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新史学80年 从南洋研究到华人研究1930-200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新史学80年 从南洋研究到华人研究1930-2009
  • 廖文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978754263370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华人-历史-研究-马来西亚;华人-历史-研究-新加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新史学80年 从南洋研究到华人研究1930-200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新“南洋研究”的曙光——“南洋研究”滥觞期述略(1930—1941)1

第一节 马新南洋研究的渊源、范畴、意义和定位2

一、中国载籍中的东南亚史料述略4

二、马新南洋研究和中国的学术渊源14

三、马新南洋研究释义、范畴、意义和定位17

第二节 1930年代马新南洋研究观25

一、1930年代以前的南洋研究26

二、马新南洋研究的动机29

三、马新南洋研究的具体推动和研究方法37

第三节1930年至战前马新南洋研究的概况44

一、1930年代的报刊与南洋研究45

(一)报人的推动45

(二)报章特刊、副刊和杂志48

二、南来的学人与南洋研究56

(一)1930年代南洋研究的学人56

(二)书局59

(三)纪念委员会60

(四)南洋学会和《南洋学报》61

(五)与英文学界的交流63

(六)其他语文著述的译介75

第二章 战时和战后的“南洋研究”(1941—1969)79

第一节 战时的南洋研究(1941—1945)80

第二节 战后初期的南洋研究——开创期述略(1945—1955)83

一、南洋学会、南洋书局和期刊杂志的出版84

二、专著的出版89

三、南洋研究书写模式的转变93

四、中英学界的持续交流94

第三节 南洋大学历史系的设立及其对马新史研究的贡献95

一、南大历史系概况95

二、南大历史系校友和老师的著述概况103

三、南大历史系的出版品及其学术活动概况106

四、南大历史系的相关地位和贡献109

第四节 战后南洋研究的发展趋势112

一、南洋研究的本土化——历史意识的转移112

(一)两代学人对史学研究方向的建构112

(二)报章期刊杂志发刊词中南洋研究和华人研究的建构略论115

(三)马新华文源流史学研究中历史意识的转移现象119

二、史学研究朝专业化迈进127

(一)期刊杂志的蓬勃出版127

(二)学术团体的成立和特刊的出版133

第五节 史话式的书写134

一、马新史话书写概论136

二、史话式体裁与中国学术渊源及其流变140

三、民间学人概述144

第三章“华人研究”时期(1970—2009)148

第一节 华人研究时期述略148

一、转型期——南洋研究逐渐被淡化(1970—1980)150

二、华人研究时期( 1981—2009)155

(一)大专院校中文系和研究机构156

(二)期刊杂志的出版162

(三)文物馆和地方志166

(四)众声喧哗的世纪交替171

第二节 华人研究时期的学术发展趋势174

一、南洋研究环节的丢失——华人研究时期的研究视野174

二、史学功能不彰——中文系和社会学科的学人成为华人研究的双主轴181

三、资料整理和专著出版有待加强183

第三节 史料、方法、理论——谈马新中文源流华人研究主体的建立187

一、史料本土化的确立188

二、研究方法:采用多学科综合性的方法197

三、理论:方法学意义上的理论建构199

四、华人研究主体可行性的讨论202

第四章 马新学人及其研究概论205

第一节 南洋研究的先驱——刘士木205

第二节 许云樵的学术贡献和成就220

第三节 张礼千、姚楠与南洋研究254

第四节 土生南洋研究学者陈育崧和南洋研究先行者叶华芬271

第五节 中国贸易陶瓷专家——韩槐準286

第六节 纵论战后之学人(1945—1969)295

结论:80年来马新华文源流史学发展的脉络和特色307

附录:南大历史系任教老师著述一览表312

参考文献319

后记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