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教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 ISBN:780155725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艾滋病-诊疗-医药卫生人员-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教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艾滋病基础知识1
第一节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1
一、艾滋病的发现1
二、流行过程1
三、流行现状与趋势3
第二节 艾滋病的病毒学8
一、HIV的分类与亚型8
二、HIV的结构8
三、HIV对外界的抵抗力9
第三节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10
一、病毒入侵机制10
二、机体对HIV的免疫反应13
三、AIDS免疫异常及其机制14
四、影响致病的其他因素18
第四节 HIV对机体的影响18
一、淋巴结及脾脏18
二、皮肤黏膜18
三、眼部表现19
四、口腔表现19
五、消化系统表现19
六、呼吸系统表现19
七、心血管系统表现19
八、神经系统表现20
九、泌尿系统表现20
十、内分泌系统表现20
十一、血液系统的表现20
第二章 艾滋病临床表现21
第一节 HIV感染的自然史和临床分期21
一、HIV感染经历的四个阶段21
二、HIV感染的三种临床类型及结局22
三、CDC关于HIV感染的分类23
第二节 艾滋病的常见临床表现23
一、艾滋病与机会性感染23
二、艾滋病与肿瘤34
三、艾滋病的各系统病变35
第三章 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37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基础37
一、HIV的临床免疫反应原理37
二、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37
第二节 实验室结果的临床应用39
一、抗病毒治疗的耐药监测39
二、HI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应用40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的技术与操作43
一、血清学检测43
二、核酸检测48
三、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测定53
第四节 HIV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54
一、样本的采集和处理54
二、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标准55
三、HIV抗体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56
四、HIV抗体诊断试剂的临床评估方案62
第四章 艾滋病临床诊断与处理63
第一节 HIV感染/艾滋病的临床诊断63
一、艾滋病的诊断标准63
二、鉴别诊断66
第二节 常见症状的临床诊断程序及处理67
一、发热67
二、呼吸道症状(主要是肺部疾病)70
三、头痛72
四、慢性腹泻76
五、口腔和食管的念珠菌感染80
六、淋巴结肿大82
七、艾滋病的皮肤表现84
八、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87
九、鸟分枝杆菌(MAC)感染88
第五章 艾滋病的治疗89
第一节 治疗目的与原则89
一、抗病毒治疗89
二、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90
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90
四、支持及对症治疗90
五、心理治疗90
第二节 支持治疗91
一、支持治疗的重要性91
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饮食原则92
第三节 抗HIV治疗现状93
一、抗HIV-1的主要化学药物93
二、抗HIV病毒的“鸡尾酒”疗法93
三、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后的免疫功能重建94
四、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目标与时机95
五、抗逆转录病毒药物97
六、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用药组合选择103
七、抗HIV治疗研究进展106
第四节 中医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111
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最佳切入点111
二、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越性113
三、艾滋病的中医药治疗113
第五节 机会性感染的治疗与预防118
一、机会性感染的治疗118
二、机会性感染的预防120
第六节 抗HIV药物研究现状及进展121
一、抗艾滋病药物设计思路121
二、抗HIV病毒的酶抑制剂122
三、抗HIV疫苗研究进展140
四、抗AIDS天然药物研究概况144
第六章 艾滋病的护理147
第一节 艾滋病护理工作的特殊性147
第二节 艾滋病护理工作者的知识要求147
第三节 艾滋病护理的模式148
一、基本的护理过程148
二、有症状病人的护理148
三、心理问题和咨询152
四、出院指导154
五、家庭护理154
六、临终护理157
第四节 处理尸体所需的预防措施158
一、病房护士为尸体做最后处理158
二、尸体在太平间应采取的预防措施158
第七章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160
第一节 中国与世界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160
一、中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160
二、国际上艾滋病预防干预的成功经验162
第二节 全社会的参与165
一、政府的作用166
二、社会的作用167
三、医院的作用167
四、综合关怀,共同参与168
第三节 病人转诊与病例档案要求169
一、病人转诊169
二、病历档案要求169
第四节 艾滋病监测与报告171
第八章 艾滋病的预防与阻断188
第一节 艾滋病传播的一般知识188
一、传染源188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88
三、影响因素189
四、可能暴露于HIV的意外情况191
第二节 艾滋病的预防途径192
一、预防途径192
二、HIV对外界的抵抗力和消毒方法193
第三节 对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194
第四节 艾滋病医源性感染的预防195
一、普遍性防护原则195
二、临床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和要求197
三、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要求200
四、血液安全的检测和管理203
五、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205
六、医疗废物管理207
第五节 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与防护209
一、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与处理209
二、意外事故处理方案214
第六节 艾滋病母婴传播与阻断216
一、HIV与母婴传播216
二、HIV母婴垂直传播方式216
三、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因素217
四、母婴传播的预防218
五、母婴传播的阻断219
六、国际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干预性治疗参考方案228
第九章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关怀支持229
第一节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宣传重点229
一、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29
二、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原则229
三、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230
第二节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234
一、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234
二、对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235
三、对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236
四、普通人如何预防艾滋病236
第三节 艾滋病关怀与支持236
一、艾滋病关怀的意义237
二、如何进行艾滋病关怀238
三、艾滋病关怀的政策保证244
四、艾滋病关怀应保持持续性245
五、艾滋病关怀中的常见问题245
第四节 艾滋病咨询251
一、艾滋病咨询的基本概念、方法252
二、艾滋病咨询应遵循的原则258
三、艾滋病咨询的技巧259
四、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前后的咨询264
五、艾滋病咨询工作的评价269
第十章 艾滋病的法律与伦理问题271
第一节 国家对艾滋病防治的指导意见271
第二节 国家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271
一、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272
二、新闻报道272
三、宣传教育273
四、血液管理273
五、培训273
六、医疗市场273
七、医疗诊断273
八、艾滋病检测274
九、通知本人及配偶274
十、咨询274
十一、保密274
十二、疫情报告274
十三、权利限制275
十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275
十五、婚育276
十六、消毒276
十七、器官移植276
十八、故意传播疾病的处罚276
第三节 与医生相关的临床法律责任277
第四节 如何使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时获得治疗278
第五节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279
一、权利、义务和责任279
二、几个注意点280
第六节 一些基本的伦理问题280
一、关于艾滋病患者281
二、关于医生、护士及其他卫生工作者282
三、在工作岗位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82
四、高危人群283
五、艾滋病咨询应遵循的伦理学原则283
第七节 消除歧视,爱心关怀283
附录285
附录1 WHO推荐的HIV阳性成人及青少年开始ART的指导方案285
附录2 WHO推荐的结核与HIV混合感染的治疗286
附录3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87
附录4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294
附录5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300
附录6 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的意见305
附录7 全国艾滋病监测工作规范308
附录8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313
附录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23
附录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328
附录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332
附录12 全国艾滋病检测确认实验室通讯录334
附录13 全国各省市艾滋病、性病咨询电话336
附录14 艾滋病相关名词缩写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