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盟佤族自治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西盟佤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22021809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盟佤族自治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6
第一章 地理28
第一节 建置28
一 位置 面积28
二 建置沿革28
三 政区变化28
四 乡镇简况31
(一)新厂乡31
(二)中课乡31
(三)勐梭乡31
(四)岳宋乡31
(五)翁嘎科乡31
(六)莫窝乡31
(七)傈僳(力所)拉祜族乡31
(八)西盟镇31
第二节 自然环境32
一 地质32
(一)新元古代西盟群32
(二)中生代侏罗系32
二 地貌32
(一)盘龙山山脉33
(二)拉斯龙山脉33
(三)西盟山山脉34
三 土壤34
(一)砖红壤34
(二)赤红壤34
(三)红壤35
(四)黄棕壤35
(五)石灰土35
(六)水稻土35
(七)冲积土35
四 河流35
(一)库杏河35
(二)勐梭河35
(三)新厂河36
(四)南康河36
(五)南锡河36
(六)南卡江36
五 气候36
(一)降水36
(二)温度38
(三)日照39
(四)风力39
第三节 自然资源40
一 土地40
二 水41
三 矿藏41
(一)锡矿41
(二)银铅锌矿41
(三)金矿41
(四)萤石矿42
(五)大理石矿42
四 植物42
(一)森林42
(二)天然饲草42
(三)野生药用植物43
五 动物43
(一)兽类43
(二)鸟类43
(三)蛇类43
(四)水生类43
第四节 自然灾害43
一 旱灾43
二 冰雹灾44
三 洪涝灾44
四 病虫鼠害45
(一)病害45
(二)害虫45
(三)鼠害45
五 其他灾害45
(一)低温霜冻45
(二)风灾46
(三)雷击46
(四)地震46
第二章 人口47
第一节 总人口47
第二节 分布 密度48
一 分布48
二 密度50
第二节 人口构成50
一 民族50
二 年龄51
三 文化51
第四节 行业 职业52
第五节 婚姻 家庭53
一 婚姻53
二 家庭53
第六节 计划生育54
一 机构54
二 宣传教育54
三 政策措施54
(一)晚婚晚育55
(二)优生优育55
(三)节育优待55
(四)岗位责任制55
(五)限制55
第三章 民族57
第一节 佤族57
一 历史源流57
二 语言文字58
三 姓氏 称谓58
(一)姓氏58
(二)称谓59
四 生活习俗60
(一)服饰60
(二)居住61
(三)饮食61
(四)婚姻家庭62
(五)生育63
(六)节庆63
(七)禁忌65
(八)礼仪66
(九)丧葬66
五 宗教信仰67
(一)原始宗教67
(二)佛教67
(三)宗教活动67
第二节 拉祜族69
一 历史源流69
二 语言文字69
三 姓氏 称谓70
(一)姓氏70
(二)称谓70
四 生活习俗70
(一)服饰70
(二)居住70
(三)饮食71
(四)婚姻家庭71
(五)节庆72
(六)礼仪72
(七)丧葬72
五 宗教信仰73
第三节 傣族73
一 历史源流73
二 语言文字74
三 姓氏 称谓74
(一)姓氏74
(二)称谓75
四 生活习俗75
(一)服饰75
(二)居住75
(三)饮食75
(四)婚姻家庭75
(五)节庆76
(六)礼仪76
(七)丧葬76
五 宗教信仰76
第四节 汉族77
第五节 其他民族77
第四章 经济综合管理78
第一节 经济管理78
一 计划管理78
(一)机构78
(二)管理78
二 统计管理79
(一)机构79
(二)统计制度79
三 物价管理80
(一)机构80
(二)管理80
(三)价格80
(四)监督82
四 工商行政管理82
(一)机构82
(二)管理82
五 审计监督83
六 计量管理84
(一)机构84
(二)度量衡器演变84
(三)管理84
第二节 经济结构85
一 产业结构85
(一)国民生产总值结构85
(二)社会生产结构85
二 国民收入结构87
第三节 人民生活88
一 农民生活88
二 职工生活91
三 社会商品购买力92
第四节 扶贫92
第五章 农业94
第一节 生产关系94
一 原始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94
(一)土地占有94
(二)借贷关系95
(三)雇佣关系95
(四)蓄奴95
二 不完整的奴隶制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96
(一)互助合作96
(二)人民公社96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7
(四)收益分配97
第二节 生产条件100
一 土地100
二 劳动力100
三 农具、农机101
(一)农具101
(二)农机101
四 农田建设102
第三节 种植业102
一 农业技术102
(一)旱地耕作102
(二)水田耕作103
(三)施用肥料103
(四)农科示范103
二 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103
(一)粮食作物103
(二)油料作物106
(三)经济作物106
三 植物保护107
(一)病害107
(二)虫、鼠害107
(三)草害108
第四节 养殖业108
一 家畜108
(一)黄牛 水牛108
(二)骡马108
(三)山羊109
(四)猪109
二 家禽111
三 其他111
(一)养鱼111
(二)养蜂111
四 草场 饲料111
(一)草场111
(二)饲料112
五 疫病防治112
(一)疫情112
(二)防治113
第五节 副业113
一 采集113
二 狩猎114
三 捕捞114
第六节 农场114
第七节 机构115
一 县农牧局115
二 乡(镇)农科站115
三 农经站115
四 农机培训站115
五 气象站116
第六章 林业117
第一节 林业资源117
一 林业用地117
二 蓄积量117
三 林种117
(一)用材林117
(二)薪炭林118
(三)竹类118
(四)经济林118
(五)观赏林118
(六)花木类118
四 资源消耗118
第二节 植树造林118
一 种苗118
二 造林119
第三节 山林权属119
第四节 森林保护120
第五节 经济林木121
一 茶叶121
二 油茶123
三 橡胶123
四 其他果木124
(一)柑桔124
(二)梨124
(三)芒果125
(四)板栗125
第六节 管理机构125
一 县林业局125
二 乡(镇)林业站125
第七章 水利126
第一节 水利建设126
一 蓄水工程126
(一)城子水库126
(二)马散水库126
(三)曼亨水坝126
(四)莫窝坝塘126
二 引水工程126
三 提水工程127
(一)水轮泵127
(二)抽水站127
四 旱地喷灌127
第二节 人畜饮水工程128
一 县城自来水厂128
二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128
第三节 河道治理128
第四节 水能利用129
第五节 水利机构129
第八章 工业130
第一节 电力130
一 火电132
二 水电132
(一)农村小水电站132
(二)新厂河电站132
(三)库杏河电站134
三 线路 供电134
第二节 矿产采冶134
一 炼铅134
二 炼铁135
三 采锡矿135
(一)县国营锡矿135
(二)大屯联办选厂137
(三)三友选厂137
(四)锡联商号选厂137
(五)锡二矿137
(六)零星采矿138
四 采萤石138
第三节 建材生产138
一 砖瓦138
二 石灰 沙石139
(一)石灰139
(二)沙料139
(三)石料139
三 大理石139
四 木材140
第四节 食品加工140
一 粮油加工140
(一)农村粮食加工140
(二)县粮油加工厂140
二 糖果 糕点141
三 酿酒141
(一)水酒141
(二)白酒142
四 红糖142
第五节 其他工业143
一 农机修造143
二 竹木器加工143
三 土陶生产144
四 缝纫144
五 制药145
第六节 管理机构145
一 县工业局145
二 县城乡集体企业管理局146
第九章 商业147
第一节 商业体制147
一 私营商业147
二 集体商业148
(一)供销公司148
(二)综合商店148
(三)供销社148
三 国营商业149
(一)商业局系统149
(二)粮食局系统150
(三)外贸公司152
(四)农机公司152
(五)物资公司153
(六)石油公司154
第二节 集市 边贸154
一 集市贸易154
(一)赶烟会154
(二)赶集155
二 边境贸易157
第三节 商业购销159
一 购销总额159
(一)国内纯购进总值159
(二)国内纯销售总额160
二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160
(一)粮食160
(二)油料161
(三)肉类禽蛋161
(四)蔬菜163
(五)其他土特产品163
三 生活资料供销164
(一)粮食164
(二)油脂166
(三)副食品167
四 日用工业品供销169
五 农业生产资料供销170
(一)小农具170
(二)化肥、农药、塑料薄膜170
(三)农业机械171
六 工业物资供销171
(一)工业物资171
(二)石油172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173
一 饮食业173
二 服务业174
(一)理发174
(二)摄影174
(三)旅社174
(四)沐浴174
(五)日用品修理175
第十章 交通运输176
第一节 道路176
一 驿道176
(一)西盟通向内地的主要驿道176
(二)西盟至澜沧、孟连的主要驿道176
(三)西盟至缅甸及中缅未定界的主要驿道176
(四)西盟至各部落角码的驿道176
二 公路177
(一)国、省道177
(二)县乡道177
(三)专用道177
(四)乡村道178
三 桥梁179
(一)驿道桥179
(二)公路桥179
第二节 运输180
一 人畜运输180
二 机械运输180
(一)客运180
(二)货运180
第三节 管理181
一 公路养护181
(一)国、省道181
(二)县乡道181
(三)乡村道、专用道181
二 运输市场管理182
三 安全管理182
四 行政管理机构183
第十一章 邮电184
第一节 原始通信184
一 友好184
二 敌对184
三 和谈184
四 机密185
五 紧急185
六 往来185
第二节 邮政185
一 邮路185
二 业务186
第三节 电信188
一 话路188
二 业务190
(一)电报190
(二)电话190
第四节 机构191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193
第一节 县城建设193
一 街道建设193
(一)民胜街193
(二)团结路193
(三)前哨路193
(四)德化路193
(五)政教路193
(六)环卫路193
(七)西镇路193
(八)陵园路193
(九)建设巷194
(十)新安巷194
(十一)荣兴巷194
(十二)民生巷194
二 房屋建筑194
三 公共设施195
(一)供水195
(二)路灯 公厕195
(三)街心花园195
(四)文化、体育场地195
四 城市维护195
五 城区规划196
第二节 农村建设197
一 小集镇197
二 公房198
三 民房199
第三节 建筑业199
一 建筑队伍199
(一)县建筑工程队199
(二)街道建筑队200
(三)粮食局基建队200
(四)商业局基建队200
(五)教育局基建组200
(六)公社基建队200
(七)外来施工队201
二 工具 材料201
(一)建筑工具201
(二)建筑材料201
三 工程设计202
第四节 建筑管理202
一 房地产管理202
(一)土地征用202
(二)房产管理203
二 建筑市场管理205
三 质量监督205
第五节 环境保护205
一 街道卫生205
二 环境污染206
(一)城区污染206
(二)工业污染206
三 排污费征收207
四 自然保护区207
第六节 管理机构207
一 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207
二 县土地管理局208
第十三章 财税209
第一节 财政收入209
一 农业税209
二 企业上缴利润210
三 工商各税211
四 其他212
五 企业亏损补贴213
第二节 财政支出214
一 基本建设214
二 城市建设维护费215
三 支援农业生产215
四 发展资金215
五 价格补贴215
六 科教文卫经费216
七 行政管理费216
第三节 国库券217
第四节 管理218
一 管理机构218
(一)财政机构218
(二)税务机构218
二 财税管理218
(一)财政管理218
(二)税务管理219
第十四章 金融220
第一节 货币220
一 沿革220
二 管理220
三 投放221
第二节 存款221
一 单位存款221
二 信用社存款223
三 储蓄存款224
(一)定期224
(二)活期224
(三)定活两便225
(四)有奖225
第三节 信贷226
一 民间借贷226
二 银行信贷226
(一)工商信贷226
(二)农业信贷228
(三)基本建设贷款230
三 信用合作社贷款231
第四节 保险业务233
一 保额保费233
二 保险种类233
三 防灾理赔233
第五节 机构234
一 中国人民银行西盟县支行234
二 中国农业银行西盟县支行235
三 中国工商银行西盟县支行235
四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西盟县支行235
五 信用合作社235
六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西盟县支公司236
第十五章 党群237
第一节 中共西盟地方组织237
一 早期中共党员活动237
二 组织机构237
(一)中国共产党西盟县(工)委员会237
(二)部门(系统)党委、党组241
(三)乡(镇)党委242
(四)党支部242
三 党员代表大会243
(一)第一次代表大会243
(二)第二次代表大会243
(三)第三次代表大会243
(四)第四次代表大会243
(五)第五次代表大会244
(六)第六次代表大会244
第二节 县委工作244
一 党的建设244
(一)组织发展244
(二)党员教育246
二 社会宣传247
三 统一战线248
(一)民族上层人士工作248
(二)起义投诚人员工作249
(三)对台工作249
(四)宗教政策249
四 纪律检查249
(一)机构249
(二)组织处理250
(三)复查甄别250
五 落实政策250
第三节 政治运动纪略251
一 “双跃进”251
二 整风“反右”252
三 “五反”252
四 “文化大革命”253
(一)“揪牛鬼蛇神”253
(二)“踢开党委闹革命”253
(三)军事管制与革命委员会253
(四)“划线站队”和“政治边防”253
(五)划分阶级成份254
(六)“五·七”干校254
(七)“清队”和“一打三反”254
(八)“反击右倾翻案风”254
五 揭批林彪、“四人帮”255
第四节 群众团体255
一 农民协会255
(一)组织机构255
(二)农代会255
二 工会256
(一)组织机构256
(二)会员代表大会256
(三)工会活动256
三 共青团257
(一)组织机构257
(二)团代会257
(三)组织活动257
(四)少年先锋队258
四 妇女联合会258
(一)组织机构258
(二)妇女代表大会258
(三)组织活动259
第十六章 政权260
第一节 清至民国政权260
一 部落头人制260
(一)窝郎260
(二)头人260
(三)魔八260
二 土司制261
三 区(乡)保甲制263
(一)西盟县佐263
(二)西盟区(乡)政府263
第二节 人民政府264
一 西盟区人民政府264
二 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64
三 乡(镇)人民政府267
第三节 人民权力机关267
一 各族各界代表大会267
二 县人民代表大会268
(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268
(二)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268
(三)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268
(四)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269
(五)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269
(六)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270
三 选举270
(一)普选270
(二)直接选举270
四 人大常务委员会271
(一)机构271
(二)重要决定271
(三)行使监督272
(四)立法工作273
(五)人事任免273
五 提案处理273
(一)办理议案273
(二)来信来访274
第四节 人民政协274
一 历届县政协委员会274
(一)县政协筹备委员会274
(二)第一届政协委员会274
(三)第二届政协委员会274
(四)第三届政协委员会275
(五)第四届政协委员会275
(六)第五届政协委员会275
二 政协常务委员会275
三 提案处理277
第十七章 民政278
第一节 救济 福利278
一 救济278
二 福利279
(一)“五保户”供养279
(二)残疾人福利280
第二节 优抚281
一 烈士褒扬281
(一)烈士登记281
(二)烈士陵园建设281
二 拥军优属281
(一)拥军281
(二)优属281
(三)复员退伍军人安置282
三 抚恤282
(一)牺牲和病故抚恤282
(二)残废抚恤282
第三节 双扶283
第四节 婚姻登记283
第五节 丧葬管理284
第六节 地名管理285
第七节 机构285
第十八章 劳动人事286
第一节 干部286
一 来源286
二 民族干部286
三 管理287
四 教育287
第二节 编制288
第三节 劳动就业288
一 招工招干288
二 知识青年下农村289
三 职工培训289
(一)就业前培训289
(二)在职培训289
第四节 工资 福利290
一 工资290
二 奖金291
三 福利291
(一)福利费291
(二)医疗费291
(三)休假291
(四)产假292
第五节 劳动保护292
一 安全检查292
二 劳保用品292
三 劳保基金292
第六节 离退休292
第七节 机构293
第十九章 政法294
第一节 公安294
一 机构294
(一)县公安局294
(二)乡(镇)公安机构294
(三)治保组织294
二 惩治犯罪295
(一)清匪反特295
(二)打击刑事犯罪295
三 治安管理296
(一)公共场所管理296
(二)服务行业管理296
(三)枪支、刀具、爆炸物品管理296
(四)“四类分子”改造297
(五)户籍管理297
(六)出入境管理297
(七)综合治理298
四 监所管理298
五 禁毒298
六 消防299
第二节 审判300
一 习惯法300
二 审判机构302
三 刑事审判302
四 民事审判302
五 经济审判304
六 案件复查304
第三节 检察305
一 检察机构305
二 刑事检察305
三 法纪检察307
四 经济检察307
五 监所检察308
六 控告申诉检察308
第四节 司法行政308
一 机构308
二 公证308
三 律师事务309
四 调解309
五 法制宣传310
第二十章 军事312
第一节 地方军事组织312
一 机构312
(一)武装部312
(二)武装委员会312
二 兵役312
三 民兵312
(一)队伍建设312
(二)军事训练313
(三)政治工作313
(四)战勤314
第二节 驻军314
一 三十九师一一五团二营314
二 公安边防警卫第八团314
三 步兵第三团、公安边防第四团314
第三节 武警部队315
一 建制315
(一)民警中队315
(二)边防工作站315
(三)边防派出所315
(四)武警边防大队315
二 边境管理315
三 保卫地方治安316
四 农副业生产316
第四节 军政 军民关系316
一 支援地方工作316
二 警民共建精神文明317
三 助民活动317
四 军政、军民互访317
第五节 战事318
一 部落战争318
二 抗日战争319
三 解放战争319
四 西盟区政府失守320
五 解放军进军西盟321
六 平息叛乱321
七 永别烈之战322
八 粉碎国民党军残部武装窜扰323
第二十一章 外事325
第一节 界务325
一 第一次会勘中缅边界325
二 第二次会勘中缅边界325
三 中缅边界“1941年线”326
四 中缅两国划定边界326
第二节 界线326
第三节 管理327
第二十二章 教育328
第一节 普通教育328
一 私塾328
二 学前教育328
(一)县幼儿园328
(二)镇幼儿园328
(三)锡矿幼儿园328
(四)村办幼儿园328
(五)学前班329
三 小学教育330
(一)保国民小学330
(二)县城小学330
(三)乡村小学331
(四)学制 课程332
四 中学教育334
(一)第一中学334
(二)第二中学334
(三)小学附设初中班334
(四)学制 课程335
(五)升学336
第二节 免费教育337
一 供给制337
二 半供给制338
三 部分供给制338
第三节 职业教育338
一 农校338
二 农职业中学339
三 教师进修学校339
四 农业广播学校340
第四节 成人教育340
一 职工文化教育340
二 农民文化教育341
(一)扫除文盲341
(二)农民文化技术培训341
第五节 教师342
一 来源 结构342
(一)来源342
(二)结构342
二 进修 考核342
(一)进修342
(二)考核343
三 生活待遇343
四 政治待遇344
第六节 教学研究344
一 教研队伍344
二 编写乡土教材345
三 专题研究345
四 “双语文”教学345
五 “注提”实验345
六 “优质课”评选346
七 教研刊物346
第七节 经费 校舍 设施346
一 经费346
(一)财政拨款346
(二)群众集资347
(三)勤工俭学347
二 校舍348
三 设施348
第八节 教育管理349
一 行政管理349
二 学校管理349
(一)中学349
(二)小学(幼儿园)349
第二十三章 科学技术351
第一节 机构351
一 行政机构351
二 县属科技单位351
(一)农业技术推广站351
(二)畜牧兽医站351
(三)种籽站351
三 乡(镇)农科站351
四 学术团体352
(一)县科学技术协会352
(二)县专业学(协)会352
(三)乡(镇)科普协会352
第二节 科技队伍352
第三节 科技成果353
一 技术推广353
(一)水稻353
(二)玉米354
(三)小麦354
(四)油菜籽354
(五)花生354
(六)水果354
(七)化肥354
(八)化学除草355
二 获奖项目355
(一)省级奖355
(二)思茅地区奖355
(三)县级奖356
第二十四章 文化357
第一节 文学艺术357
一 民间文学357
二 文学创作357
三 美术 书法 摄影358
(一)美术358
(二)书法358
(三)摄影358
第二节 音乐 舞蹈359
一 民歌359
二 音乐创作359
三 乐器360
(一)木鼓360
(二)象脚鼓360
(三)大鼓360
(四)独弦胡360
(五)锭360
(六)得360
四 舞蹈360
(一)鼓舞361
(二)竿舞361
(三)刀舞361
(四)羽舞361
(五)芦笙舞361
(六)三弦舞361
第三节 文艺活动362
一 节日活动362
二 宣传演出362
三 会演 调演363
(一)县级会演363
(二)参加地区以上演出363
第四节 书刊364
一 图书364
(一)馆藏图书364
(二)图书发行364
二 报刊364
(一)《佤山》364
(二)《佤山教育》364
(三)《西盟锡矿》365
第五节 档案365
第六节 广播 电影 电视365
一 广播365
二 电影366
三 电视366
第七节 文物 名胜367
一 文物367
二 古建筑367
三 名胜367
(一)勐梭龙潭367
(二)佛殿山367
(三)南约藤索桥368
(四)佤山云海368
第八节 机构368
一 管理机构368
(一)文化广播电视局368
(二)档案局368
二 文化单位368
(一)县文化馆368
(二)县图书馆369
(三)新华书店369
(四)民族歌舞队369
(五)县广播站369
(六)电影公司(队)369
(七)电视转播台369
(八)乡(镇)文化站369
(九)档案馆370
第二十五章 体育371
第一节 学校体育371
一 师资371
二 教学371
(一)课程设置371
(二)课外活动371
三 人才输送371
第二节 群众体育372
一 民族民间体育372
(一)搂颈摔跤372
(二)搂腰摔跤372
(三)举臀翻天372
(四)前踢脚372
(五)后踢脚372
(六)马踢脚373
(七)头战373
(八)倒爬竿373
二 现代体育373
三 老年体育373
第三节 体育竞赛373
一 乡级运动会373
二 县级运动会374
三 参加思茅地区运动会(含系统)376
四 参加省、国家级运动会378
(一)省级378
(二)国家级378
第四节 裁判员 运动员378
一 裁判员378
二 运动员378
第五节 场地设施378
第六节 机构379
一 管理机构379
二 体育协会379
第二十六章 医药卫生380
第一节 医疗380
一 草医380
二 中医380
三 西医381
四 医疗制度382
(一)公费医疗382
(二)合作医疗382
第二节 卫生防疫383
一 公共卫生383
(一)饮水卫生383
(二)食品卫生383
(三)学校卫生383
(四)工业卫生384
二 环境卫生384
三 防疫384
(一)防疫接种384
(二)传染病385
第三节 药物 药政386
一 中草药386
二 药品生产387
三 药政管理387
第四节 妇幼保健389
一 新法接生389
二 儿童保健389
三 妇女保健389
第五节 机构390
一 行政机构390
(一)卫生局390
(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390
二 学术团体390
(一)中华医学会西盟分会390
(二)县农村卫生协会390
三 事业机构391
(一)县人民医院391
(二)县卫生防疫站391
(三)县妇幼保健站392
(四)县药品检验所392
(五)县麻风防治院392
(六)乡(区)卫生院392
(七)村(乡)卫生室393
(八)单位医务室393
(九)驻军卫生组织393
人物395
一 人物传395
朱阿霞395
李通明395
扎谢396
李保396
拉勐397
张石庵398
张鸿兴399
岩坎399
岩顶399
岩可400
尹溯涛401
岩抢402
聂文彬402
魏岩景403
唐煌404
李植唐404
岩火龙405
黄成英406
岩对406
段光裕407
二 烈士英名录408
三 英模录412
附录417
一 清朝时期417
镇边直隶厅给李通明的山照417
二 中华民国时期417
(一)西盟区长张石庵给云南通讯社之函417
(二)西盟头人请愿书418
(三)大中华民国云南省接缅边区卡瓦山十七头目联防协会立盟书418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21
(一)澜沧县西盟各族团结保家卫国委员会宣言(节录)421
(二)中共宁洱地委关于西盟区唐煌等同志光荣牺牲的通报421
(三)西盟山各族人民团结爱国公约(节录)422
(四)对卡瓦族地区民族工作的八项公告(草案)422
(五)云南省西盟各族各界协商委员会组织章程(草案)424
(六)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筹备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草案)425
(七)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筹备委员会工作纲要(草案)425
(八)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建立西盟卡瓦族自治县的请示427
(九)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佧佤族改称为“佤族”的通知427
(十)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恢复、设立鲁甸、西盟等四个县的通知(摘录)427
(十一)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永德、西盟等四个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的通知(摘录)428
(十二)省人委关于西盟建政筹备工作有关问题的批复428
(十三)关于《婚姻法》变通执行的意见(节录)429
(十四)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重点自然保护区布告(摘录)429
(十五)西盟佤族自治县四届人大常委会关于全民义务植树周的决定(摘录)430
(十六)关于否定“‘文革’期间西盟县划分阶级成份”的请示430
(十七)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431
(十八)关于批准出版《西盟佤族自治县志》的决定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