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0377530.jpg)
- 戈晓毅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0988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歌剧-戏剧文学创作-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及其研究1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1
第二节 概念界定、范围划分及学术理路3
一、歌剧文学的意涵及歌剧类型的界定3
二、研究范围及学术理路7
第一章 中国歌剧的滥觞:儿童歌舞剧文学创作的戏剧意识10
第一节 《麻雀与小孩》与戏剧意识觉醒12
一、“曲”转“剧”的文学作用较为显豁13
二、完整性的叙事意识十分清晰17
三、简单化的人物关系意识初步形成18
四、人物形象的音乐化塑造意识略有体现20
五、美化亲情、颂扬善良的主题意识非常明确23
第二节 《小小画家》与戏剧性追求26
一、歌舞类动作转化为戏剧性动作27
二、对比性关系发展为温和型冲突30
三、戏剧性追求拓展了音乐表现空间33
第三节 《小利达之死》与戏剧张力形成36
一、对抗性的人物关系37
二、大幅度的戏剧动作39
三、冲突性的舞台场面42
第二章 严肃歌剧的开山之作:《王昭君》剧本创作的诗性品格51
第一节 剧本作者的认定52
第二节 歌剧类型的认定56
一、莫衷一是的概念陷阱56
二、严肃歌剧的类型认定59
第三节 我国传统戏曲美学及古典音乐文学的诗性品格64
一、剧本的诗性组织65
二、剧诗的诗性构造68
第四节 西方歌剧艺术写实美学及表现体制的诗性借鉴71
一、写实美学的诗性动作72
二、严肃歌剧表现体制的运用76
第五节 东西方音乐戏剧美学及表现体制在本剧中的诗性融合79
一、传统剧诗与西式独白的文体风格融合80
二、虚实相生与真实显现的表演场景融合83
第三章 “话剧加唱”式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的剧本体制93
第一节 剧本创作中的话剧营养95
一、保持话剧营造情境、加强冲突的特点96
二、发挥话剧注重直观、使用语言的功能97
第二节 表现形式中的演唱作用101
一、四首合唱曲对人物群像塑造的作用101
二、一曲“卖报歌”在剧情发展中的穿插作用108
第三节 “话剧加唱”与剧本体制111
一、剧本体制的本土化意识112
二、剧本体制的本体化手段115
第四章 广场歌舞剧及其大型化:延安秧歌剧的剧本特点123
第一节 延安秧歌剧精神原型剧本创作显现124
一、宗教仪式转化为戏剧交流功能的剧本显现及其特点125
二、狂欢精神所体现的喜剧风格及教化宗旨130
第二节 《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的剧本特征141
一、《兄妹开荒》的“填词”与“选曲”142
二、《夫妻识字》的“一曲”与“多用”145
第三节 大型秧歌剧剧本创作意义及总体特征149
一、大型秧歌剧剧本文学意义149
二、大型秧歌剧剧本文学特征152
三、大型秧歌剧剧本创作中所表现出的不足154
第四节 《周子山》戏剧文学创作现象透视156
一、“集体创作”中的“话剧思维”157
二、“现实要求”下的“原型改编”160
第五章 正歌剧的完形:《秋子》文学创作的经验及启示167
第一节 作曲家在剧本创作中的中心地位168
第二节 歌剧体裁的选择与探索172
第三节 以音乐为主导的剧本观念177
第四节 剧本结构的音乐特征及组织手段184
一、情节段落由器乐曲划分184
二、以人物及人物关系配置演唱声部188
三、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的平衡与一致193
第五节 《秋子》剧诗的语言技巧197
一、以心寄物、立象衍情198
二、入俗脱俗、引喻入曲200
第六章 民族歌剧的里程碑:《白毛女》的剧本文学成就208
第一节 素材的考量与题材的选择209
第二节 情节的编织与主题的贯穿216
一、围绕人物命运,编织具有音乐意义的戏剧事件217
二、奠定戏剧冲突、贯穿戏剧行动、决定剧本结构的戏剧主题221
第三节 形象的塑造和场面的设定225
一、人物形象的戏剧性阐释226
二、人物形象的音乐性话语229
三、《白毛女》剧本中的场面设计236
第四节 《白毛女》剧诗分析247
一、“心深口浅”的文学品格248
二、“肖其声口”的音乐韵律252
三、“以浑成为变化”的戏剧宗旨259
结语 近代中国歌剧文学的历史总结及总体特征269
一、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发展的历史总结269
二、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的总体特征274
参考文献282
后记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