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上 全3卷 修订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上 全3卷 修订本
  • 郭延礼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702010513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42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6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上 全3卷 修订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觉醒·蜕变·开放——中国近代文学的宏观审视1

第一编 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文学(1840—1873)3

概说3

第一章 近代文学的开山祖:龚自珍8

第一节 龚自珍的叛逆性格及其启蒙主义思想8

第二节 龚自珍的文学思想17

第三节 龚自珍绚丽多彩的诗歌26

第四节 龚诗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33

第五节 龚自珍别具一格的文38

第六节 龚自珍的词43

第七节 龚自珍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46

第二章 政治家的文学活动:魏源和林则徐的诗文50

第一节 魏源的生平与文学思想50

第二节 魏源的诗歌55

第三节 魏源的散文62

第四节 林则徐的诗歌67

第五节 林则徐的塞外风光之作和他的《回疆竹枝词》75

第六节 林则徐诗的艺术风格80

第三章 粤闽桂三诗人:张维屏、张际亮和朱琦85

第一节 张维屏及其诗风的转变85

第二节 张维屏反殖爱国诗的光辉成就90

第三节 张际亮的潦倒一生及其诗歌创作95

第四节 朱琦的诗与鸦片战争100

第四章 名震东南的姚燮104

第一节 姚燮的生平和创作104

第二节 姚燮的诗歌(上)110

第三节 姚燮的诗歌(下)116

第四节 姚燮的《疏影楼词》121

第五节 姚燮对词曲的研究和《红楼梦》评论127

第五章 江苏三诗人:陆嵩、鲁一同和贝青乔135

第一节 陆嵩蕴含着时代内容的诗歌135

第二节 鲁一同的诗歌139

第三节 贝青乔和他的《咄咄吟》144

第六章 近代宋诗运动及其代表性诗人152

第一节 宋诗运动及其理论152

第二节 宋诗派中的优秀诗人郑珍157

第三节 宋诗派的主要诗人何绍基、邓显鹤和莫友芝163

第七章 太平天国的文学活动172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和文学主张172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文学活动178

第三节 洪秀全、洪仁玕等人的诗歌183

第八章 太平天国革命阵营外的两位诗人:金和与江湜189

第一节 金和的政治态度及其文学创作189

第二节 金和诗的时代内容192

第三节 金和的长篇叙事诗196

第四节 金和诗歌的讽刺艺术203

第五节 江湜的《伏敔堂诗录》208

第九章 壮、蒙、回族四诗人217

第一节 壮族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诗人郑献甫217

第二节 蒙古族第一位女诗人那逊兰保223

第三节 蒙古族著名诗人古拉兰萨228

第四节 回族诗人马之龙230

第十章 蒋春霖和近代初期的词236

第一节 近代初期词概况236

第二节 词中的爱国主义245

第三节 杰出的词人蒋春霖251

第四节 满族女词人之冠:顾太清(西林春)257

第五节 常州派的后劲:庄棫和谭献266

第六节 闺秀中的奇才:吴藻272

第十一章 近代桐城派散文282

第一节 近代桐城派散文的发展与终结282

第二节 近代初期桐城派代表作家:梅曾亮、姚莹和吴敏树288

第三节 曾国藩和桐城派的“中兴”301

第四节 近代中期桐城派代表作家:曾门四弟子和郭嵩焘316

第五节 近代后期桐城派代表作家:贺涛、马其昶、姚氏兄弟及其他336

第十二章 近代初期的小说341

第一节 侠义、狭邪小说的嬗变341

第二节 俞万春及其《荡寇志》345

第三节 渗透着人民审美情趣的长篇《三侠五义》355

第四节 满族著名小说家文康和他的《儿女英雄传》363

第五节 写优伶和妓女的长篇:《品花宝鉴》、《青楼梦》和《花月痕》374

第六节 近代初期的文言短篇小说385

第十三章 蒙古族杰出的小说家尹湛纳希395

第一节 尹湛纳希的生活与创作395

第二节 反映漠南蒙古贵族青年爱情生活的名著《一层楼》和《泣红亭》398

第三节 蒙古族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青史演义》406

第四节 开创了蒙古族小说创作的新纪元413

第十四章 近代初期的戏剧419

第一节 古典戏剧的衰落与近代戏剧的变化419

第二节 黄燮清的生活与创作425

第三节 黄燮清的《倚晴楼七种曲》430

第四节 黄燮清剧作的思想和艺术440

第五节 反传统的创新精神:《空山梦》445

第六节 传统中的回旋:《坦园六种曲》448

第七节 刘清韵及其《小蓬莱仙馆传奇》452

第八节 一出具有悲剧色彩的闹剧:《招隐居》459

第十五章 刘熙载和他的《艺概》466

第一节 刘熙载的生平和著述466

第二节 刘熙载的文艺思想469

第三节 刘熙载的美学思想475

第四节 刘熙载的创作论与批评论484

第十六章 新旧交替的文学理论494

第一节 近代初期的文学理论概况494

第二节 包世臣和蒋湘南的文学思想497

第三节 林昌彝的《射鹰楼诗话》及其他508

第四节 方东树的《昭昧詹言》515

第五节 谭献的词论及其他522

第六节 梁廷枏的《藤花亭曲话》527

第七节 蒙古族文学批评家哈斯宝533

第二编 资产阶级维新时期的文学(1873—1905)545

概说545

第十七章 走向世界的诗人黄遵宪559

第一节 黄遵宪的生平和创作活动559

第二节 黄遵宪的文化思想和诗歌理论566

第三节 黄遵宪的诗歌创作586

第四节 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596

第五节 黄遵宪与民歌609

第六节 黄遵宪诗歌的艺术特色618

第十八章 康有为、谭嗣同及其他新派诗人627

第一节 康有为的诗歌创作628

第二节 康有为的海外诗644

第三节 康有为的审美理想和康诗的艺术风格656

第四节 谭嗣同的诗歌663

第五节 谭嗣同诗的艺术个性676

第六节 夏曾佑、蒋智由及其他682

第七节 华侨诗人丘炜萲694

第十九章 台湾诗坛及丘逢甲699

第一节 甲午战争前后的台湾诗坛699

第二节 台湾杰出的爱国诗人丘逢甲704

第三节 丘逢甲诗的艺术特色717

第四节 台湾爱国诗人许南英和施士洁729

第五节 台湾沦陷时期的三大诗人:连横、胡殿鹏、林资修736

第六节 游宦诗人林鹤年和词人张景祁743

第二十章 近代文学革新运动的主将梁启超750

第一节 梁启超的生平与创作750

第二节 梁启超的文学革新活动及其特点755

第三节 梁启超的新体散文776

第四节 梁启超的诗歌、小说、戏剧和翻译788

第五节 梁启超后十年的文学和美学研究806

第六节 梁启超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828

第二十一章 满族诗人爱新觉罗·宝廷及其他834

第一节 满族诗人宝廷、盛昱834

第二节 蒙古族诗人延清841

第三节 壮族诗人黄焕中及其他846

第四节 白族诗人赵藩854

第五节 藏族诗人米庞嘉错和他的《国王修身论》858

第二十二章 从散文新变到近代白话文热潮862

第一节 散文改革的先声862

第二节 近代报章政论体的开拓者:王韬868

第三节 王韬的游记散文及其他876

第四节 “新文体”的前奏:康有为、谭嗣同的散文887

第五节 近代白话文热潮897

第二十三章 近代小说的繁荣与“小说界革命”908

第一节 近代小说的繁荣909

第二节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闪光917

第三节 近代中期的小说理论927

第二十四章 李宝嘉的小说及其文学活动947

第一节 李宝嘉的文学生涯947

第二节 《官场现形记》:晚清官场的百丑图951

第三节 《文明小史》和其他小说961

第四节 《庚子国变弹词》及其他975

第五节 李宝嘉的讽刺艺术981

第二十五章 吴沃尧的小说创作989

第一节 吴沃尧的创作及其文学思想989

第二节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998

第三节 《九命奇冤》、《恨海》、《新石头记》1009

第四节 历史小说《痛史》及其他1026

第五节 吴沃尧的短篇小说1033

第六节 吴沃尧小说艺术的新进展1037

第二十六章 刘鹗和他的《老残游记》1043

第一节 刘鹗: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1043

第二节 哭泣与醒世:《老残游记》的创作意向1050

第三节 刘鹗的艺术化身:老残1063

第四节 《老残游记》的艺术特色1068

第五节 《老残游记》续集、外编及其他1076

第二十七章 近代中期的其他小说1084

第一节 《海上花列传》及其他吴语小说1084

第二节 《负曝闲谈》和《冷眼观》1097

第三节 连梦青及其《邻女语》1100

第四节 岭南羽衣女士与《东欧女豪杰》1106

第五节 《苦社会》及其他1111

第六节 王韬的文言小说1117

第二十八章 “同光体”及其他诗派1129

第一节 “同光体”的由来及其诗风1129

第二节 “同光体”的代表作家:陈三立、沈曾植和郑孝胥1134

第三节 “同光体”的诗评家陈衍1142

第四节 “同光体”派的其他诗人1148

第五节 汉魏六朝诗派诗人王闿运及其他1153

第六节 中晚唐诗派与樊增祥、易顺鼎1163

第七节 诗僧敬安1168

第八节 刘光第和林旭1173

第二十九章 近代四大词人及常州派词论的发展1181

第一节 本时期的词1181

第二节 近代四大词人之冠:王鹏运1185

第三节 异军突起的文廷式1191

第四节 郑文焯的词1195

第五节 朱祖谋的词作及其词学1199

第六节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1205

第七节 况周颐及其《蕙风词话》1212

第三十章 林纾及近代翻译文学1219

第一节 近代翻译文学的兴起1219

第二节 严复的翻译理论及严译名著1229

第三节 林纾的生平及其文学活动1243

第四节 《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及林译代表作1256

第五节 “林译小说”的评价与影响1265

第三编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1905—1919)1289

概说1289

第三十一章 革命文豪章太炎1306

第一节 章太炎的生平与创作1306

第二节 章太炎的文学思想1312

第三节 章太炎的政论文1331

第四节 传记散文及其他1343

第五节 章太炎的诗歌1353

第三十二章 秋瑾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者的文学活动1369

第一节 秋瑾及其诗歌创作1370

第二节 秋瑾诗词的艺术风格1383

第三节 秋瑾的弹词《精卫石》及其他1394

第四节 邹容与陈天华1405

第五节 周实与宁调元1414

第六节 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1421

第三十三章 南社与柳亚子1424

第一节 南社概况及其文学思想1424

第二节 柳亚子的文学活动和文学思想1436

第三节 柳亚子的诗歌创作1443

第四节 柳亚子诗歌的艺术特色1452

第五节 柳亚子的文1458

第三十四章 南社四大家:陈去病、高旭、马君武、苏曼殊1467

第一节 陈去病的文学创作1467

第二节 高旭的诗歌1474

第三节 马君武的诗歌1482

第四节 诗僧苏曼殊1487

第五节 苏曼殊的小说1498

第三十五章 南社其他重要诗人1510

第一节 三原诗人于右任1510

第二节 黄节与诸宗元1516

第三节 南社女诗人:徐氏姊妹与吕碧城1524

第四节 张光厚与王德钟1543

第三十六章 琳琅满目的少数民族诗歌1548

第一节 壮族诗人农实达和曾鸿燊1551

第二节 蒙古族诗人贺什格巴图和嘎莫拉1558

第三节 蒙古族诗人三多1561

第四节 白族诗人周钟岳和赵式铭1564

第五节 彝族诗人余若瑔1567

第六节 土家族革命诗人温朝钟和席正铭1570

第三十七章 近代政论作家及其他1574

第一节 章士钊的逻辑政论1574

第二节 黄远庸1579

第三节 单士厘和她的国外纪游1586

第三十八章 曾朴和他的《孽海花》1602

第一节 曾朴的生平与创作1602

第二节 19世纪后30年社会生活的缩影1608

第三节 《孽海花》的艺术成就1622

第四节 曾朴与法国文学1628

第三十九章 资产阶级革命小说家黄世仲及其他1636

第一节 黄世仲的文学活动及其小说理论1636

第二节 黄世仲的代表作《洪秀全演义》1647

第三节 黄世仲的其他小说1656

第四节 《六月霜》与《黄绣球》1669

第五节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几部小说1676

第六节 短篇小说的新成就1688

第四十章 鸳鸯蝴蝶派及其他1696

第一节 关于鸳鸯蝴蝶派1696

第二节 徐枕亚与《玉梨魂》1705

第三节 李定夷和吴双热1718

第四节 包天笑和周瘦鹃1722

第五节 黑幕、侦探和武侠小说1728

第四十一章 20世纪初期(1900—1919)的女性文学1733

第一节 20世纪初期的女性小说家群1734

第二节 20世纪初期的女性翻译文学家群1755

第三节 20世纪初期的女性政论文学家群1769

第四节 南社女性作家群1779

第五节 20世纪初期女性文学的新特点1800

第四十二章 近代戏剧界革命与话剧的诞生1809

第一节 近代戏剧界革命1809

第二节 汪笑侬与京剧改良1818

第三节 川剧改良公会、易俗社及其他1827

第四节 地方戏的繁荣与京剧的兴盛1835

第五节 早期话剧1844

第四十三章 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前的翻译文学1856

第一节 本时期的翻译文学概况及其主要特点1856

第二节 苏曼殊、马君武和辜鸿铭1871

第三节 周桂笙和徐念慈1888

第四节 陈景韩、包天笑和周瘦鹃1896

第五节 伍光建、吴梼和曾朴1907

第六节 周氏兄弟及其他1912

第四十四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理论1927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小说理论1927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戏剧理论1944

第三节 吴梅的戏曲研究1957

第四节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1967

第四十五章 王国维的文学批评1979

第一节 王国维的文学生涯1979

第二节 《〈红楼梦〉评论》1989

第三节 《人间词话》1997

第四节 《宋元戏曲史》2007

第五节 王国维的美学观2018

结束语 近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的历史联系2033

人名索引2047

主要研读书目2086

修订本后记20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