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的政府规制改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的政府规制改革](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4698941.jpg)
- 王燕,白雪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0960631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市区交通-影响-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的政府规制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政府规制概述1
1.1 政府规制的基本内涵1
1.1.1 规制的名词释义1
1.1.2 规制的一般概念1
1.1.3 规制的主体和客体3
1.2 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和审批过程5
1.2.1 规制分类6
1.2.2 经济规制7
1.2.3 社会规制9
1.2.4 规制的审批过程11
1.3 政府规制的多重目标12
1.3.1 经济规制目标12
1.3.2 社会规制目标14
1.3.3 规制目标的冲突和权衡15
2 规制的相关理论17
2.1 自然垄断理论17
2.1.1 规模经济与传统自然垄断理论17
2.1.2 成本劣加性的自然垄断理论18
2.2 由市场失灵引发的公共利益规制理论20
2.2.1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的起源21
2.2.2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的主要观点21
2.3 基于政府失灵的利益集团规制理论22
2.3.1 对传统规制理论的质疑22
2.3.2 规制俘虏理论24
2.3.3 规制经济理论25
2.4 为放松规制提供依据的可竞争市场理论27
2.4.1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基本假设与主要观点27
2.4.2 对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两种争议28
2.4.3 可竞争市场理论与放松规制29
2.5 以激励性机制设计为特征的新规制经济学29
2.5.1 新规制经济学的基础29
2.5.2 政府规制中的激励机制设计32
3 交通运输产业的运价改革与放松规制38
3.1 规制价格的形成与价格规制可选模式38
3.1.1 基于预算平衡的规制价格38
3.1.2 两种典型的价格规制模式40
3.1.3 折中的激励性价格规制模式43
3.1.4 参照性的标尺竞争规制模式45
3.1.5 主要价格规制模式的特征比较46
3.2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的制度变迁49
3.2.1 中国铁路运价规制改革的制度变迁49
3.2.2 中国民航票价规制改革的制度变迁51
3.3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价格规制现状分析53
3.3.1 中国铁路运价规制结构与模式53
3.3.2 中国民航票价的确定和幅度管理61
3.4 交通运输价格规制改革的国际经验63
3.4.1 发达国家铁路业放松价格规制的经验借鉴63
3.4.2 发达国家民航业放松价格规制的经验借鉴68
3.5 中国交通运输业价格规制改革的对策建议71
3.5.1 中国铁路运价规制的改革思路71
3.5.2 中国民航票价规制的改革建议77
4 交通运输产业的进入规制与改革对策80
4.1 进入规制基本理论80
4.1.1 进入规制的内涵及类型80
4.1.2 进入壁垒与进入规制81
4.1.3 进入规制的实现手段85
4.2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进入规制的现状分析89
4.2.1 中国铁路的高度垄断与重组方案89
4.2.2 中国民航放松进入规制后的竞争格局91
4.3 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放松进入规制的改革经验101
4.3.1 国外铁路各种重组模式的市场结构特征分析101
4.3.2 中、美民航进入规制改革与市场结构变迁比较104
4.4 中国交通运输业进入规制改革对策108
4.4.1 逐步打破铁路高度垄断格局的基本途径108
4.4.2 放松民航进入规制和调整市场结构的对策建议112
5 交通运输产业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116
5.1 交通运输投融资有关的理论116
5.1.1 公共产品理论116
5.1.2 项目区分理论118
5.2 交通投融资体制的演变119
5.2.1 改革开放前中国交通投资体制119
5.2.2 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投融资体制的演变121
5.3 交通投融资体制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126
5.3.1 公路投融资体制现状及主要问题126
5.3.2 水运投融资体制现状及主要问题131
5.3.3 铁路投融资体制现状及主要问题133
5.3.4 机场投融资体制现状及主要问题136
5.4 国内外交通投融资经验136
5.4.1 美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137
5.4.2 英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模式138
5.4.3 法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139
5.4.4 德国交通基础设施政府投资模式139
5.4.5 各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经验的借鉴140
5.5 交通投融资体制的构建141
5.5.1 建立分类投资和运营制度,理顺政企及市场的关系141
5.5.2 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多元化资本143
5.5.3 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全社会资本投资交通144
5.5.4 制定交通运输投资的区域性差别战略145
6 交通运输产业的数量规制及发展规划147
6.1 交通运输产业数量规制的动因和规制手段147
6.1.1 数量规制的含义与应用的领域147
6.1.2 交通运输产业数量规制的动因149
6.1.3 数量规制的基本手段150
6.2 中国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的发展规划153
6.2.1 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及规划的依据153
6.2.2 高速公路网络规划目标的影响因素155
6.2.3 中国高速公路规划目标的测算方法156
6.2.4 中国高速公路网络的规划目标161
6.3 中国民航机场的建设与布局规划162
6.3.1 民航机场规划目标的影响因素162
6.3.2 民航机场的规划目标163
6.3.3 民航机场规划的总体布局164
7 交通运输产业的环境规制165
7.1 环境规制的理由与主要手段165
7.1.1 环境规制的含义165
7.1.2 环境规制的理由165
7.1.3 环境规制的基本手段167
7.2 交通运输业环境友好的表现与影响因素168
7.2.1 交通运输业环境友好的表现形式168
7.2.2 影响交通运输业环境友好程度的客观因素169
7.2.3 影响交通运输业环境友好程度的非客观因素171
7.3 中国交通运输业环境规制的现状与问题172
7.3.1 中国环境规制的发展脉络172
7.3.2 中国交通运输业环境规制的现状175
7.3.3 中国交通运输业环境规制存在的问题177
7.4 美国交通运输业环境规制经验借鉴180
7.4.1 命令与控制制度180
7.4.2 基于市场的激励性政策181
7.4.3 环境规制遵守公正性原则181
7.4.4 环境规制过程中的多方参与183
7.4.5 美国交通运输业环境规制的启示183
7.5 增强中国交通运输业环境规制效果的对策184
8 交通运输产业的安全规制186
8.1 安全规制概述186
8.1.1 安全规制的含义186
8.1.2 安全规制的理由188
8.1.3 安全规制的基本手段189
8.2 交通运输业安全服务的表现与影响因素190
8.2.1 交通运输安全的表现形式190
8.2.2 影响交通运输安全的客观因素191
8.2.3 影响交通运输安全的主观因素195
8.3 中国交通运输业安全规制的现状与问题198
8.3.1 中国安全规制的发展脉络198
8.3.2 中国交通运输业安全规制的发展演变202
8.3.3 中国交通运输安全的现状205
8.3.4 中国交通运输安全规制存在的问题209
8.4 国外交通运输安全规制的经验借鉴211
8.4.1 美国交通安全规制体系211
8.4.2 “9·11”事件后美国运输安全规制政策走向213
8.4.3 主要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安全规制的共同特征214
8.5 加强中国交通运输安全规制的途径215
8.5.1 继续推进大部制改革,建立统一管理的规制模式215
8.5.2 明确相关机构的责、权、利,解决交通安全规制中的职能交叉现象216
8.5.3 加强交通运输法律体系的建设216
8.5.4 加强对交通运输工具生产企业的规制217
8.5.5 对交通运输各相关参与者的规制217
9 交通运输产业的服务水平与质量规制218
9.1 质量规制概述218
9.1.1 质量规制的含义218
9.1.2 质量规制在产品与服务上的不同体现219
9.1.3 质量规制的基本手段220
9.2 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与质量的衡量及影响因素222
9.2.1 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与质量的多重表现222
9.2.2 可能影响交通运输服务质量的客观因素223
9.2.3 影响交通运输服务质量的非客观因素224
9.3 中国交通运输服务质量规制的现状与问题226
9.3.1 中国质量规制发展的脉络226
9.3.2 中国交通运输业服务质量规制的发展演变228
9.3.3 中国交通运输业服务质量规制存在的问题232
9.4 改善中国交通运输服务质量规制的对策235
9.4.1 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物质基础235
9.4.2 将科技进步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技术保障236
9.4.3 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制度保障237
9.4.4 完善制度,发挥交通运输服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238
10 综合交通运输的法制化建设239
10.1 中国综合交通运输法制化建设的现状与评价239
10.1.1 中国交通运输法制化建设的现状239
10.1.2 中国综合交通立法现状评价241
10.2 综合交通运输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244
10.2.1 交通运输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245
10.2.2 交通运输规制政策实施的必然要求245
10.2.3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246
10.2.4 交通运输自身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247
10.2.5 统筹协调交通运输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必要手段247
10.2.6 实现综合交通法律体系的协调与衔接的重要环节248
10.3 中国综合交通运输法律体系建设构想248
10.3.1 综合交通法律体系的总体构想248
10.3.2 《综合交通促进法》的立法模式选择250
10.4 《综合交通促进法》的内容设计构想253
10.4.1 立法依据与条件253
10.4.2 立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55
10.4.3 促进法的属性特征与调整方法256
10.4.4 立法的主要内容258
10.4.5 立法组织工作建议259
参考文献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