概览95

一、日本教育概况95

二、日本部分大学简介98

第五节 德国教育与部分大学概览104

一、德国教育概况104

二、德国部分大学简介106

第六节 法国教育与部分大学概览119

一、法国教育概况119

二、法国部分大学简介120

第七节 澳大利亚教育与部分大学概览128

一、澳大利亚教育概况128

二、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学费132

三、澳大利亚部分大学简介132

第五章 出国留学与留学中国141

第一节 出国留学的种类与方式141

一、公派出国留学141

二、自费出国留学142

一、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143

第二节 教育部有关出国留学工作的机构设置及职能143

二、中国留学服务中心144

三、其他出国留学信息服务机构145

附录一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机构图146

附录二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各处室一览表147

第三节 公派留学申请的审批程序和出国手续的办理程序148

一、国家公派留学的申请148

二、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149

三、资助计划149

四、申请办法149

五、评审150

六、录取151

第四节 自费留学申请的审批程序和出国手续的办理程序151

一、自费留学的条件151

二、自费留学程序152

一、出国留学工作的指导原则171

附录 与出国留学有关的政策法规171

二、我国对出国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办法172

三、有关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若干规定172

四、有关自费出国留学工作的若干规定176

五、我国现行自费出国留学政策179

六、出入境的有关规定180

七、情况资料查询途径184

八、情况资料查询方式188

九、情况资料查询的注意事项190

第五节 留学中国192

一、了解中国192

二、中国的外国留学生教育195

三、办理来华留学申请手续197

四、做好来华前的各项准备199

六、外国人短期学习班201

五、入境及到校201

七、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203

专家论坛204

顺应历史发展,建立来华留学教育新格局204

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看来华留学教育209

明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2

从国家化走向国际化——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216

第二编 中外国际科技交流225

第一章 当代世界科技发展概述225

第一节 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225

一、产品开发226

二、科技创新226

三、人力资源开发229

第二节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科学发展概况230

一、美国230

二、日本233

三、欧洲235

第三节 中国科技发展概况237

一、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237

二、路甬祥纵论中科院改革238

三、科研机构转制与建设240

四、中国技术创新政策241

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43

六、中国科技发展战略243

第四节 中国高新技术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245

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245

二、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状况246

专家论坛248

世界科技新发展248

如何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250

一、世界性科技组织253

第二章 国际科技组织与国际会议253

第一节 世界性科技组织与国际会议253

二、世界性国际会议258

第三章 国际科技交流运作实务262

第一节 中外科技交流硕果262

第二节 中国的科技开发与研究成果262

一、“863计划”的进展情况263

二、火炬计划264

三、其他领域科技成果264

第三节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265

一、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265

二、科技交流的社会渠道267

三、积极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269

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任务272

三、国家自然科技基金委员会的主要职责272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宗旨272

第四节 中国对外科技合作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272

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基金来源273

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工作方针273

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工作作风273

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机构设置情况273

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内容273

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在校的大学生或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者进行国际合作研究活动情况273

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哪些国家的科学基金组织或者科学部门建立了联系274

第五节 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有关注意事项274

一、科技人员对外联系的注意事项274

二、对外交换科技书刊资料有关事项274

三、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有关事项274

六、国际学术会议项目的总结、成果的落实和推广及资料的汇总275

五、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前的业务准备275

四、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员的选派275

七、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华讲学或工作的方式276

八、对外合作交流注意事项276

九、对外合作交流如何维护知识产权276

十、出国访问安全常识276

十一、出国访问礼仪常识277

第六节 知识产权保护概况277

一、知识产权的含义277

二、中国制定专利法历程278

专家论坛280

21世纪科学技术展望280

世纪之交的美国科技政策281

世纪之交的德国科技发展战略283

21世纪日本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及政策措施287

第一节 当今世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293

一、文化的冲突293

第三编 世界文化与中外文化交流293

第一章 世纪之交的世界文化293

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297

第二节 21世纪世界文化趋势301

一、全球性和开放性301

二、文化的多元化303

专家论坛305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305

享廷顿及“文明冲突论”310

第二章 世界各国文化概览313

第一节 亚洲国家文化概览313

一、日本313

二、印度316

三、新加坡322

四、泰国326

五、马来西亚327

六、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文化概览330

第二节 非洲国家文化概览336

一、埃及336

二、阿尔及利亚336

三、坦桑尼亚337

四、埃塞俄比亚338

五、南非338

六、纳米比亚339

第三节 欧洲国家文化概览340

一、英国340

二、法国344

三、德国345

四、意大利347

五、俄罗斯349

第四节 美洲国家文化概览353

一、美国353

二、加拿大361

三、古巴362

四、秘鲁362

五、巴西363

第五节 大洋洲国家文化概览363

一、澳大利亚363

二、新西兰366

第三章 重大国际文化组织369

第一节 世界性文化组织369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69

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369

四、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370

五、国际儿童文学与阅读研究协会370

三、国际语音学协会370

六、国际工业、精神与文化促进组织371

七、国际历史文物与艺术品保护协会371

八、国际比较文学协会371

九、国际出版协会372

十、国际笔会372

第二节 区域性文化组织简介373

一、欧洲文化学会373

二、英联邦图书馆协会373

三、英联邦建筑师协会373

四、英联邦新闻联合会374

五、印度-太平洋史前学协会374

第四章 中外文化交流运作实务375

第一节 中外文化交流简史376

一、汉代中外文化的交流376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广泛传播377

三、隋唐中外文化交流378

四、元代中外文化交流379

五、明代中外文化交流380

六、清前期的西方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381

七、关于近代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384

第二节 中国与亚洲国家的文化交流386

一、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386

二、中国与朝鲜、韩国的文化交流392

三、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396

四、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文化交流398

第三节 中国与欧洲国家的文化交流400

一、中国与东欧国家的文化交流400

二、中国与英法两国的文化交流405

三、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410

一、中国与美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412

第四节 中国与美洲、大洋洲国家的文化交流412

二、中国和大洋洲国家的文化交流423

第五节 扬长避短抵制西方文化消极因素426

第四编 中西医药卫生国际交流431

第一章 中西医药卫生发展概述431

第一节 西方医学发展概况432

一、西方近代医学的形成432

二、西医学的现状435

三、西药的发展趋势437

第二节 中国医药卫生的发展438

一、中医药发展简史438

二、中医药发展现状441

三、中医学发展趋势442

第三节 21世纪医药卫生发展展望444

一、21世纪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趋势444

二、21世纪中国医药卫生发展战略对策447

专家论坛449

加入WTO后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449

展望21世纪中华医学的发展优势450

应大力发展中医药学451

第二章 国际医药卫生组织453

第一节 国际医药卫生组织453

一、世界卫生组织453

二、国际红十字会459

三、其他国际医药卫生组织460

第二节 区域性医药卫生组织简介462

一、英联邦药学协会462

二、亚洲和澳洲神经外科医生协会462

三、英联邦医学会463

一、中西医的差异464

第一节 中西医的差异和统一464

第三章 中西医药卫生的广泛交流464

二、中西医的统一469

三、中西医统一研究趋势472

四、中西医对比简史473

第二节 中外医药卫生交流概况481

一、中外医学交流简史481

二、西药的传入487

三、中医药在国外的现状489

四、当今世界中医药卫生的交流与合作490

附录一 中国的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名录492

附录二 中西医结合大事记495

附录三 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简表504

第一节 重要国际体育组织513

一、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513

第一章 国际体育组织513

第五编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国际交流513

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协会521

三、国家奥委会大洲协会542

四、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543

五、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543

六、国家体育组织国际大会544

八、世界奥林匹克选手协会545

七、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545

第二节 中国主要体育组织546

一、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546

二、中国全国体育总会546

三、中国单项体育运动协会547

四、中国行业体育运动协会549

五、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550

六、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550

一、奥运会常识551

第二章 重大国际运动会551

第一节 奥林匹克运动会551

二、奥运会的筹办与仪式553

三、奥运会与大众传媒553

四、奥运会与科学技术556

五、奥运会与环境558

六、奥运会与兴奋剂562

七、奥运会的改革与发展566

第二节 亚洲运动会572

附录 历届亚洲运动会一览表573

第三节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574

第四节 东亚运动会575

第五节 其他重要运动会及比赛576

一、世界友好运动会576

三、泛美运动会578

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578

四、世界运动会580

五、世界中学生运动会581

第三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与奥林匹克582

第一节 近现代中国与奥林匹克概况582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对外体育交往584

一、对外体育交往基本态势584

二、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587

第三节 全面开展对外体育交往588

一、参与国际体育的领导工作588

二、全面参与国际体育竞赛活动588

三、积极承担国际义务589

四、加强体育文化的双向交流590

五、体育交往的方式日益丰富590

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591

第四节 中国体育政策59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591

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592

第四章 开放的中国迎奥运593

第一节 中国申奥之路593

一、中国奥运战略593

二、申办2000年奥运会593

第二节 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594

一、北京申奥的征战历程594

二、北京申奥十个难忘时刻596

三、北京赢得真痛快597

四、北京陈述之最600

专家论坛602

奥运将给中国带来什么602

附录一 中国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超创世界纪录一览表604

附录二 中国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超创世界纪录一览表606

附录三 中国运动员获得奥运会金牌一览表607

第六编 世界重大宗教与宗教国际交流609

第一章 世界各大宗教与各国宗教概览609

第一节 世界各大宗教概况609

一、基督教609

二、佛教622

三、伊斯兰教631

第二节 世界各国宗教概览641

一、中国宗教概况641

二、美国宗教概况653

三、韩国宗教概况658

四、日本宗教概况661

五、外国其他宗教664

第三节 中国的宗教组织667

二、中国道教协会668

一、中国佛教协会668

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669

四、中国天主教爱国会669

五、中国天主教主教团670

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670

七、中国基督教协会670

第二章 中国宗教政策与宗教国际交流672

第一节 中国宗教信仰政策672

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与实质672

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中国的一项长期基本政策673

三、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理论依据674

四、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执行674

第二节 国际宗教交流工作与成果675

一、佛教675

二、道教676

三、伊斯兰教677

四、天主教678

五、基督教679

第七编 环境保护与国际环境合作681

第一章 全球环境问题及对策681

第一节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681

一、温室效应681

二、臭氧层的破坏682

三、酸雨683

四、生物多样性锐减683

五、森林的减少684

六、沙漠化684

七、海洋污染685

第二节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685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687

第三节 环境管理及措施687

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688

三、政府在环境管理上的职能688

四、主要国家的环境管理措施689

五、中国环保的基本政策及管理制度692

第二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695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一般理论695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695

二、可持续发展的涵义695

三、全球《21世纪议程》697

第二节 世界主要国家和组织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概述698

一、美国698

二、欧盟699

三、东盟700

一、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701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21世纪中国的挑战701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与任务702

三、《中国21世纪议程》705

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708

第三章 环境外交与国际环境合作710

第一节 环境外交710

一、环境外交的兴起710

二、环境外交中的矛盾和斗争711

三、中国的环境外交712

第二节 国际环境合作713

一、国际间的环境合作714

二、为世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715

三、区域间的环境合作715

四、科技合作与资金分配716

五、国际环境合作中存在的矛盾与困难716

六、中国在国际环境合作中的原则立场717

附录一:全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工作纲要718

附录二:第二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对中国政府制定“十五”计划的若干建议722

第四章 国际环境保护标准及其法规729

第一节 环境法729

一、环境法概述729

二、中国的环境保护法731

第二节 环境保护标准736

一、分类737

二、作用737

三、具体标准738

附录一 巴塞尔公约危险废物的控制748

附录二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摘录)767

附录三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778

附录四 人类环境宣言780

附录五 内罗毕宣言783

附录六 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原则建议784

附录七 中国关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786

附录八 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793

附录九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797

附录十 二十一世纪议程800

附录十一 多边国际环境条约和重要国际环境文献中英文名称对照802

附录十二 我国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目录一览表808

附录十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811

附录十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815

附录十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823

附录十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827

附录十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831

分卷总附录839

附录一 外国主要文化艺术节839

附录二 中国和外国签定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一览表(1949~1997年)8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