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绿色基础设施与矿区再生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绿色基础设施与矿区再生设计
  • 廖启鹏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9130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矿区-生态恢复-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绿色基础设施与矿区再生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1.1可持续发展1

1.1.2新型城镇化2

1.1.3“城市双修”4

1.1.4绿色矿山5

1.2相关概念辨析7

1.2.1绿色基础设施相关释义7

1.2.2废弃矿区的相关概念13

1.3相关基础理论20

1.3.1环境美学20

1.3.2恢复生态学理论27

1.3.3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理论34

1.4研究意义37

第2章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综述39

2.1绿色基础设施国内外研究综述39

2.1.1国外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论综述39

2.1.2国内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论综述48

2.2棕地国内外研究综述51

2.2.1棕地的缘起51

2.2.2棕地再生的兴起与发展52

2.3废弃矿区国内外研究综述55

2.3.1废弃矿区再生的兴起55

2.3.2国内外废弃矿区再生研究现状55

2.4废弃矿区再生实践研究59

2.4.1国外案例59

2.4.2国内案例71

2.4.3案例综述80

第3章 废弃矿区现状资源识别、评估与再生模式83

3.1废弃矿区现状资源调查83

3.2废弃矿区景观资源价值评价84

3.2.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84

3.2.2根据判断值设定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84

3.2.3废弃矿区景观再生价值评价指标的权重的合成和总排序88

3.2.4废弃矿区景观资源价值的计算90

3.3废弃矿区再生模式90

3.3.1恢复型开发模式91

3.3.2初级开发模式93

3.3.3深度开发模式97

3.3.4小结103

第4章 废弃矿区再生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可行性研究105

4.1宏观层面可行性研究107

4.1.1宏观层面绿色基础设施的界定107

4.1.2实施层面的可行性107

4.2城市尺度可行性研究108

4.2.1城市尺度绿色基础设施的界定108

4.2.2城市绿色空间的缺失109

4.2.3城市两类基础设施协同发展111

4.2.4废弃矿区成为两者融合的切入点112

4.3场地尺度可行性研究112

4.3.1场地尺度绿色基础设施的界定112

4.3.2场地尺度废弃矿区的可行性分析112

第5章 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的方法114

5.1建立绿色基础设施为先导的主动性114

5.2建立生态和环境保护体系117

5.2.1保护生态敏感区117

5.2.2修复废弃地118

5.3构建城乡统筹的绿色融合体系125

5.3.1构建多样化的城乡绿色融合体系125

5.3.2建设融合多种形式和功能的绿道127

第6章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废弃矿区再生设计方法131

6.1自然过程导向下的设计方法132

6.1.1自然过程引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133

6.1.2自然过程引入废弃矿区景观再生设计138

6.2“海绵体”理念导向下的设计方法145

6.2.1“海绵体”理念与废弃采石场相结合的可行性147

6.2.2适用于“海绵体”理念的采石场特征研究147

6.2.3低影响开发150

6.2.4海绵城市152

6.2.5结语165

6.3矿区地域文化传承与设计方法165

6.3.1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166

6.3.2废弃矿区景观再生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方法研究166

6.4大地艺术方法运用与废弃矿区再生设计178

6.4.1大地艺术的概念179

6.4.2大地艺术表现手段179

6.4.3废弃矿区景观再生中大地艺术设计方法180

6.4.4结语189

6.5废弃矿区聚落生态设计190

6.5.1矿区聚落的概念190

6.5.2矿区聚落存在的问题190

6.5.3矿区聚落生态设计方法192

第7章 大冶铜绿山矿区再生设计198

7.1现状概况及规划范围199

7.1.1现状概况199

7.1.2规划范围200

7.2旅游资源研究201

7.2.1大冶旅游业发展分析201

7.2.2规划区旅游资源分析202

7.2.3铜绿山旅游资源评价与分类205

7.3基地现状认知206

7.3.1高程分析206

7.3.2坡度分析207

7.3.3用地适宜性评定208

7.3.4土地利用现状209

7.3.5现状道路分析210

7.3.6现状水系分析211

7.3.7现状景观资源分析212

7.3.8现状工矿企业分布213

7.3.9现状受损资源分析214

7.3.10现状村庄分布215

7.3.11旅游开发安全风险评价217

7.4项目定位220

7.4.1总体定位220

7.4.2产业定位221

7.4.3功能组成222

7.4.4发展目标222

7.4.5主导战略223

7.5空间布局及项目体系224

7.5.1空间布局规划224

7.5.2项目体系构筑225

7.6专项规划226

7.6.1旅游产品体系规划226

7.6.2风景游览规划229

7.6.3土地利用规划230

7.6.4交通系统规划232

7.6.5绿地系统规划233

7.7拆迁安置234

7.7.1村庄综合评价及规划235

7.7.2居住用地及村庄安置规划240

7.8生态修复专项241

7.8.1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241

7.8.2矿山生态修复考核指标242

7.8.3铜绿山及石嘴山生态修复设施243

7.8.4生态修复范围244

7.8.5生态修复区划引导244

7.9石嘴山矿区景观设计245

7.9.1现状分析245

7.9.2功能分区及总平面规划设计247

7.9.3道路交通设计248

7.9.4服务设施规划249

7.9.5植物配置250

7.9.6分区设计251

7.9.7“海绵体”理念下的修复设计256

7.9.8废弃工业设施改造268

参考文献273

附录一289

《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宪章》289

《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294

《国家矿山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296

附录二309

后记3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