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 沈勇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70590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导言4

第一篇 社会主义经济分析的理论前提12

第一章 商品货币的一般理论13

第一节 商品13

一、商品的两因素13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5

三、商品的价值量17

第二节 货币20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20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24

三、货币的流通规律28

第三节 价值规律和社会资源配置30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30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32

第二章 直接生产过程的理论分析34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34

一、货币向资本转化34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36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38

第二节 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39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39

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42

三、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4

第三节 工资理论50

一、工资的本质与现象50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53

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56

四、不同国家工资水平的差异57

第三章 再生产理论59

第一节 个别资本再生产59

一、资本的循环59

二、资本的周转62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68

一、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68

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70

三、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73

第三节 再生产过程的周期性77

一、再生产过程周期性产生的原因77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类型及新特点81

三、我国的经济周期及原因83

第四章 社会生产的总过程理论85

第一节 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85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85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88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91

四、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93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96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及其作用96

二、商业利润也是平均利润97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99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100

一、借贷资本的形成及利息100

二、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102

三、股份资本与股票价格103

第四节 现代土地制度和地租105

一、资本主义土地制度的形成及其演变105

二、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106

三、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110

第二篇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12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1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13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113

二、过渡时期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116

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1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21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2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和主要矛盾12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2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28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128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31

第六章 社会主义生产实质135

第一节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135

一、发展多种经济成份所有制结构的客观必然性135

二、公有制是多种经济成分结构中的主体137

三、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合理化和发展趋势1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141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41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其他所有制经济14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152

一、社会主义生产的特点152

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153

三、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154

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56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5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158

一、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158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61

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1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与特征166

一、市场经济的性质166

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6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质17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175

一、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特征175

二、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177

三、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综合运用178

第八章 我国的经济体制182

第一节 我国的经济体制及其改革182

一、经济体制及其选择原则182

二、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184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187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9

一、经济体制改革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189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2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途径195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198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198

二、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中的若干方面的关系200

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203

第九章 社会主义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204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204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204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207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机制209

第二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13

一、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213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215

三、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217

第三节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220

一、个人业主制企业220

二、合伙制企业221

三、公司制企业221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224

第一节 市场与市场体系224

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一般含义224

二、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226

三、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231

第二节 市场结构与市场机制234

一、市场结构234

二、市场机制236

三、价格形成和价格体系239

四、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242

第三节 市场规则与市场秩序244

一、市场规则和市场观念244

二、市场秩序247

三、交易费用248

四、经济立法和市场管理24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分配、消费和社会保障25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252

一、国民收入及其创造252

二、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255

三、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2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261

一、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261

二、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多种分配方式264

三、个人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66

四、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267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270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涵义、内容及其作用270

二、健全、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271

第四节 社会主义消费274

一、社会主义消费的地位和作用274

二、我国现阶段的消费结构275

三、我国现阶段的消费水平277

四、保护消费者权益27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282

第一节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282

一、经济增长282

二、经济发展286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88

第二节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289

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89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292

三、产业结构中的主要比例关系295

第三节 经济发展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296

一、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及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296

二、比例协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298

三、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30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302

一、经济发展战略30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303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与政策308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及其目标308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308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311

第二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314

一、宏观财政政策314

二、宏观货币政策319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325

第三节 供给管理政策326

一、产业政策326

二、收入政策327

三、指数化政策328

四、人力政策329

五、经济增长政策330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332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332

一、社会主义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332

二、对外开放的基本含义335

三、对外开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政策3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338

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38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339

三、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341

四、对外贸易体制改革34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346

一、技术合作347

二、利用外资348

三、国际承包劳务合作349

四、国际旅游351

第四节 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352

一、经济特区352

二、沿海港口开放城市353

三、沿海经济开放区353

四、内陆开放354

五、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355

后记3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