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郧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郧县志
  • 林雪荣主编湖北省郧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3121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146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12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郧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述1

大事记13

卷一 建置一、位置 面积89

(一)位置89

(二)面积89

二、疆域及演变89

(一)疆域89

(二)疆域演变90

三、建置沿革90

四、行政区划91

(一)晚清时期91

(二)民国时期92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93

五、乡镇概况108

卷二 自然地理一、地质 地貌127

(一)地质127

(二)地貌130

二、山脉 河流132

(一)山脉132

(二)河流138

三、土壤 植被144

(一)土壤144

(二)植被149

四、自然资源150

(一)土地150

(二)水利151

(三)矿产152

(四)植物153

(五)动物154

(六)草山 草坡156

(七)农作物156

(八)病虫害天敌156

五、气候 物候157

(一)气候157

(二)物候162

六、自然灾害163

(一)干旱163

(二)冰雹 大风165

(三)暴雨洪灾168

(四)连阴雨与冻害170

(五)地震171

卷三 人口一、人口发展173

(一)明清 民国时期17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74

二、人口分布176

(一)密度176

(二)城乡人口177

三、人口结构178

(一)性别178

(二)年龄179

(三)文化180

(四)职业181

(五)家庭181

(六)民族183

四、人口迁移183

五、计划生育184

(一)政策185

(二)措施186

(三)节育技术指导188

卷四 农业一、晚清 民国时期192

(一)土地制度192

(二)生产条件193

(三)农作物194

(四)畜禽生产196

(五)乡镇手工业197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

(一)生产关系的变革198

(二)生产条件200

(三)农业区划205

(四)种植业208

(五)养殖业223

(六)渔业230

(七)经营管理235

(八)乡镇企业240

卷五 水利一、晚清 民国时期255

(一)吴公堤256

(二)徐家堰256

(三)武阳堰256

(四)柳陂湖257

(五)劬圆渠257

(六)晓阳渠257

(七)滔惠渠257

(八)柳陂渠257

(九)盛水塘25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58

(一)水利建设259

(二)水土保持275

(三)抗旱防汛277

(四)水利管理278

卷六 林业一、晚清 民国时期281

(一)山林所有权281

(二)国营林场282

(三)植树造林28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82

(一)资源283

(二)权属287

(三)生产290

(四)保护300

卷七 土特产一、木本油307

(一)生漆307

(二)木梓油307

(三)油橄榄308

(四)油茶308

(五)桐油309

二、植物纤维310

(一)龙须草310

(二)麻311

(三)意杨311

三、蚕茧311

四、果品312

(一)品种及分布312

(二)果品加工314

五、茶叶 烟草315

(一)茶叶315

(二)烟草316

六、食用菌317

(一)天麻317

(二)木耳317

(三)香菇318

七、中药材318

(一)品种及分布318

(二)基地建设319

八、杂类319

(一)白羽乌鸡319

(二)魔芋320

(三)郧绣320

(四)动物皮毛320

(五)黄酒320

(六)梨花村系列酒320

卷八 工业一、清朝 民国时期324

(一)门类324

(二)管理32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29

(一)经营体制331

(二)门类及产品334

(三)管理365

(四)企业集团368

(五)省、地驻郧县的工业企业368

卷九 交通一、晚清 民国时期371

(一)陆路371

(二)水路373

(三)运输37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79

(一)公路379

(二)水路389

(三)铁路393

(四)运输394

(五)管理400

卷十 邮电一、晚清 民国时期405

(一)机构405

(二)邮电网路407

(三)电信网路408

(四)业务40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10

(一)机构410

(二)网路411

(三)设备415

(四)业务419

(五)微波通信421

卷十一 城乡建设一、城镇建设423

(一)老城423

(二)新城427

二、乡镇建设436

(一)规划436

(二)农房437

(三)村镇437

(四)水电439

三、施工440

(一)队伍440

(二)设计442

(三)设备443

四、城镇建设管理443

(一)房产443

(二)环境卫生446

(三)建工质量446

(四)管理监察447

五、环境保护447

(一)监督管理447

(二)污染治理448

(三)生态保护449

卷十二 移民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451

(一)麇人南迁岳阳451

(二)秦朝迁移楚国贵族至汉水郧关452

(三)东晋流民聚郧乡452

(四)唐宋官员移居郧乡452

(五)明朝流民入郧 官员居郧452

(六)清朝移民453

(七)抗战时期外籍师生客居郧县454

(八)外地商人定居郧县45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55

(一)支援新疆建设455

(二)库区移民和建设455

卷十三 财政 税务一、晚清 民国时期479

(一)晚清时期479

(二)民国时期481

二、陕南解放区时期490

(一)收入490

(二)支出49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93

(一)管理体制493

(二)财税收入496

(三)财政支出504

(四)财政借款508

(五)财务管理与监督510

卷十四 贸易一、晚清 民国时期520

(一)交易市场520

(二)商户行业520

(三)经营方式523

(四)同业公会52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24

(一)经营体制524

(二)贸易市场530

(三)商品购销532

(四)饮食服务554

(五)对外贸易555

卷十五 金融一、晚清 民国时期560

(一)货币560

(二)民间借贷562

(三)国家金融业563

二、陕南解放区时期564

(一)机构564

(二)货币564

(三)信贷56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64

(一)机构565

(二)货币568

(三)现金管理与流通568

(四)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571

(五)信贷571

(六)农村信用合作581

(七)保险584

卷十六 经济综合管理一、晚清 民国时期590

(一)工商管理590

(二)物价管理591

(三)计量管理59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95

(一)计划管理595

(二)统计管理600

(三)工商管理601

(四)物价管理611

(五)技术监督626

(六)物资管理636

(七)审计监督639

(八)土地管理641

卷十七 地方政权一、晚清 民国时期647

(一)县署647

(二)县政府649

(三)基层行政机构650

(四)参议会651

(五)审判监察652

(六)民主县政府65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653

(一)权力机关653

(二)行政机关668

(三)检察审判机关682

卷十八 政党 社团 政治协商一、民国时期686

(一)政党686

(二)社团68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690

(一)政党690

(二)社团714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郧县委员会722

卷十九 公安 司法一、晚清 民国时期733

(一)晚清时期733

(二)民国时期73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37

(一)人民公安737

(二)人民检察744

(三)人民审判755

(四)司法行政761

卷二十 军事一、晚清 民国时期767

(一)驻军767

(二)地方武装769

(三)兵役771

(四)军事设施772

(五)战事77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80

(一)剿匪780

(二)地方军事机关与驻军781

(三)兵役784

(四)民兵785

(五)设施788

卷二十一 民族 宗教一、民族791

(一)汉族791

(二)回族791

(三)其他少数民族792

二、宗教793

(一)天主教793

(二)基督教795

(三)伊期兰教796

(四)佛教796

(五)道教797

卷二十二 社会保障一、机构799

(一)专职机构799

(二)兼理机构800

(三)事业机构802

二、职工劳保福利803

(一)劳动就业803

(二)人事工作807

(三)劳动工资810

(四)职工福利814

(五)劳动保护815

(六)社会保险818

(七)劳动仲裁821

三、社会赈灾救济821

(一)赈灾821

(二)救济822

四、扶贫开发826

五、军人抚恤优待826

(一)褒扬革命烈士827

(二)抚恤烈士家属827

(三)抚恤残废军人828

(四)优待军人家属828

(五)安置复员退伍军人830

六、服务事业开发830

(一)劳动就业服务830

(二)残疾人事业831

卷二十三 教育一、清朝 民国时期833

(一)管理机构833

(二)各类学校834

(三)师资状况842

(四)经费与设施84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845

(一)教育管理845

(二)各类教育846

(三)教师870

(四)教学设施872

(五)教学研究874

(六)教育经费877

(七)勤工俭学879

卷二十四 科技一、科技组织881

(一)科研机构881

(二)学术团体883

(三)科技队伍883

二、科技普及与推广884

(一)科普宣传与技术革新884

(二)新技术引进与推广886

(三)科技成果891

(四)地震测报906

(五)气象预测910

三、科技管理911

(一)计划管理911

(二)干部管理912

卷二十五 文化一、群众文化915

(一)机构915

(二)活动方式917

二、图书阅览919

(一)图书馆919

(二)藏书920

(三)阅览921

三、图书发行922

(一)新华书店922

(二)发行923

四、电影925

(一)发行放映单位925

(二)发行927

(三)放映927

(四)宣传929

五、文学艺术929

(一)文学930

(二)书画933

(三)地方戏剧938

(四)民间文学艺术942

六、档案956

(一)机构956

(二)收集与整理956

(三)管理与利用957

七、地方志958

(一)机构958

(二)编修959

卷二十六 文物胜迹一、古文物961

(一)古生物化石遗址961

(二)远古人类遗址962

(三)古城址963

(四)古文化遗址963

(五)古文化遗物965

(六)古墓群966

(七)器物970

(八)铜镜 印章 钱币974

(九)杂类976

(十)古建筑977

二、革命文物978

(一)纪念地978

(二)纪念建筑979

卷二十七 新闻一、报纸983

(一)民国时期98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985

二、广播991

(一)农村有线广播991

(二)广播电台992

(三)广播节目993

三、电视993

(一)事业发展993

(二)广播电视宣传994

(三)音像管理996

卷二十八 体育一、晚清 民国时期999

(一)机构999

(二)设施999

(三)活动1000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001

(一)机构与设施1001

(二)活动1002

卷二十九 卫生一、晚清 民国时期1013

(一)药铺与诊所1014

(二)医院1014

(三)卫生所1015

(四)中医流派1015

(五)卫生运动1016

(六)公共卫生1016

(七)疾病防治1016

(八)妇幼保健1017

(九)儿童保健1017

(十)药检药政1017

(十一)医疗活动1017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018

(一)卫生事业1018

(二)卫生防疫1022

(三)医疗1031

(四)妇幼保健1034

(五)医疗制度1036

(六)药政药检1038

卷三十 人民生活 方言 民俗一、人民生活1041

(一)城镇居民生活1042

(二)农民生活1042

二、方言1043

(一)语音1044

(二)文字1048

(三)词汇1049

(四)语法和修辞1052

(五)谚语选辑1053

(六)歇后语选辑1063

三、民俗1068

(一)道德风尚1069

(二)生活习俗1070

(三)生产习俗1073

(四)营销习俗1076

(五)礼仪习俗1076

(六)节日习俗1080

(七)陋俗1081

卷三十一 人物一、传1085

二、录1102

三、表1105

附录1131

一、清康熙五年(1666年)《郧县志》卷一 序1131

二、清康熙五年(1666年)《郧县志》略序1131

三、清同治五年(1866年)版本《郧县志》序1132

四、清同治五年(1866年)《郧县志》序1133

五、鄂民字第213号《湖北省人民政府通令》1134

六、杨献珍在湖北郧县干部会上的讲话1134

七、郧县人民政府关于编纂《郧县志》征集文献资料的通告1136

八、郧阳赋1137

九、中共郧县委员会常务委员 郧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林雪荣在新编《郧县志》稿评审会上的讲话1138

十、十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文件(十志[2000]1号)《关于(郧县志)出版报告的批复》1139

后记11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