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宁乡历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中共宁乡县委党史联络组,宁乡县史志档案局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978750981108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119MB
- 文件页数:468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党史-攸县-1921~2009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宁乡历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7月至1949年10月)3
第一章 中共宁乡县地方组织的孕育3
第一节 宁乡人民受压迫剥削和掠夺的状况3
第二节 何叔衡及其革命家庭6
第三节 “宁乡四髯”执教云山学校传播新思想12
第四节 “甲师”与玉潭学校的革命活动22
第二章 中共宁乡县地方组织的建立及在大革命时期27
第一节 中共宁乡县地方组织的建立和国共合作的实现27
第二节 领导工农运动32
第三节 发动武装斗争49
第三章 中共宁乡县地方组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57
第一节 坚持武装斗争57
第二节 革命低潮时的顽强斗争66
第四章 中共宁乡县地方组织在全国抗日战争时期79
第一节 发展党组织 开展地下斗争79
第二节 开展抗日救亡84
第三节 夺取抗战胜利95
第五章 中共宁乡县地方组织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09
第一节 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109
第二节 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114
第三节 发动黄唐起义122
第四节 迎接宁乡解放138
第二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1949年10月至1956年9月)145
第六章 执政后的宁乡县地方党组织建设145
第一节 中共宁乡县委和区乡党组织的建立145
第二节 整顿党的组织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147
第三节 建立群团组织154
第七章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158
第一节 建立人民政权158
第二节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166
第八章 进行新民主主义改革与建设178
第一节 改革土地制度178
第二节 其他改革188
第三节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4
第九章 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202
第一节 开展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202
第二节 贯彻总路线和实行粮食统购统销214
第三节 开展社会主义改造218
第十章 社会主义改造中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230
第一节 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和中共宁乡县第一次代表大会230
第二节 干部审查与内部肃反236
第三节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39
第三编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时期(1956年9月至1966年5月)249
第十一章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249
第一节 开展党内整风和反右派斗争249
第二节 民主整社、“反资”斗争和中共宁乡县第一届二次代表大会254
第十二章 贯彻总路线和开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62
第一节 学习宣传总路线和开展“大跃进”运动262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278
第三节 “五风”错误284
第四节 “反右倾”和新“三反”291
第十三章 调整国民经济和各项关系298
第一节 刘少奇在宁乡蹲点调查298
第二节 开展生产自救307
第三节 调整国民经济和教育事业315
第四节 调整其他关系326
第十四章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四清”)运动和反“修”防“修”333
第一节 贯彻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和开展“社教”333
第二节 反“修”防“修”343
第四编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时期(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353
第十五章 全面开展“文化大革命”353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在全县展开353
第二节 “三支两军”和建立县革命委员会360
第三节 抗灾与战备363
第四节 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和中共宁乡县第三次代表大会369
第五节 开展“斗批改”运动372
第十六章 “文化大革命”的反复和终结386
第一节 “批陈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386
第二节 进行全面整顿及其反复392
第五编 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1976年10月至1978年12月)401
第十七章 揭批“四人帮”与部分拨乱反正401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401
第二节 部分领域的拨乱反正与中共宁乡县第四次代表大会406
第十八章 在徘徊中前进415
第一节 学大寨学大庆运动415
第二节 学习宣传党的十一大精神421
第三节 工农业生产大发展和迎接历史的伟大转折424
第六编 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时期(1978年12月至1992年1月)437
第十九章 全面拨乱反正与工作重点转移437
第一节 端正思想路线437
第二节 缅怀刘少奇443
第三节 平反冤假错案 落实党的政策448
第四节 实施工作重点转移454
第二十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467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67
第二节 农村配套改革474
第三节 农村第二步改革484
第二十一章 全面整党和政治体制改革497
第一节 整顿党的组织497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504
第二十二章 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516
第一节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516
第二节 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530
第三节 其他配套改革和“六五”“七五”计划的制定实施535
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551
第一节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551
第二节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555
第三节 加强法制建设567
第七编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1992年1月至2009年12月)579
第二十四章 深化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79
第一节 学习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579
第二节 改革企业产权制度584
第三节 深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591
第四节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603
第五节 逐步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613
第六节 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625
第二十五章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643
第一节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643
第二节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658
第三节 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667
第二十六章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676
第一节 政治文明建设676
第二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697
第三节 法制建设707
第四节 深化精神文明建设718
第五节 纪念刘少奇诞辰百周年和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29
第二十七章 加快发展步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735
第一节 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735
第二节 坚持投资拉动和开放驱动 实施项目工程与招商引资战略742
第三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提升区位优势746
第四节 兴工强县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753
第五节 强农富民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763
第六节 实施开发带动战略 加快城镇化进程770
第七节 创建旅游强县 大力发展旅游业782
第八节 跻身全国百强县 加速挺进五十强787
附录795
一、中共宁乡县地方组织历届领导成员名录795
二、中共宁乡县地方组织历届书记简历805
后记823
第一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7月至1949年10月)3
第一章 中共宁乡县地方组织的孕育3
第一节 宁乡人民受压迫剥削和掠夺的状况3
一、军阀和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3
二、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掠夺5
第二节 何叔衡及其革命家庭6
一、从清末秀才到党的一大代表6
二、影响带动亲人投身革命10
第三节 “宁乡四髯”执教云山学校传播新思想12
一、谢觉哉教育学生破旧立新12
二、姜梦周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15
三、王凌波身教重于言教17
四、培养大批革命人才19
第四节 “甲师”与玉潭学校的革命活动22
一、“甲师”的建立及革命活动22
二、玉潭学校对刘少奇的影响24
第二章 中共宁乡县地方组织的建立及在大革命时期27
第一节 中共宁乡县地方组织的建立和国共合作的实现27
一、宁乡第一个党支部——“宁觉”的建立27
二、宁乡县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29
三、帮助建立国民党宁乡县直属支部30
四、通过联合阵线开展革命斗争30
第二节 领导工农运动32
一、领导以行业工人为主体的工人运动32
二、建立与发展农民协会35
三、一切权力归农会40
四、农会领导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45
第三节 发动武装斗争49
一、建立工农武装 反击许克祥部49
二、沩山起义52
第三章 中共宁乡县地方组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57
第一节 坚持武装斗争57
一、支援秋收起义57
二、建立湘中游击总队59
三、领导红二师的斗争59
第二节 革命低潮时的顽强斗争66
一、两度恢复党的活动66
二、不屈服于屠杀和识破自首阴谋68
三、巧用“宁案”制顽敌73
四、创办革命刊物——《沩风》76
第四章 中共宁乡县地方组织在全国抗日战争时期79
第一节 发展党组织 开展地下斗争79
一、重建宁乡县党组织和县工委西迁79
二、在白色恐怖中开展革命斗争81
第二节 开展抗日救亡84
一、多种形式宣传发动抗日84
二、支援抗战前线86
三、党在国民党第七十军中建立“云干班”93
第三节 夺取抗战胜利95
一、民众奋起反对侵略和贪官污吏95
二、同仇敌忾 抗击日军99
三、“湘抗会”与南下支队的联系105
四、银花桥洽降 抗战取得最后胜利106
第五章 中共宁乡县地方组织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09
第一节 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109
一、恢复与发展党组织109
二、建立宗一“特支”111
第二节 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114
一、反抽丁、反饥饿114
二、打入乡政权和策反自卫队116
三、声援长沙学生运动117
四、组织学会夜校农会和工人罢工119
第三节 发动黄唐起义122
一、起义准备122
二、智袭黄材警察所大沩乡公所和唐市警察分驻所124
三、建立湘中第一支队129
四、湘中第一支队的四次重要战斗133
五、建立湘中第三支队135
第四节 迎接宁乡解放138
一、迎接人民解放军南下向邵阳进军138
二、建立武工队和纠察队139
三、宁乡解放140
第二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1949年10月至1956年9月)145
第六章 执政后的宁乡县地方党组织建设145
第一节 中共宁乡县委和区乡党组织的建立145
一、“南北会师”145
二、建立县区乡党组织146
第二节 整顿党的组织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147
一、解放初期的整党整风147
二、开展“李四喜思想”的讨论149
三、发展党的组织150
四、培养新干部151
五、开展“三反”斗争152
第三节 建立群团组织154
一、建立县总工会154
二、建立团县委155
三、建立县妇女联合会156
第七章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158
第一节 建立人民政权158
一、建立县区人民政府158
二、建立地方人民武装和司法机关161
三、废除保甲制度建立乡村人民政权162
四、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64
第二节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166
一、筹粮支前166
二、清匪反霸和减租退押168
三、镇压反革命和取缔反动会道门170
四、开展抗美援朝运动173
五、开展“五反”运动176
第八章 进行新民主主义改革与建设178
第一节 改革土地制度178
一、土地改革178
二、土地改革复查182
三、查田定产与定权发证184
第二节 其他改革188
一、实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188
二、禁毒禁赌禁娼 扫除社会恶习189
三、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建设191
第三节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4
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194
二、工业商贸的恢复和发展196
三、建立供销合作社搞活流通198
四、建立信用合作社搞活农村金融200
第九章 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202
第一节 开展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202
一、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202
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204
三、抗击1954年特大洪灾209
四、参加洞庭湖堤垸工程建设211
第二节 贯彻总路线和实行粮食统购统销214
一、学习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14
二、实行粮食统购统销216
第三节 开展社会主义改造218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18
二、张鹤亭向毛泽东汇报宁乡农业合作化情况222
三、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23
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25
五、对水上运输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28
第十章 社会主义改造中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230
第一节 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和中共宁乡县第一次代表大会230
一、推行党课制230
二、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232
三、中共宁乡县第一次代表大会234
第二节 干部审查与内部肃反236
一、干部审查236
二、内部肃反237
第三节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39
一、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239
二、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1
三、成立县人民政协243
四、加强司法工作244
第三编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时期(1956年9月至1966年5月)249
第十一章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249
第一节 开展党内整风和反右派斗争249
一、学习贯彻党的八大精神249
二、党内整风251
三、反右派斗争253
第二节 民主整社、“反资”斗争和中共宁乡县第一届二次代表大会254
一、民主整社254
二“反资”斗争258
三、中共宁乡县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260
第十二章 贯彻总路线和开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62
第一节 学习宣传总路线和开展“大跃进”运动262
一、学习宣传总路线262
二、农业“大跃进”264
三、工交“大跃进”270
四、文教卫事业“大跃进”275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278
一、建立人民公社278
二、兴办公共食堂282
三、实行军事化的劳动组织283
第三节 “五风”错误284
一、“五风”之灾284
二、谢觉哉回宁乡对“五风”的批评288
第四节 “反右倾”和新“三反”291
一、“反右倾”斗争291
二、推行“插红旗拔白旗”293
三、农村新“三反”运动294
四、中共宁乡县第二次代表大会296
第十三章 调整国民经济和各项关系298
第一节 刘少奇在宁乡蹲点调查298
一、艰苦深入的蹲点调查298
二、对纠正“五风”错误的一系列指示301
第二节 开展生产自救307
一、统一对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程度的认识307
二、解散公共食堂308
三、放宽政策下拨自留地310
四、开放集市贸易311
五、大力救治“三病”和防治血吸虫病312
第三节 调整国民经济和教育事业315
一、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315
二、大办农业大办粮食317
三、恢复发展养猪业320
四、精减职工和城镇人口321
五、调整教育事业323
六、“二五”计划和调整国民经济的结果324
第四节 调整其他关系326
一、传达贯彻中央七千人大会精神326
二、整风整社327
三、甄别平反331
第十四章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四清”)运动和反“修”防“修”333
第一节 贯彻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和开展“社教”333
一、开展“面上社教”(“四清”)运动333
二、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五反”运动338
三、开展系统社会主义教育(高标准“四清”)运动339
第二节 反“修”防“修”343
一、反“修”防“修”教育343
二、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345
三、学习毛泽东著作群众运动346
四、学习雷锋 学习李定国348
第四编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时期(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353
第十五章 全面开展“文化大革命”353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在全县展开353
一、评“三家村”和批“小邓拓”353
二、红卫兵运动与破“四旧”355
三、派性泛滥与“文攻武卫”357
四、各级党组织瘫痪359
第二节 “三支两军”和建立县革命委员会360
一、实行“三支两军”360
二、建立“三结合”的县革命委员会361
第三节 抗灾与战备363
一、战胜1969年特大洪灾363
二、加强战备366
第四节 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和中共宁乡县第三次代表大会369
一、建立党的核心小组与整党建党369
二、中共宁乡县第三次代表大会371
第五节 开展“斗批改”运动372
一、学习宣传党的九大精神372
二、开展“革命大批判”373
三、清理阶级队伍375
四、干部教师职工复员376
五、开展“一打三反”运动377
六、创办五七干校378
七、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79
八、教育卫生“革命”382
第十六章 “文化大革命”的反复和终结386
第一节 “批陈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386
一、“批陈整风”与“批林整风”386
二、学习宣传党的十大精神389
三、“批林批孔”运动与派性的再起390
第二节 进行全面整顿及其反复392
一、1975年的全面整顿392
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394
三、“三五”“四五”计划的实施395
四、人民群众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和“文化大革命”结束396
第五编 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1976年10月至1978年12月)401
第十七章 揭批“四人帮”与部分拨乱反正401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401
一、揭批“四人帮”的三大战役401
二、清查与“四人帮”有关的人和事404
第二节 部分领域的拨乱反正与中共宁乡县第四次代表大会406
一、恢复国家机关正常活动406
二、整顿领导班子407
三、教育工作开始步入正轨409
四、科技文化卫生工作全面发展411
五、中共宁乡县第四次代表大会413
第十八章 在徘徊中前进415
第一节 学大寨学大庆运动415
一、农业学大寨运动415
二、工业学大庆运动418
三、财贸“双学”运动420
第二节 学习宣传党的十一大精神421
一、学习宣传党的十一大精神421
二、部分“左”的思想和政策仍在延续422
第三节 工农业生产大发展和迎接历史的伟大转折424
一、农业生产大丰收424
二、工业生产大增长426
三、送售国家肥猪全国第一位428
四、“五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431
五、迎接历史性伟大转折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