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 黄顺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9776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钱学森(1911~2009)-科学体系学-思想评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探索历程和重要意义3

第一章 历史上的科学分类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特点3

1.1 古代知识分类3

1.2 近代科学分类4

1.2.1 近代前期(16~18世纪)——以科学的分门别类研究为主4

1.2.2 近代后期(18~19世纪)——转向以科学的综合研究为主6

1.3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9

1.3.1 科学认识的范围空前扩大,科学技术知识量以指数律增长9

1.3.2 科学技术发展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9

1.3.3 现代科学普遍数学化11

1.3.4 交叉学科的建立与发展11

1.4 现代科学技术分类12

参考文献16

第二章 钱学森创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17

2.1 钱体系的基本思想17

2.1.1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17

2.1.2 如何看待西方两大哲学思潮——机械唯物论与逻辑实证论18

2.1.3 如何继承与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19

2.1.4 如何适应科学整体化时期的需要构建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19

2.2 钱体系的划分依据20

2.2.1 钱体系的纵向划分20

2.2.2 钱体系的横向划分24

2.3 钱体系的探索历程26

2.3.1 钱学森对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总结26

2.3.2 钱学森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提出新学科27

2.3.3 钱学森根据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对科学进行新的整合30

参考文献36

第三章 钱体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37

3.1 钱体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想37

3.1.1 从系统的观点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结构37

3.1.2 “科学-技术产业-社会”四种革命与社会形态的飞跃39

3.2 钱体系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41

3.2.1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41

3.2.2 科学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发展42

3.2.3 建立科学技术业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44

3.3 钱体系创建组织管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方法46

3.3.1 社会系统工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46

3.3.2 社会工程的主要内容47

3.3.3 社会工程的科学方法47

3.3.4 社会工程的基本内容49

3.3.5 社会工程的科学体系51

参考文献52

第二篇 钱体系与现代科学发展的整体化方向55

第四章 近代科学在分门别类研究中取得巨大的成就55

4.1 科学发展与哲学发展的关系55

4.1.1 哲学是科学认识成果的最高概括,因而它反过来指导一切科学研究55

4.1.2 科学技术认识的新成就推动哲学的发展55

4.1.3 科学与哲学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通过桥梁(部门哲学)来实现56

4.1.4 近代科学发展初期的观点与方法对科学发展的巨大影响56

4.2 近代科学分门别类的认识过程57

4.2.1 近代科学初期:强调经验与归纳57

4.2.2 近代科学后期:强调理性与演绎59

4.3 近代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60

4.3.1 近代科学初期:经验论与唯理论60

4.3.2 近代科学后期:机械论与还原论61

4.4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66

参考文献70

第五章 钱体系对现代科学整体化发展方向的研究71

5.1 19世纪人类认识的新进展揭开了科学整体化发展的序幕71

5.1.1 19世纪辩证哲学预示了科学的整体化发展71

5.1.2 19世纪科学的新发现揭开了科学整体化发展的序幕71

5.1.3 恩格斯对科学整体化发展的论述73

5.2 20世纪系统科学的兴起是科学整体化发展的标志75

5.2.1 系统哲学:一般系统论75

5.2.2 系统工程:综合的技术77

5.2.3 系统技术:综合的方法78

5.2.4 系统科学:综合的理论82

参考文献86

第六章 钱体系是科学整体化发展方向的认识论与方法论87

6.1 系统工程方法是工程技术层次上的综合集成87

6.1.1 钱学森在系统工程领域中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88

6.1.2 钱学森对传统的工程方法的分析、概括与总结88

6.1.3 20世纪出现了革新传统工程方法的要求89

6.1.4 钱学森对系统工程方法的自主创新89

6.2 开放复杂巨系统方法是基础科学层次上的综合集成92

6.2.1 从简单性与复杂性的区分对系统进行分类93

6.2.2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概念94

6.2.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94

6.3 “大成智慧工程与大成智慧学”是创造学方法论96

6.3.1 关于创新能力的研究97

6.3.2 近代自然科学对创新过程的研究97

6.3.3 科学整体化发展的创造学方法论98

6.3.4 钱学森“大成智慧工程与大成智慧学”的基本思想101

参考文献102

第七章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的重大应用103

7.1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是科学整体化发展的方法论103

7.2 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解决第五次产业革命的问题104

7.2.1 钱学森论第五次产业革命与社会形态的变革104

7.2.2 钱学森论第五次产业革命与中国的发展106

7.2.3 钱学森论第五次产业革命与信息网络建设107

7.3 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解决创建“创新型国家”的问题110

7.3.1 创新型国家与知识创新工程110

7.3.2 知识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知识创新工程的方法112

参考文献117

第三篇 钱体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121

第八章 钱体系对现代科学技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创新121

8.1 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认识过程的分析与概括121

8.1.1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对科学认识过程的分析与概括121

8.1.2 钱学森提出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论与方法论123

8.1.3 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贡献124

8.2 钱体系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127

8.2.1 制订发展科学技术政策的依据128

8.2.2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130

8.2.3 推动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131

8.2.4 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32

参考文献134

第九章 钱体系与科学整体化发展的科技创新135

9.1 从钱体系看科技创新135

9.2 基础科学研究创新136

9.2.1 何谓基础科学研究创新136

9.2.2 基础科学研究创新是源头137

9.2.3 基础科学研究创新的基本过程137

9.2.4 基础科学研究创新是引发科学革命的动力138

9.3 技术科学研究创新140

9.3.1 工程控制论研究的重大突破140

9.3.2 经典控制理论形成并发展142

9.3.3 现代控制论的形成与发展143

9.3.4 大系统控制理论的兴起144

9.3.5 钱学森工程控制论的创新145

9.4 工程技术研究创新146

参考文献149

第十章 钱体系与交叉科学研究方法150

10.1 从钱体系看交叉科学的产生与发展150

10.1.1 交叉科学的兴起150

10.1.2 交叉科学发展的途径151

10.1.3 交叉科学方法的发展151

10.2 “以分化为主”时期的科学方法152

10.3 “又分化又综合”时期的科学方法154

10.3.1 19世纪关于科学研究的世界观与方法论154

10.3.2 从“以分化为主”转向“又分化又综合”时期的科学研究方法155

10.3.3 近代科学史上典型的交叉科学案例155

10.4 钱体系中的交叉科学研究方法157

10.4.1 工程技术层次的交叉科学方法157

10.4.2 技术科学层次的交叉科学方法160

10.4.3 基础科学层次的交叉科学方法164

参考文献166

第十一章 钱体系与地理环境建设的创新性研究167

11.1 地理环境建设的新问题167

11.1.1 地理环境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167

11.1.2 地理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169

11.2 地理环境建设的基础产业171

11.2.1 生态农业是地理环境建设的基础产业171

11.2.2 创建知识密集型农业172

11.2.3 知识密集型农业的内容174

11.2.4 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式174

11.3 根据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建设沙产业与草产业177

11.3.1 沙产业177

11.3.2 草产业178

参考文献180

第四篇 钱体系开拓的科学新领域183

第十二章 现代科学技术整体化发展的基础科学——系统科学183

1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思想183

12.2 20世纪前期贝特朗菲的一般系统论186

12.2.1 一般系统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86

12.2.2 一般系统论的基本思想187

12.2.3 一般系统论的基本任务189

12.2.4 一般系统论的基本内容189

12.3 20世纪后期系统科学的兴起190

12.3.1 软科学——管理科学190

12.3.2 自组织理论——系统的形成演化理论192

12.3.3 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动态理论196

12.4 钱学森独创的系统科学研究方向199

参考文献201

第十三章 人工智能的基础科学——思维科学202

13.1 思维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202

13.1.1 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数理逻辑202

13.1.2 人工智能的技术理论——理论计算机科学205

13.1.3 人工智能的工程技术——实验计算机科学206

13.1.4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差别207

13.2 思维科学体系结构的创建208

13.2.1 思维科学的范围208

13.2.2 思维科学的体系结构210

13.3 思维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211

13.3.1 逻辑思维的问题211

13.3.2 形象思维的问题213

13.3.3 创造性思维的问题214

参考文献217

第十四章 一场新的科学革命——人体科学218

14.1 中、西医人体研究的不同道路218

14.1.1 西医学的人体研究及其哲学思想218

14.1.2 中医学的人体研究及其哲学思想220

14.2 人体科学提出的历史文化背景222

14.2.1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西方医学模式的转变222

14.2.2 人体科学研究与科学革命224

14.3 人体科学的范围与体系225

14.3.1 人体科学研究的范围225

14.3.2 人体科学的体系225

14.4 人体科学研究的观点与方法226

14.4.1 人体科学研究的哲学观点与哲学方法227

14.4.2 人体科学研究的科学观点与科学方法228

14.4.3 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229

14.5 人体科学研究是一场新的科学革命230

14.5.1 人体功能态230

14.5.2 人体科学研究是第二次文艺复兴232

参考文献233

第十五章 科学整体化时期的教育理念——大成智慧学234

15.1 当代教育处在科学整体化时期234

15.1.1 工业时代的教育234

15.1.2 信息时代的教育235

15.1.3 科学整体化时期教育发展的方向与特点236

15.1.4 中国教育发展的特点237

15.2 钱学森对教育问题的深层次思考238

15.2.1 科学整体化时期钱学森的教育思想238

15.2.2 大成智慧学是科学整体化时期的创造学239

15.2.3 大成智慧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242

15.3 “钱学森之问”与大成智慧教育方式243

15.3.1 大成智慧学的教育思想243

15.3.2 大成智慧学的教育观244

15.3.3 大成智慧学的教育培养方案245

参考文献2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