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永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4263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中国-古代史-研究-吴国(222~28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论孙权父子之“轻脱”——从一个侧面看孙吴政权之性质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孙吴统治者之阶级出身考析2
三、孙氏不重儒学与礼制7
四、孙氏婚姻之“不计行辈”与“因爱登后”13
五、孙氏之好驰猎、喜滑稽与酗酒17
六、孙吴政权与儒学世族阶层之间的政治冲突24
一、问题的提出31
论孙权与儒学朝臣间政治观念的分歧及其斗争31
二、孙权之崇尚法术及其与儒学朝臣的思想分歧32
三、孙权对儒学朝臣代表人物的排斥与镇压38
孙吴后期皇权的运作及其与儒学士大夫之间的冲突——以孙晧强化皇权及其与士大夫的斗争为中心52
一、孙亮、孙休时期的孙吴宗室政治及其斗争53
二、孙晧时期孙吴皇权的强化及其与儒学朝臣冲突的加剧60
孙权“报聘辽东”及其与朝臣之冲突考论85
——兼论孙权的统一愿望及其实践85
一、嘉禾二年孙权“报聘辽东”及朝臣的抗议86
二、孙权“报聘辽东”之潜在动机及其与朝臣斗争之性质95
一、引言:吕壹被诛与孙权罪己103
孙吴之吕壹事件及其性质考论103
二、吕壹兴造之冤狱及儒学朝臣的抗议105
三、孙吴之“校事”制度及其实质113
孙权立嗣问题考论——从一个侧面看孙权与世家大族的斗争120
一、太子孙登“常有欲让之心”:一个潜在的政治危机121
二、“二宫构争”: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之争124
三、“二宫构争”中两派的主要成员及其倾轧128
四、对“二宫构争”性质的辨析136
附:论孙权太子孙登与世族朝臣之关系及其政治境遇——对孙吴时期一段隐晦不明的史实的考析143
一、孙登与儒学士大夫的交往及其“德兼于能”的表现144
二、孙登之“常有欲让之心”及其深层原因考析155
张昭政治地位的变迁及其与孙权冲突的原因162
一、张昭在孙吴政权草创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与地位163
二、张昭与孙权在对待曹操及孙吴军事战略问题上的分歧169
三、张昭之不得为相及其政治地位的进一步下降175
四、余论:张昭性格的文化意蕴及其对孙吴学术文化的贡献179
附:孙坚吴夫人事迹考185
一、吴夫人救护江东名士,减轻孙氏兄弟与江东大族186
的冲突186
二、孙权临政之初,吴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188
三、吴夫人在有关是否纳质曹操问题决策中的作用190
顾雍论——兼及吴郡顾氏家风的形成与特质192
一、顾雍为相之原因及其意义193
二、谨言慎行与刚柔相济:顾雍的为政作风与实践199
三、顾雍在吴郡顾氏门风传承中的作用210
陆逊与孙权之关系及其政治悲剧之原因考论215
一、陆逊为将之深层政治原因与意义216
二、陆逊与孙权之间政治观念的差异及其冲突221
论诸葛瑾、诸葛恪父子的活动及其对孙吴政局的影响——以孙权后期政局变化为中心的考察235
一、琅邪诸葛氏之南徙及其家族门第问题236
二、诸葛瑾之谦谨及其与孙权之关系240
三、诸葛恪兄弟轻脱戏弄之事及其文化意义244
四、黄武至赤乌年间孙权对诸葛恪的培植及其政治活动249
五、建兴年间诸葛恪主持的政治改革与北伐及其失败原因考析256
临淮淮阴步氏与孙吴政权之关系述论271
一、步骘在孙吴的活动及其士人品格272
二、孙权步夫人争后及其对孙吴政治的潜在影响282
附:全公主对孙吴政局变化的影响288
一、为其母争后,并迫害其对手288
二、孙权末年及孙亮时期政治权力的实际操纵者292
孙吴时期侨寓士人之文化贡献考略298
一、汉末北方文士之南徙及其“江东化”298
二、侨寓士人代表的文化修养及其兴学传教304
三、侨寓士人的学术研究与文辞创作309
附:汉末流寓江东之广陵人士与孙吴政权之关系考述319
一、汉末流寓江东之广陵人士考320
二、广陵人士与孙吴政治325
三、广陵人士对孙吴学术文化的贡献333
孙吴学术文化风尚考论338
一、孙吴统治者之文化素养及其文化政策339
二、孙吴时期侨、土学者经学风尚的异同348
三、孙吴之史学、子学、小学及术数364
读《三国志·吴书·孙和传》、韦昭《博弈论》推论孙吴375
中期士风的变化与侨旧士风的差异375
一、正统与鄙俗:孙和、韦昭的儒家游娱观念及其对俗文化的批判375
二、雅俗之变:孙和思想的儒家化与孙吴中期雅俗文化的冲突377
三、南北分别:由游娱观念的不同看孙吴侨、旧士风的差异381
四、对孙吴侨、旧士风差异原因的简略分析388
主要参考文献与引用书目394
后记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