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矿区生态安全法治建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我国矿区生态安全法治建设](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4584991.jpg)
- 王莉著作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7848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矿区-生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国矿区生态安全法治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问题缘起1
二、研究综述4
三、研究意义7
(一)从理论上探求资源开发与矿区生态安全保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7
(二)从制度上为矿区的法治现代化保驾护航8
(三)从立法上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9
四、研究方法和内容10
第一章 生态安全法治的基本理论11
一、生态安全的时代价值11
二、生态安全的内涵诠释13
(一)生态安全的一般解读13
(二)生态安全的法律解读15
三、生态安全的保障机制19
四、生态安全的法治进路21
(一)法律价值的调整21
(二)生态安全权利的确认23
(三)生态安全立法的供给24
五、环境管理转型是生态安全实现之根本26
(一)生态安全需要环境管理走向环境治理26
(二)环境治理一体化模式的要求29
(三)环境治理市场化与社会化的要求30
第二章 我国矿区资源开发的现状34
一、矿区资源被无序开发34
(一)矿区饮用水污染35
(二)矿区土壤污染36
(三)矿区固体废弃物污染37
二、矿区资源被无偿开发38
三、矿区资源被反复开发42
(一)土地沙化和石漠化严重43
(二)水土流失加剧45
(三)生物多样性丧失46
四、矿区资源过度开发对农业生产造成恶劣影响47
(一)矿区耕地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土壤肥力下降47
(二)矿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影响粮食安全49
(三)矿区林地资源过度开发制约林业生产50
(四)矿区草地资源过度开发限制畜牧业发展51
五、矿区资源开发对矿区居民利益的损害52
(一)对矿区居民财产权利的侵害53
(二)对矿区居民健康权、生命权的侵害54
(三)对矿区居民环境权利的侵害56
第三章 我国矿区生态安全法治的制度障碍59
一、我国矿区生态安全的制度概览59
二、我国矿区生态安全的法治障碍及因由62
(一)法治障碍63
(二)法治实施障碍65
三、破解我国矿区生态安全法治制度障碍的制度进路68
(一)良法生成68
(二)良法的良好实施72
第四章 资源开发生态安全法治的考察和借鉴77
一、国外资源开发生态安全的立法考察77
(一)美国西部矿区生态安全立法77
(二)日本北海道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立法84
(三)以色列对荒漠地区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立法90
二、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立法93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及发展93
(二)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反思96
三、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比较借鉴102
(一)立法先行103
(二)重视规划的龙头作用103
(三)建立强有力的专门开发管理机构104
(四)有关法律政策相配套协调104
第五章 我国矿区生态安全法治的理论分析105
一、矿区生态安全法治的理论渊源105
(一)哲学基础:生态主义伦理观105
(二)经济根源:公共物品理论和资源价值理论109
(三)制度动因:环境正义和公共利益保护理论117
二、法治在矿区治理中的地位127
(一)法治是矿区环境治理的必然选择127
(二)法治是矿区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128
(三)法治化是矿区生态安全保障的终极目标130
三、矿区生态安全法治的逻辑基点132
(一)矿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制度的无序构建与无效运行132
(二)保障制度有序构建并有效运行是制度理性研究的价值133
(三)影响制度理性三对因子的关系梳理134
(四)矿区生态安全制度理性的应然选择138
四、矿区生态安全的法治选择143
(一)法治理念的确立143
(二)法治价值的选择150
(三)法治原则的构建153
第六章 我国矿区生态安全法治的制度体系建构157
一、形成矿区多元共治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157
(一)从单一治理到多元共治的嬗变159
(二)多元共治的特征及优势171
(三)麦肯锡7S模型契合矿区环境治理转型的内生需求174
(四)基于麦肯锡7S模型中国矿区环境治理体系建构的制度框架182
二、建立矿区生态安全的预警机制195
(一)划定矿区生态保护红线196
(二)建立、健全矿山环境监测制度202
(三)完善矿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206
三、完善矿区生态补偿机制209
(一)多方筹集矿区生态补偿资金210
(二)制定科学的矿区生态补偿标准220
(三)建立矿区生态补偿法律责任机制221
四、完善矿区生态修复制度222
(一)矿区生态修复的制度检视224
(二)矿区生态修复制度的完善框架227
五、积极参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232
(一)企业环境评价制度的立法及实践现状233
(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235
(三)我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完善的对策建议241
六、推进矿区生态损害的社会化救济250
(一)矿区生态损害社会化救济的动因250
(二)矿区生态环境损害社会化救济的方式253
主要参考文献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