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淮中下游淡水湖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江淮中下游淡水湖群](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4681450.jpg)
- 姜加虎,窦鸿身,苏守德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长江出版社
- ISBN:978780708759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淡水湖-研究-江淮流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淮中下游淡水湖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湖泊的数量与分布1
一、湖泊的数量与分布1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2
三、淮河中下游地区的湖泊7
第二节 地貌特征11
一、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区地貌基本轮廓11
二、长江中下游平原12
三、淮河中下游平原(黄淮平原)15
第三节 典型的季风气候16
一、四季分明16
二、降水丰沛,但年内分配不均,地区差异较大19
第四节 水系发达、水情变化显著21
一、长江中下游水系、水情21
二、淮河中下游水系、水情24
第五节 湖区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28
一、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28
二、源远流长的开发历史29
三、1949年后湖区开发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31
第二章 云梦泽和洞庭湖的形成与演化35
第一节 长江荆江段的形成与演化35
一、距今55万年前,荆江直接斜入洞庭盆地35
二、距今55万~4万年前,荆江改向流入江汉盆地36
三、荆江与汉水下游河道的演化38
四、湘、资、沅、澧四水注入长江流径的变化45
第二节 云梦泽的形成与演化47
一、更新世末期的河流泛滥平原47
二、全新世中期的泱泱大泽48
三、古云梦泽的演化50
第三节 江汉湖群的形成与演化57
一、江汉湖群的形成与演化57
二、“千湖之省”闻名遐迩57
三、围垦使“千湖之省”名存实亡58
第四节 洞庭湖的形成与演化60
一、洞庭湖与洞庭湖水系概述60
二、关于洞庭湖形成与演化的争论61
三、洞庭湖的形成与演化67
第三章 彭蠡泽和鄱阳湖的形成与演化82
第一节 彭蠡泽的形成与演化82
一、彭蠡泽与鄱阳湖的关系82
二、彭蠡泽的形成83
三、长江扇形三角洲将彭蠡泽淤成沼泽、滩地84
四、长江主泓道将彭蠡泽分隔为江北和江南两部分85
第二节 鄱阳湖的形成与演化88
一、鄱阳湖成因和成湖年代89
二、鄱阳湖形成的地质背景89
三、鄱阳湖的形成与演化91
第三节 鄱阳湖的形成对赣江下游河道演化的影响100
一、第四纪古赣江演化100
二、从赣江水系到鄱阳湖水系100
三、豫章江和湖汉水释疑101
四、赣江三角洲分流河道的形成与演化102
五、赣江和修水——主支流辨析104
六、赣江三角洲分流河道演化趋势的预测105
第四节 华阳河流域湖群的形成与演化105
一、自然地理概况105
二、地质背景106
三、华阳河流域湖群的形成与演化107
第四章 苏皖沿江湖泊群的形成与演化111
第一节 概述111
第二节 巢湖的形成与演化112
一、巢湖概况112
二、古巢湖的成因和形成年代113
三、古巢湖衰亡和流水盆地景观再现114
四、巢湖的形成与演化114
第三节 丹阳湖群的形成与演化116
一、丹阳湖群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116
二、古丹阳湖的形成与演化119
三、丹阳湖群的形成与演化119
第五章 太湖及其周围湖群的形成机制和演化特点124
第一节 太湖成因与演化研究的历史回顾124
一、太湖成因与演化研究的重要意义124
二、现代学者对太湖成因与演化研究概述124
第二节 太湖平原地区古地理环境的演化130
一、晚更新世末期,有着和缓起伏的坦荡平原130
二、全新世中期的水下平原和海侵132
三、中全新世晚期,长江天然堤伸展与古潟湖形成145
四、春秋后期,太湖平原地区古地理环境146
第三节 具区、震泽、五湖及其与太湖的关系148
一、具区是古长江之河口湾148
二、震泽曾是比太湖大得多的古潟湖149
三、五湖、笠泽是江,不是湖150
第四节 三江辨析152
一、关于“三江”的三种不同的解释152
二、不同典籍中“三江”的含义154
三、太湖三江的演化157
第五节 太湖的形成与演化159
一、太湖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水文背景159
二、太湖的成因和成湖时间160
三、唐、宋时期,太湖进一步扩张161
四、太湖盛极转衰162
第六节 太湖周围湖群的形成与演化166
一、太湖周围湖群的形成与演化概述166
二、洮、滆湖群的形成与演化167
三、阳澄湖群的形成与演化169
第六章 黄淮平原地区湖泊的形成与演化173
第一节 黄河夺淮与黄淮平原上湖泊的兴衰与存亡173
一、黄淮平原的自然地理概况173
二、黄河夺淮破坏了淮河水系原有的格局174
三、黄河夺淮主宰了淮北平原上湖泊的兴衰与存亡176
第二节 大运河以西各历史时期湖泊、陂塘的形成与演化177
一、先秦时期古湖泊的形成与分布177
二、汉、唐时期湖泊的分布与演化179
三、唐、宋以后湖泊的演化184
四、黄淮平原上著名湖泊、陂塘的兴衰185
第三节 大运河沿线湖泊的形成与演化186
一、隋代大运河和元代京杭大运河186
二、水柜类湖泊的形成与演化192
三、运道类湖泊(即湖槽)的形成与演化203
第四节 大运河以东(里下河地区)古潟湖的形成与演化208
一、早全新世时期的古海湾208
二、中全新世时期的古潟湖210
三、晚全新世前期古潟湖的形成与演化212
四、古射阳湖群的形成与演化213
五、硕项湖群的形成与演化217
第七章 湖泊的功能223
第一节 湖泊功能概述223
第二节 湖泊的气候效应224
一、温度效应224
二、风力效应230
三、降水效应232
第三节 湖泊对河川径流的调节功能233
一、湖泊对河川径流调节功能之一般概念233
二、典型湖泊对河川径流的调节功能234
三、水利建设使江淮中下游地区湖泊的调蓄滞洪等功能得到加强和改善240
第四节 湖泊对污染物质的净化功能及其水体的富营养化254
一、物理净化功能254
二、化学(含物理化学)净化功能256
三、生物(含生物化学)净化功能257
四、湖泊净化功能的综合分析以及净化功能基本原理之应用259
五、湖泊净化功能衰退,富营养化日益发展262
第五节 湖泊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功能297
一、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297
二、我国湖泊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298
三、江淮中下游湖泊是中国湖泊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304
第八章 湖区开发史略324
第一节 先秦时期324
一、湖泊滩地垦殖起始324
二、水利工程和堤防之兴建326
三、运河之开凿328
第二节 秦、汉及三国时期329
一、“火耕水耨”的原始农业生产329
二、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序幕之开启有力地推动着湖区的开发330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332
一、第一次北方人口南迁高潮333
二、太湖地区塘浦圩田的萌起与塘堰334
三、长江中游湖区修筑塘堰、堤防,开河通漕336
第四节 隋、唐及五代时期338
一、第二次北方人口南迁高潮338
二、江南大运河的开凿和吴江塘路之修筑340
三、塘浦圩田建成完整体系341
四、灌溉工程蓬勃发展342
第五节 两宋时期345
一、第三次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浪潮345
二、“苏湖熟,天下足”346
三、“荆南留屯”与“策江堤以防水”353
第六节 元、明、清时期356
一、胥溪河与五堰东坝的兴废及其对围湖垦殖的影响357
二、两湖平原湖荡洲滩围垦进入高潮与“湖广熟,天下足”民谚之出现和流传359
三、圩田大发展使鄱阳湖区成为与两湖平原齐名的国家重要粮仓364
四、洪泽湖的形成、演变与治理是淮河和运河整治开发的锁钥365
第九章 湖泊资源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应对之策的探讨373
第一节 1949年后湖泊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背景及特点373
一、开发历史悠久373
二、开发利用强度大375
三、影响深远378
第二节 湖泊资源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379
一、湖泊数量减少,面积萎缩,湖泊生态与环境日益恶化380
二、建闸筑坝等水利工程与渔业和水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381
三、酷鱼滥捕、大规模养殖极大地削弱了湖泊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383
四、湖泊污染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385
五、缺乏有效的湖泊科学管理机制385
六、对湖泊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主导思想亟待转变386
第三节 湖泊开发利用与保护应持的基本理念与原则387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人与湖泊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387
二、必须坚持可持续利用的原则388
三、坚持湖泊开发与保护的辩证统一389
四、坚持经济、生态及环境效益的同步发展390
第四节 湖泊整治的应对之策390
一、给洪水以出路,实施“上拦”、“中蓄”、“下泄”的流域性系统措施,是治理湖区洪涝灾害的治本之道390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湖泊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395
三、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生态保护,促进湖泊生态的自我修复397
四、加强流域综合管理,推进流域内湖泊与河流的协同发展399
第十章 湖泊生态功能保护研究实例——建立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构想404
第一节 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背景404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404
二、自然地理背景404
三、人文地理背景406
第二节 建立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08
一、建立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必要性408
二、建立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可行性412
第三节 建立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413
一、指导思想413
二、基本原则414
第四节 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功能定位、总体目标和功能分区415
一、功能定位415
二、总体目标415
三、功能分区415
第五节 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主要任务416
一、总体要求416
二、保护区建设的主要任务417
三、分区规划和保护措施419
第六节 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效益评估423
一、经济社会效益424
二、环境生态效益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