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思想文化十八讲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茂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978750686648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70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593页
- 主题词:思想史-中国-文集;文化史-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思想文化十八讲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 中国宗教文化的内容和意义3
一、主要内容3
二、中国宗教概况4
三、美国宗教概况5
四、宗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7
五、宗教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20
第二讲 宗教的定义27
一、国内流行的通俗解释27
二、宗教的科学定义38
三、宗教的人学定义40
四、宗教的神学定义50
五、马克思的宗教观52
第三讲 祖先崇拜62
一、祖先崇拜的基础62
二、原始社会的祖先崇拜63
三、夏朝的祖先崇拜66
四、商朝的祖先崇拜67
五、周朝的祖先崇拜69
六、黄帝崇拜是我国古代祖先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76
七、祖先崇拜的原因87
第四讲 儒家的“天命”观96
一、儒家“天命”观的渊源96
二、孔子的“天命”观97
三、孔子“天命”观的特点107
四、墨子的“非命”论109
五、孔子“天命”观对古代中国人信念的影响113
六、儒家“天命”观的神学化119
七、儒家“天命”观的形而上学化124
八、儒家“天命”观的意义133
第五讲 阴阳五行说的宗教化139
一、阴阳说139
二、五行说142
三、“五德终始”说143
四、“五帝”崇拜146
五、太一神147
六、董仲舒“天人感应”论149
第六讲 道教165
一、道教概况165
二、道教的渊源168
三、道教的产生173
四、道教的发展177
五、道教的兴盛179
六、王重阳与全真道182
第七讲 佛教的传入及其中国化189
一、佛教概况189
二、佛教传入中国193
三、佛教的流传197
四、佛教的中国化198
五、佛教思想的中国化200
第八讲 中国佛教宗派209
一、唐代佛教繁荣的条件209
二、三论宗210
三、天台宗213
四、唯识宗217
五、华严宗223
六、禅宗228
七、其他主要佛教宗派233
八、中国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235
第九讲 信仰及其产生242
一、信仰的定义242
二、信仰是天人合一的综合表现246
三、信仰产生的路径253
四、人性信255
五、缺乏——信仰产生的事实的前提条件264
六、缺乏感——信仰产生的心理原因270
七、信念和信赖——信仰自觉与建立的标志275
八、自信心和满足感——信仰的功能276
第十讲 信仰的发展279
一、信仰发展的理性原因279
二、本能信仰283
三、迷信284
四、理智信仰(信念)289
五、理性信仰(信念)293
六、“天”的信仰297
第十一讲 中国古代关于“信仰”的观念301
一、古代汉语中“信”字的五种意义301
二、古代汉语中“仰”字的意义308
三、“信仰”的意义310
第十二讲 “神”是什么315
一、认识“神”概念意义的方法315
二、“超人间超自然”的意义316
三、人们所意识到的“神”318
四、“神”概念的定义322
第十三讲 神存在的证明327
一、讨论神存在问题的意义327
二、证明神存在的方法328
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神存在的朴素论证332
四、本体论证明333
五、现象论证明337
六、墨子对鬼神存在的证实340
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关于“神”的观念348
一、“神”是“道”的人格化348
二、“神”(“天”)的地位350
三、中西“神”论的异同359
四、对“天”(“神”)的理性理解363
五、古代中国“神”(天)论的特点379
第十五讲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神学395
一、周人对殷人“上帝”观念的改造395
二、先秦儒家对周人天人关系观念的理性改造403
三、王充对两汉宗教思想的批评410
四、宋明理学家以“道”“拒神怪”“绝神奸”420
五、中国古代宗教思想没有走向神学的思想原因434
第十六讲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特点441
一、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一般特点441
二、“道”的信念占主导地位452
三、“敬道”礼仪466
四、墨子“天志”“鬼神”思想的世俗功利化473
五、“神道设教”483
六、古代中国宗教文化特点的现代意义497
第十七讲 培育和弘扬宗教精神504
一、外来宗教中国化的必要性504
二、中国文化宗教化的限度509
三、贺麟论“宗教精神”512
第十八讲 信仰与诚信525
一、信仰与诚信的关系525
二、出现了“诚信”问题528
三、何谓“诚信”529
四、“诚”是诚信的基础534
五、“诚信”的办法:从我做起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