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秦至五代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先秦至五代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4696934.jpg)
- 张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2593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城市规划-研究-成都市-先秦时代~五代(907~96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先秦至五代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成都古城研究现状1
一、缘起1
二、成都古城历史概况2
三、成都古城的历史文本与实物3
四、成都古城形态研究的成果5
第二节 多角度、多方法开展古城形态复原研究14
一、古城形态复原的应用和问题14
二、中国古城复原研究概况15
三、复原研究策略19
四、本文内容结构21
第一章 古城的起源时期23
第一节 古蜀文明起源的历史地理背景23
一、古蜀文明起源的考古学历史23
二、成都平原的自然条件优势24
三、从古史传说中拼接的古蜀国历史26
四、成都古城起源和形成的阶段划分28
第二节 基于防灾的成都古城创建过程29
一、成都古城的选址时期30
二、成都古城创生选址的生长线30
三、古城创建过程的各个阶段32
四、城址确立之初的环境改造37
第三节 郫县古城规划——宝墩古城群建设经验的结晶39
一、宝墩古城与“夏鲧作城”39
二、成都平原最早的“城市”规划思想40
第四节 三星堆古城规划意匠——兼谈夏商周都邑之制43
一、对古城的几何分析44
二、古城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46
三、古城规划布局分析49
四、三星堆古城规划的历史意义52
第二章古城的建立时期54
第一节古城创立时间的论证54
一、重要遗址显现的古城建设时间关系55
二、证实古蜀杜宇朝立国的时间59
三、三星堆二号坑与杜宇迁都68
第二节 古蜀国的“地中位置”与明堂建筑形象69
一、古蜀国的地中意识69
二、“京”与“广”的含义与远古明堂72
三、古蜀明堂建筑形象寻踪75
四、古蜀明堂建筑的尺度和历史证据77
第三节 商周古蜀国大都城的规划意匠84
一、遗址位置构成的城市规划关联85
二、总体规划意匠88
第四节 金沙—青阳城的历史关联93
一、金沙—青阳城规划的尺度联系93
二、金沙—青阳城规划的历史意义99
三、金沙—青阳城的宇宙图式100
四、金沙—青阳城的城墙构筑物的去向102
第五节 商周时期三星堆古城形态再探103
一、采用良渚寺墩古城的规划思想103
二、与金沙—青阳城规划相同的思路108
第三章 古城的定型时期110
第一节 探寻春秋开明成都城的规划意匠110
一、开明成都城建设的历史背景110
二、总体规划推测111
三、功能布局初步推测117
第二节 从开明都城规划尺度寻找西周营国制度的尺度证据121
一、春秋时期成都城的复原推测思路121
二、与春秋战国都城实例的比较研究122
三、战国秦都咸阳规模的推测127
第三节 开明都城规划模数引出《考工记》营国制度新解128
一、现有《考工记》营国制度规划模数研究的成果128
二、关于西周王城之制的模数划分方式的新解130
三、城市空间划分方式的转换132
四、“方三里”之城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化133
第四节 开明都城规划布局引发先秦宫城制度探悉136
一、西周初的宫城之制136
二、西周初的“三朝五门”之制139
三、从实例说明宫殿的规模制度140
四、西周宫城之制溯源141
五、宫城制度在春秋时期的变化143
第四章 秦代成都城145
第一节 秦城规划探悉145
一、秦城建设的历史背景145
二、探讨秦筑成都城“与咸阳同制”的逻辑146
三、秦城外部空间形态的复原148
四、秦成都城功能区的规模问题156
第二节 秦太守李冰对秦成都城形态的改造159
一、李冰治蜀的原因和意义159
二、都江堰水利工程简介160
三、李冰在成都的水利改造工程162
第五章 汉代成都城172
第一节 汉代成都发展的历史背景172
第二节 汉代成都城的里坊规划分析173
一、辨析“立成都郭、十八门”173
二、汉成都城市形态的另一种表述175
三、成都里坊规模推测176
四、十八门的位置179
五、汉成都城的里坊规划181
第三节 汉代成都城的市场空间形态187
一、成都官市的空间形象188
二、汉代成都四市189
三、成都北郭外的草市191
四、与市场相关的市民住居形态191
第四节 汉成都城的手工业卫星城192
第六章 蜀汉成都城195
第一节 从史料中看蜀汉的都城建设195
一、蜀汉成都的史料195
二、三国建都的历史背景196
三、再读左思《蜀都赋》196
第二节 总体格局197
一、三重城的形态197
二、延续汉代的里坊格局197
第三节 大城及蜀汉旧宫规划布局197
一、大城与旧宫的布局推测197
二、蜀汉旧宫的规模探讨198
第四节 蜀汉新宫规划的象征性意图199
一、蜀汉新宫的位置199
二、新宫城的山水形势内涵200
三、新宫城所在城区体现了秦制201
四、汉长安城建设从“秦制”向“周制”的转变203
五、蜀汉新宫城仿汉长安宫城建设204
六、蜀汉新旧宫城与宫城“骈列制”205
第五节 蜀汉成都与邺城制度207
第六节 蜀汉成都的“客馆”208
第七章 唐代成都城211
第一节 唐代成都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211
一、政治经济发展状况211
二、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建设概况212
第二节 筑罗城前唐代成都城市的发展216
一、城市总体面貌216
二、城市近郊224
第三节 唐末全国范围广筑罗城的原因230
一、唐末筑罗城之风与“重城心态”230
二、筑罗城与唐末强化里坊的政策233
三、成都罗城的建造原因233
第四节 成都罗城的建造过程与筑城技术235
一、建造过程235
二、罗城的具体尺寸和构造235
三、筑城的技术经济内容——用时和人工239
第五节成都罗城的范围推断240
一、罗城的城墙位置推测240
二、罗城范围与开明成都城的关系247
第六节 成都罗城的规划分析250
一、规划架构和总体形态250
二、罗城新网格方向的确定依据252
三、罗城规划网格的第二种划分方式254
四、罗城四市254
五、成都罗城与扬州罗城的里坊规划比较256
第七节 唐罗城规划与西周营国制度相关的问题262
一、以1.5晋里为规划模数262
二、规划模数值的变化263
第八章 五代成都城266
第一节 前蜀皇城规划分析266
一、皇城267
二、宫城位置推测269
三、皇城内的用地划分和道路位置分析271
第二节 五代蜀国宫殿布局推测276
一、根据史料复原五代蜀国宫城与宋成都府署的布局276
二、蜀宫城中轴线序列与唐代宫城的对照279
第三节 五凤楼与蜀宫规划282
一、五代成都的五凤楼考证282
二、五代蜀宫的中轴线序列288
三、五代以后宫城中轴线序列的发展289
四、由宋代汴梁宫城中轴线序列推测五代蜀宫291
五、五代蜀国宫城承前启后的艺术成就294
第四节 羊马城的建设295
一、羊马城释义295
二、孟蜀羊马城的范围推测297
三、羊马城范围与宋代攻城战例的对照299
第五节 芙蓉城的形态意向301
一、城市形态概况301
二、城市空间形态意象303
三、城市生活对塑造五代成都城市形态的作用306
结语307
图录314
参考文献319
后记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