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航空航天生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航空航天生理学
  • 余志斌主编;马进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86434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航空航天医学:生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航空航天生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航空航天生理学及其发展简史1

二、现代航空生理学问题2

三、现代航天生理学问题5

四、展望7

第一章 地球大气10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10

第二节 大气的分层11

一、对流层11

二、平流层13

三、电离层14

第三节 大气的特性与标准大气15

一、大气压力15

二、大气密度17

三、大气温度17

四、大气湿度17

五、标准大气18

六、气压高度19

第四节 大气的功能19

第五节 气体定律20

第二章 低气压的物理性影响23

第一节 高空胃肠胀气24

一、原因24

二、主要影响25

三、防护原则26

第二节 高空减压病26

一、病因27

二、影响高空减压病发病率的因素30

三、症状与体征33

四、诊断与处理原则35

五、治疗37

六、后遗症39

七、预防措施39

第三节 体液沸腾42

一、机制43

二、影响44

三、防护措施44

第四节 迅速减压——肺损伤44

一、肺内压一过性升高的机制45

二、影响肺内压升高的因素46

三、对肺的物理性影响及其机制47

四、机体对迅速减压的耐受限度48

五、防护原则49

第五节 中耳及鼻窦的气压性损伤50

一、中耳的气压性损伤50

二、鼻窦的气压性损伤53

三、航空性牙痛53

第六节 增压座舱的压力制度54

一、通风式密封增压座舱54

二、再生式增压座舱57

第三章 高空缺氧与过度通气61

第一节 体内气体运输的规律62

一、呼吸气体的分压62

二、溶解气体的分压(张力)63

三、血液的气体运输功能65

第二节 高空缺氧的分类与意义71

一、高空缺氧的分类71

二、高空缺氧在航空航天中的现实意义72

第三节 急性高空缺氧73

一、症状、体征及其意义73

二、体内气体分压的变化76

三、主要代偿反应80

四、主要机能障碍87

五、缺氧耐力及其影响因素95

六、防护原则96

第四节 过度通气97

一、过度通气的原因97

二、决定肺泡气二氧化碳的因素98

三、过度通气的影响99

四、症状和体征100

五、过度通气与缺氧的合并影响及其鉴别101

六、防治原则101

第五节 暴发性高空缺氧102

一、有效意识时间102

二、肺内气体交换的特点104

三、一过性脑功能障碍105

四、安全暴露时间107

五、应急防护原则107

第四章 航空供氧110

第一节 航空供氧原理110

一、一般供氧110

二、加压供氧112

第二节 加压呼吸的生理影响115

一、加压呼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115

二、加压呼吸对循环功能的影响116

三、加压呼吸对头颈部的影响118

四、体表对抗压力不均匀的影响119

第三节 航空供氧系统119

一、航空供氧系统的分类120

二、航空供氧装备121

三、航空供氧系统的选择133

第四节 航空供氧装备的生理学要求135

一、一般供氧装备135

二、加压供氧装备137

第五节 使用航空供氧装备的卫生指导工作138

一、航空用氧的卫生学检查138

二、加压供氧服装装具的选配139

三、苏-27战斗机供氧与抗荷的航卫保障139

四、地面加压呼吸训练140

五、模拟飞行条件下的加压呼吸训练140

第五章 高压氧医学基础143

第一节 高压氧医学的发展简史143

第二节 高压氧的基本概念与作用原理144

一、基本概念144

二、高压氧作用原理144

第三节 高压氧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146

一、高压氧对神经系统的影响146

二、高压氧对循环系统的影响147

三、高压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149

四、高压氧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50

五、高压氧对消化系统的影响150

六、高压氧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50

七、高压氧对免疫系统的影响151

八、高压氧对酶活性与新陈代谢的影响151

第四节 高压氧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152

一、高压氧对人体移植器官的保护作用152

二、高压氧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153

三、高压氧的抗微生物特性153

四、高压氧条件下自由基的生成与效应155

第五节 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157

一、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157

二、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159

第六节 氧中毒159

一、中毒机制159

二、氧中毒分型与临床表现160

三、氧中毒的治疗162

四、氧中毒的预防163

第六章 辐射环境与防护165

第一节 基本概念165

一、电磁辐射与粒子辐射165

二、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166

三、电磁波谱166

四、电离辐射的种类167

五、电离辐射的剂量及其单位168

第二节 航空航天活动中辐射的来源171

一、太阳辐射171

二、银河系宇宙辐射173

三、地球辐射带175

四、人工辐射源176

五、微波辐射与短波辐射177

第三节 辐射的生物效应177

一、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177

二、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178

三、非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180

第四节 航空航天活动的辐射防护182

一、电离辐射的防护182

二、非电离辐射的防护186

第七章 温度负荷及其防护188

第一节 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188

一、温度环境的组成因素188

二、人体与环境间的热交换途径190

三、热平衡方程193

第二节 生理性体温调节193

一、人体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194

二、体温调节机制195

第三节 航空航天温度负荷的来源198

一、环境因素198

二、飞行器因素200

三、飞行人员因素201

第四节 温度环境对人体的影响202

一、高温的生理影响202

二、低温的生理影响205

三、温度习服206

第五节 人体对异常温度环境的耐受限度208

一、不同温度环境的耐受限度208

二、热蓄积和热债209

三、水中浸泡的耐受限度210

四、温度环境的综合评价211

第六节 对异常温度环境的防护216

一、一般性防护措施216

二、座舱温度环境的卫生学要求217

三、防寒服装218

四、抗浸服220

五、防热服装221

第八章 航空航天毒理学226

第一节 毒理学基础226

一、毒物的存在形态和剂量-反应关系226

二、毒性指标和毒性分级227

三、毒物代谢和中毒机制229

四、毒物的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233

第二节 航空航天毒理学的基本问题234

一、航空航天中毒物的来源234

二、影响毒作用的因素235

三、航空航天环境中的毒理学特点236

四、防护原则237

第三节 航空航天中常见的毒物239

一、一氧化碳239

二、二氧化碳241

三、臭氧241

四、航空燃料及其添加剂242

五、高能燃料244

六、杀虫剂和除莠剂等农用化学药品245

第四节 航天活动中常见的毒理学问题246

一、座舱空气污染事故与安全性分析246

二、座舱空气污染物毒效应的研究248

三、预防座舱空气化学污染的对策249

第九章 似昼夜节律251

第一节 生物节律251

一、生理功能的似昼夜节律252

二、心理功能的似昼夜节律253

三、机体功能的年节律253

四、似昼夜节律形成的机制254

五、生物钟的实质及其在医学中的意义256

第二节 似昼夜节律与航空257

一、产生时差效应的原因257

二、时差效应的主要表现259

三、影响时差效应的因素260

四、克服时差效应的措施262

五、倒班作业与似昼夜节律266

第三节 似昼夜节律与航天267

一、航天环境的“昼夜”267

二、似昼夜节律的改变及其影响267

三、作息制度与睡眠268

四、星际节律268

第十章 航天生理学概述270

第一节 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与分类271

一、航天生物学271

二、航天生理学272

三、航天医学273

四、航天医学工程学与生物技术273

第二节 微重力对机体的影响274

一、心血管系统274

二、骨骼系统276

三、骨骼肌系统278

四、神经-平衡系统279

五、机体的营养282

六、其他方面的影响283

第三节 其他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284

一、辐射来源284

二、辐射对水与氧的电离作用以及对组织的直接电离作用285

三、辐射的长期作用285

四、辐射长期作用的统计学观测286

第四节 对抗措施及其对抗效果287

一、心血管脱适应的对抗措施287

二、防止骨骼肌萎缩的对抗措施289

三、骨质丧失的对抗措施291

四、空间运动病的对抗措施293

附录295

一、常用单位的换算、常数及符号295

二、常用汉英词汇对照表300

参考文献3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