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贺州市志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贺州市志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4659989.jpg)
- 贺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904322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027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5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贺州市志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1
概述1
大事记22
第一篇 建置 政区56
第一章 建置56
第一节 位置面积56
第二节 建置沿革56
第二章 行政区划57
第一节 解放前行政区划57
第二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61
第三章 县城 乡镇85
第一节 县城85
第二节 乡镇87
第二篇 自然环境111
第一章 地质111
第一节 地层111
第二节 岩浆岩114
第三节 地质构造115
第二章 地貌116
第一节 类型116
第二节 主要山脉、山峰及关隘119
第三章 气候124
第一节 四季划分124
第二节 气候要素124
第三节 气候分区140
附:贺县气象站140
第四章 水文141
第一节 地表水141
第二节 地下水147
第三节 水质149
第五章 土壤 植被156
第一节 水稻土156
第二节 旱地土160
第三节 自然土163
第四节 植被165
第六章 主要野生植物、动物166
第一节 植物166
第二节 动物166
第七章 自然灾害167
第一节 涝167
第二节 旱170
第三节 寒冻171
第四节 风雹171
第五节 雷击172
第六节 虫鼠173
第七节 地震173
第三篇 人口175
第一章 人口 数量175
第一节 清代及以前人口175
第二节 民国时期人口175
第三节 解放后人口176
第二章 人口分布179
第一节 人口密度179
第二节 城乡人口分布181
第三章 人口变动182
第一节 自然变动182
第二节 机械变动182
第四章 人口构成184
第一节 年龄及性别构成184
第二节 民族构成185
第三节 文化构成187
第四节 职业构成188
第五章 计划生育188
第一节 机构 队伍188
第二节 措施及效果189
第四篇 农业199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和体制改革199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199
第二节 土地改革199
第三节 互助合作200
第四节 农业集体化201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2
第二章 生产条件203
第一节 耕地面积203
第二节 农业劳力204
第三章 农业机具209
第一节 传统农具209
第二节 动力机具209
第三节 业务机构212
第四章 种植技术216
第一节 耕作制度216
第二节 土壤改良217
第三节 肥料施用218
第四节 良种推广220
第五节 栽培技术221
第六节 植物保护227
第五章 作物生产231
第一节 粮食作物231
第二节 经济作物237
第三节 园艺作物240
第六章 农业综合开发及农村能源综合建设242
第一节 农业综合开发242
第二节 农村能源综合建设244
第七章 管理245
第一节 体制245
第二节 制度246
第三节 机构248
第五篇 林业252
第一章 森林资源252
第一节 面积蓄积252
第二节 林种分布及主要树种258
第二章 山林权属265
第一节 所有制变革265
第二节 林业“三定”265
第三章 营林生产266
第一节 采种育苗266
第二节 植树造林267
第三节 林木培育273
第四章 林场274
第一节 国营林场274
第二节 集体林场275
第三节 水源林保护区275
第五章 林木保护276
第一节 封山育林276
第二节 护林防火277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278
第四节 禁止乱砍滥伐279
第六章 采伐运输280
第一节 采伐280
第二节 运输280
第七章 产品购销281
第一节 木材购销281
第二节 林副产品购销284
第八章 林业机构284
第一节 行政机构284
第二节 业务机构285
第六篇 水利水电287
第一章 水利工程287
第一节 蓄水工程287
第二节 引水工程289
第三节 提水工程292
第四节 防洪排涝工程293
第五节 自流灌溉294
第二章 水土保持300
第一节 水土流失300
第二节 防治效益300
第三章 水电建设301
第一节 发电301
第二节 供电309
第四章 管理316
第一节 行政管理316
第二节 工程管理316
第三节 经营管理318
第七篇 畜牧渔业321
第一章 畜牧321
第一节 家畜321
第二节 家禽328
第三节 养蜂330
第四节 饲料331
第二章 渔业331
第一节 资源331
第二节 种类333
第三节 养殖334
第四节 捕捞335
第三章 疾病防治337
第一节 畜禽疾病337
第二节 畜禽疾病防治338
第三节 畜禽检疫340
第四节 鱼类疾病及防治341
第四章 管理342
第一节 行政管理342
第二节 业务机构342
第八篇 工业349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349
第一节 城镇私营、个体工业349
第二节 国营工业350
第三节 二轻集体工业350
第四节 中外合营工业351
附:中央、自治区、地区驻市工业352
第二章 行业结构356
第一节 化学356
第二节 机械358
第三节 建材359
第四节 食品360
第五节 纺织362
第六节 陶瓷363
第七节 印刷364
第八节 缝纫365
第九节 竹木藤制品365
第十节 其他365
第三章 名优产品选介366
第一节 市属工业名优产品366
第二节 地区在市工业名优产品368
第四章 管理369
第一节 机构369
第二节 体制369
第三节 制度370
第九篇 矿业372
第一章 资源372
第一节 锡矿372
第二节 金银矿373
第三节 钨矿373
第四节 铅锌矿374
第五节 铜锑矿374
第六节 大理石374
第七节 其他374
第二章 勘探377
第一节 民国时期377
第二节 解放后377
第三章 采炼380
第一节 采矿380
第二节 选矿383
第三节 冶炼384
第四章 管理385
第一节 机构385
第二节 生产管理386
第三节 销售389
附:中央、自治区驻市矿山390
第十篇 乡镇企业396
第一章 企业结构396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396
第二节 村办企业397
第三节 联户办企业397
第四节 户办企业398
第二章 行业分类400
第一节 工业400
第二节 农业406
第三节 建筑业406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407
第五节 商业 饮食业 服务业408
第三章 管理411
第一节 机构411
第二节 体制411
第三节 制度412
第十一篇 交通运输414
第一章 线路414
第一节 古道414
第二节 公路415
第三节 航道421
第二章 设施421
第一节 桥梁421
第二节 渡口423
第三节 车站425
第四节 码头426
第三章 运输428
第一节 陆路运输428
第二节 水路运输434
第三节 装卸 搬运440
第四章 管理441
第一节 行政管理441
第二节 业务管理441
第十二篇 邮电448
第一章 邮政448
第一节 邮路448
第二节 业务450
第二章 电信451
第一节 电报451
第二节 电话452
第三章 管理454
第一节 机构454
第二节 业务管理456
第十三篇 贸易461
第一章 商业461
第一节 个体及私营商业461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462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集体商业462
第四节 其他集体商业469
第五节 国营商业469
第六节 集市贸易486
第七节 管理机构488
第二章 粮油488
第一节 购销488
第二节 储运496
第三节 加工499
第四节 管理机构500
第三章 物资501
第一节 购进501
第二节 供应502
第三节 管理502
第四章 外贸509
第一节 出口商品509
第二节 进口商品及引进外资515
第三节 扶持生产516
第四节 管理机构516
下卷517
第十四篇 经济管理517
第一章 工商管理517
第一节 机构517
第二节 市场管理517
第三节 工商登记管理521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524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524
第二章 物价管理525
第一节 机构525
第二节 管理525
第三节 检查535
第三章 计量管理535
第一节 机构535
第二节 管理536
第四章 计划 统计 审计538
第一节 计划538
第二节 统计542
第三节 审计542
第十五篇 财税543
第一章 财税收入543
第一节 农业税543
第二节 工商各税548
第三节 企业收入554
第四节 其他收入556
第五节 预算外资金557
第二章 财政支出560
第一节 基本建设支出561
第二节 支持企业发展基金561
第三节 支援农业生产支出562
第四节 文教卫生科学事业费563
第五节 抚恤社会福利救济费564
第六节 行政管理费564
第七节 其他支出565
第三章 管理569
第一节 财政管理569
第二节 税务管理571
第十六篇 金融保险575
第一章 金融575
第一节 机构575
第二节 货币578
第三节 存款 储蓄580
第四节 贷款583
第五节 债券587
第六节 信用合作588
第二章 保险588
第一节 机构588
第二节 业务589
第十七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594
第一章 县城建设594
第一节 街道建设594
第二节 房屋建设599
第三节 公用设施599
第四节 公共交通601
第五节 园林绿化601
第六节 环卫设施601
第二章 乡村建设602
第一节 集镇建设602
第二节 农房建设603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与开发605
第一节 房地产管理605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606
第四章 建筑业607
第一节 队伍607
第二节 设计607
第三节 设备608
第五章 环境保护608
第一节 污染608
第二节 治理612
第六章 机构613
第一节 行政机构613
第二节 业务机构613
第十八篇 党派群团61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贺县地方组织615
第一节 党的地下组织与活动615
第二节 组织建设620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623
第四节 宣传教育628
第五节 纪律检查632
第六节 统一战线634
第七节 重大政事638
第八节 党史资料征集64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贺县地方组织644
第一节 组织概况644
第二节 主要活动645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646
第三章 民主党派贺县地方组织646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贺县总支646
第二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贺县支部647
第三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贺县支部647
第四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贺县直属小组647
第五节 九三学社梧州地区教育学院小组648
第四章 群众团体648
第一节 工人组织648
第二节 农民组织650
第三节 青年组织651
附:少年先锋队组织655
第四节 妇女组织656
第五节 工商组织659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661
第十九篇 政权 政协662
第一章 权力机关662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62
第二节 选举665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667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671
第二章 行政机构676
第一节 州县署676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684
附:贺县、信都两县参议会690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691
附:历任贺县县长、副县长名录701
第三章 人民政协709
第一节 组织机构709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709
第三节 活动纪略714
第二十篇 公安 司法718
第一章 公安718
第一节 机构718
第二节 治安管理719
第三节 消防管理721
第四节 户口、监狱及交通管理721
第二章 检察723
第一节 机构723
第二节 刑事检察723
第三节 经济检察725
第四节 法纪检察725
第五节 其他工作725
第三章 审判725
第一节 机构725
第二节 审判726
第四章 司法行政727
第一节 机构727
第二节 法制宣传728
第三节 民间调解728
第四节 法律顾问及公证729
第二十一篇 民政730
第一章 优抚安置730
第一节 拥军优属730
第二节 安置735
第二章 救灾 救济736
第一节 救灾736
第二节 救济738
第三章 扶贫与经济开发739
第一节 扶贫739
第二节 经济开发740
第四章 社会福利741
第一节 慈善团体741
第二节 社会福利742
第三节 收容遣送743
第四节 殡葬改革744
第五章 婚姻登记745
第一节 婚姻法宣传745
第二节 婚姻登记745
第六章 信访745
第一节 机构745
第二节 信访处理746
第二十二篇 劳动人事747
第一章 队伍7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747
第二节 职工747
第三节 干部749
第四节 培训752
第五节 离休 退休 退职753
第二章 劳动安置754
第一节 就业754
第二节 招工755
第三节 劳动仲裁756
第三章 工资 福利 考核 奖惩758
第一节 工资758
第二节 劳保福利762
第三节 考核奖惩763
第二十三篇 军事764
第一章 武装764
第一节 明清武装764
第二节 民国武装769
第三节 人民武装769
第二章 兵役776
第一节 募兵、屯田兵及耕兵776
第二节 征兵777
第三节 志愿兵777
第四节 义务兵777
第五节 预备役778
第三章 重大兵事778
第一节 古代战事778
第二节 农民起义779
第三节 红七军过桂岭781
第四节 民国兵乱781
第五节 铺门抗日保卫战783
第六节 马鼻、道石阻击战783
第七节 剿匪784
第二十四篇 教育786
第一章 县学 社学 私塾 义塾 书院 学宫786
第一节 县学社学786
第二节 私塾义塾787
第三节 书院787
第四节 学宫787
第五节 科举788
第二章 普通教育792
第一节 幼儿教育792
第二节 小学教育794
第三节 中学教育801
第三章 专业教育808
第一节 师范教育808
附: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808
第二节 农业中学809
第三节 职业中学809
第四节 其他专业教育809
附:贺州地区设在贺州市的学校810
第四章 成人教育810
第一节 农民和城镇居民教育810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811
第五章 经费 设备 勤工俭学813
第一节 经费813
第二节 设备815
第三节 勤工俭学816
第六章 教工队伍及活动817
第一节 队伍817
第二节 活动819
第七章 机构820
第一节 行政机构820
第二节 业务机构821
第二十五篇 科学技术822
第一章 机构 队伍822
第一节 机构822
第二节 队伍824
第二章 活动 经费824
第一节 学术研究824
第二节 科学普及825
第三节 测报826
第四节 技术培训827
第五节 引进、试验、推广827
第六节 信息咨询828
第七节 科研经费829
第三章 成果829
第一节 农业科研成果829
第二节 工业科研成果830
第三节 其他科研成果830
第二十六篇 文化836
第一章 群众文化836
第一节 机构设施836
第二节 活动837
第二章 民间文艺840
第一节 汉族民间文艺840
第二节 瑶族民间文艺843
第三节 壮族民间文艺845
第三章 文艺团体及活动846
第一节 专业文艺团体846
第二节 业余文艺团体847
第三节 专业文艺会演848
第四节 协会849
第四章 文艺创作850
第一节 创作队伍850
第二节 创作成果850
第三节 文艺报刊851
第五章 电影852
第一节 放映852
第二节 发行854
第三节 管理机构856
第六章 新闻 广播 电视856
第一节 新闻856
第二节 广播 电视860
第七章 图书 档案863
第一节 图书发行863
第二节 图书阅览866
第三节 档案866
第八章 文物 胜迹867
第一节 文物867
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869
第二节 胜迹870
第三节 管理机构871
第九章 旅游872
第一节 机构872
第二节 旅游景点开发872
第二十七篇 卫生875
第一章 医疗875
第一节 县立医院875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卫生院(所)876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卫生院877
第四节 村医疗组织878
第五节 个体行医878
第六节 中西医结合879
第七节 公费医疗879
附:贺州地区皮肤防治院880
第二章 防疫881
第一节 疫情与儿童计划免疫881
第二节 地方病、寄生虫病、传染病防治882
第三节 食品卫生监督883
第四节 劳动卫生884
第五节 饮水和空气监测884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885
第七节 学校卫生886
第三章 保健888
第一节 妇女保健888
第二节 新法接生888
第三节 儿童保健889
第四节 老年保健891
第四章 管理891
第一节 机构891
第二节 医政管理892
第三节 药政管理892
第四节 经费管理893
第二十八篇 体育875
第一章 机构 队伍896
第一节 机构896
第二节 队伍897
第二章 经费 设施898
第一节 经费898
第二节 设施899
第三章 学校体育900
第一节 中小学体育900
第二节 业余体校901
第三节 人才输送902
第四章 社会体育902
第一节 职工体育902
第二节 农民体育903
第三节 少数民族体育904
第五章 体育比赛905
第一节 县级比赛905
第二节 地区级以上比赛908
第二十九篇 民族917
第一章 族源 姓氏917
第一节 族源917
第二节 姓氏920
第二章 民族政策920
第一节 民族事务机构920
第二节 政策实施920
第三章 风俗923
第一节 衣食住923
第二节 岁时节日926
第三节 婚嫁930
第四节 丧葬936
第五节 生寿939
第六节 禁忌941
第四章 人民生活942
第一节 职工生活942
第二节 农民生活943
第三节 城镇居民生活944
第三十篇 语言945
第一章 汉语方言945
第一节 本地话945
第二节 客家话948
第三节 铺门话952
第四节 官话958
第五节 白话962
第六节 其他965
第七节 词语对比968
第八节 俗语 谚语 歇后语973
第二章 少数民族语言975
第一节 壮语975
第二节 瑶语978
第三十一篇 人物984
第一章 英烈984
第一节 烈士传略984
第二节 烈士名录986
第三节 抗日阵亡将士名录990
第二章 名人995
第一节 传略995
第二节 名录1002
1996~1998年经济简况1008
1996~1998年经济简况1008
杂记1011
异闻1011
陋俗1012
蓄婢纳妾 乞丐1012
附录1013
文告1013
旧志序言1015
碑刻1018
诗文选1018
后记1020
后记1020
贺州市历届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1022
贺州市志办公室历届主任、副主任和工作人员名单1025
本志照排时市四家领导班子成员1026
本志付印时市四家领导班子成员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