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球化语境下的儒学价值与现代践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邵龙宝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84483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83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儒家-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球化语境下的儒学价值与现代践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儒学传统的基本精神3
1 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传统——兼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联姻与勾连3
一、我们的文化传统的特性3
二、“新”、“老”文化传统在冲突中联姻与勾连9
三、在现实中反思和建构“活着的”传统11
2 儒家人格理论的历史嬗变14
一、元典儒家君子人格的核心:尊道而忘势14
二、从圣贤崇拜到圣贤气象16
三、从臣民的依附人格到公(国)民的自主人格20
3 儒家人格理论的特性26
一、现实性与虚拟性的矛盾与统一26
二、中庸性与两面性的矛盾与统一29
三、德性与智性的矛盾与张力32
4 儒家文明何以能“长生”35
一、儒学文明中断了吗35
二、儒学文明的生命力38
三、一个开放的文明体系44
5 孔子人格理论的现代价值47
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家风范47
二、“仁民爱物”——既睿智又迂阔的政治家特质49
三、力行救世传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哲学家气质51
四、孔子人格理论的现代意蕴53
6 孟子人格理论的风采59
一、人皆可以为尧舜60
二、善养浩然之气与大丈夫气概61
三、民本王道思想与君臣关系62
四、生活准则与修养理论64
7 儒家伦理对当下中国人的影响66
一、同情与敬意66
二、隔阂与疏离69
三、基因与血脉72
四、目标、出路与启示74
8 儒道互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78
一、儒道互补的源头与实质78
二、儒道互补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影响79
三、儒道的宗教特性81
9 中国传统道德主要理念的现代诠释85
中篇 中西交融的世界背景与儒学价值95
10 中西方公民社会的历史嬗变及其文化传统之比较95
一、古希腊时代公民社会的缘起95
二、两方近代公民社会的思想嬗变及其发展97
三、中西方公民社会及其文化传统之比较99
四、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102
11 中西方伦理价值观之比较105
一、仁爱与博爱105
二、整体与自我107
三、责任与权利110
四、结论与启示113
12 中西方文明交融冲突中的儒学价值及其命运115
一、儒学在中西方文明交融中的价值115
二、儒学在中西方文明“冲突”中的“失语”状态121
三、儒学传统的未来命运:对儒学传统的一种诠释125
13 中西方思维模式和智慧之比较130
一、中西思维模式与特点131
二、道德理性与启蒙理性133
三、生命智慧与知性智慧136
14 儒家为人处世之道的正负社会功用辨析142
一、“君子之道”和“处世之道”的两重性142
二、“仁”、“义”、“智”、“信”核心范畴的内在颉颃146
三、结语152
15 儒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154
一、儒学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想资源154
二、儒学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思想资源156
三、儒学中人与自我和谐关系的思想资源159
16 儒家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体系的构建163
一、对儒家伦理的解构163
二、构建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的方法论原则165
三、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的构建167
下篇 回归传统与儒学现代践行的路径研究175
17 何以回归传统才能解决现实问题175
一、回归传统是为了转换传统175
二、回归传统是为了创新“活着的”传统176
三、中国特色主要“特”在“文化传统”上177
四、传统何以还有生命力178
五、回归传统是为了走向未来和世界178
18 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如何现代转换180
一、困扰中国人100多年的世纪难题180
二、从传统理念到现代践行181
三、传统理念的现代转换:方法与途径186
19 中国道德文化:从传统理念到现代践行如何可能192
一、由对传统经典文献的诠释到对“活着的”传统的考察192
二、注重制度建设和心性修养二者的统一194
三、注重对治理、管理、法理、伦理、心理辩证关系的分析196
四、从实然状态的描述到应然人格的建构197
五、用现代信息技术做成领域本体在网上传播和完善成果198
20 儒家道德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何以可能202
一、如何认识儒家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202
二、儒家道德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何以可能?205
三、儒家道德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如何可能?207
21 中国人的信仰问题与精神世界诉求210
一、信仰的内涵与本质210
二、信仰危机的原因212
三、精神世界的诉求216
22 中国人的幸福观222
一、幸福的要素与实质222
二、古今中外思想家怎样看待幸福225
三、金钱财富与幸福的关系227
四、如何创造幸福的人生227
23 青少年价值困惑及其教育路径研究234
一、成人世界的价值困惑234
二、青少年读经的意义及其路径研究238
三、人文素质教育让大学生走出价值困惑242
24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体系建构248
一、中国人的信仰变迁之文化传统248
二、大学生的信仰现状之调查分析251
三、大学生信仰教育之内容体系构建254
25 国学如何走向大众259
一、关于国学的内涵259
二、研究国学何为260
三、国学走向大众的方法和途径260
26 传统伦理与和谐社会中国公民人格建构265
一、人格建构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和根本目标265
二、人格心性结构的五个维度之文化内涵268
三、传统伦理与公民人格建构的哲学思考269
四、人格建构的范例272
27 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75
一、何谓中华文化275
二、传统文化需要转换276
三、中华文化何以远航276
四、拥抱“精神家园”277
五、我们应怎样仰望天空277
28 分配正义与“主客相容为一”的治理理念281
一、分配正义的实质281
二、“主客相容为一”的治理理念282
三、程序公平与“主客相容为一”的治理效用285
29 汶川地震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288
一、多难兴邦——铸就坚韧不拔的中国人288
二、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的人权意识290
三、“仁者爱人”、“天下一家”的理想——成为现实292
四、震不垮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293
30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品质与儒学的“为己之学”——以高校政治理论课改革为视域297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297
二、拓展宏观视域方面的“问题意识”299
三、增强马克思主义实践品质与儒家的“为己之学”的践履能力302
31 网络时代的价值取向与意义追问305
一、网络对大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305
二、网络对大学生确立科学价值观的消极影响307
三、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身份”与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309
32 西方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与中国德育现代化教学模式研究312
一、西方建构主义理念对中国德育教学改革的启迪312
二、教学过程的动作机理315
三、目标、效果与结论318
附录一 全球化语境下的儒学普及之路(对话)320
附录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对话)326
后记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