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科学概论 3 生命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自然科学概论 3 生命科学
  • 陆建身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061686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89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科学概论 3 生命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生命1

一、生物和非生物的联系和区别1

二、现代生命观2

(一)根据生命形态的表面特征归纳的生命定义2

(二)从生命物质的微观构成的共性来概括生命定义2

(三)生态学的生命观2

(四)生物物理学的生命观3

第二节 生命科学概述4

一、生命科学的地位4

二、生命科学与人类5

三、生命科学的发展和趋势6

四、生命科学的分科7

(一)个体生物学科7

(二)基础性研究学科8

(三)综合性新兴学科8

复习思考题9

第二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10

第一节 生命的元素10

第二节 生命的分子组成11

一、基本无机物11

(一)水11

(二)无机盐11

二、基本有机物12

(一)糖类12

(二)脂类14

三、生物大分子15

(一)蛋白质16

(二)核酸19

复习思考题26

第三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28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28

第二节 细胞的结构29

一、细胞的大小和形态30

二、细胞的观察和研究方法31

(一)固定法和活体观察法32

(二)光学显微镜观察32

(三)电子显微镜观察33

(四)细胞分级分离法33

(五)细胞培养法34

三、细胞的基本构造35

(一)细胞膜35

(二)细胞质37

(三)细胞核43

第三节 细胞的增殖43

一、细胞周期45

(一)DNA合成前的准备期(简称G1期)45

(二)DNA合成期(简称S期)45

(三)有丝分裂准备期(简称G2期)46

(四)有丝分裂期(简称M期)46

二、细胞分裂方式46

(一)直接分裂46

(二)有丝分裂47

(三)减数分裂48

第四节 细胞的分化51

一、动物的组织51

(一)上皮组织51

(二)结缔组织52

(三)肌肉组织53

(四)神经组织54

二、植物组织54

(一)分生组织55

(二)薄壁组织55

(三)保护组织55

(四)机械组织55

(五)输导组织55

复习思考题56

第四章 生物的多样性58

第一节 生物分类概述58

一、生物分类的历史58

二、生物分类的标准59

(一)同源结构59

(二)同功结构59

(三)细胞核的形态59

(四)细胞数59

(五)对称性59

(六)体腔60

(七)胚层60

(八)营养方式60

三、生物分类的等级和物种的命名60

(一)分类的等级60

(二)物种的命名61

四、检索表和分类工具书62

(一)生物分类工具书62

(二)分类检索表62

第二节 生物的类群69

一、病毒和类病毒69

(一)病毒69

(二)类病毒70

二、原核生物界71

(一)细菌71

(二)蓝藻72

(三)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73

三、真菌界75

四、植物界77

(一)藻类植物78

(二)苔藓植物79

(三)蕨类植物80

(四)种子植物81

五、动物界85

(一)原生动物门86

(二)腔肠动物门87

(三)扁形动物门87

(四)线形动物门88

(五)环节动物门88

(六)软体动物门89

(七)节肢动物门90

(八)棘皮动物门90

(九)脊索动物门91

复习思考题97

第五章 生物的代谢98

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98

一、新陈代谢98

二、酶99

(一)酶的催化特性99

(二)影响酶作用的主要因素100

第二节 能量与生命100

一、高能化合物ATP101

二、生物氧化102

(一)糖酵解103

(二)三羧酸循环104

(三)电子传递系统105

第三节 光合作用106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107

二、光合作用的条件108

(一)叶绿体和叶绿体色素108

(二)光109

(三)二氧化碳和水109

三、光合作用的机理110

(一)光反应110

(二)暗反应111

复习思考题112

第六章 营养与生存114

第一节 营养物质114

一、糖类114

二、脂肪115

三、蛋白质115

四、水和无机盐116

五、维生素116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117

一、消化管与消化腺117

二、消化与吸收过程118

(一)食物的消化118

(二)食物的吸收121

第三节 循环122

一、心血管系统123

(一)心脏123

(二)血管123

(三)血液124

(四)血液循环127

二、淋巴系统129

(一)组织液与淋巴液129

(二)淋巴循环129

第四节 呼吸129

一、呼吸系统130

(一)呼吸道130

(二)肺131

二、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过程131

(一)呼吸运动132

(二)气体交换与运输132

第五节 排泄134

一、排泄系统的基本结构134

二、尿液的形成136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136

(二)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137

复习思考题138

第七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139

第一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39

一、神经调节139

(一)神经元140

(二)神经冲动的传导141

(三)反射弧141

(四)中枢神经系统143

二、体液调节147

(一)激素的调控的特点147

(二)内分泌腺148

(三)激素的作用过程150

三、自身调节151

(一)渗透压151

(二)内环境酸碱度的变化152

(三)血液中葡萄糖含量152

(四)动物的体温调节153

第二节 植物的调节153

一、植物生长活动的调节153

(一)生长素类154

(二)赤霉素类155

(三)细胞分裂素类156

(四)脱落酸156

(五)乙烯156

二、植物的运动157

(一)向性运动158

(二)感性运动159

第三节 免疫系统160

一、抗体和抗原160

(一)抗原160

(二)抗体161

二、免疫类型162

(一)特异性免疫的分类163

复习思考题164

第八章 动物的行为166

第一节 动物行为概述166

一、动物行为的特性166

(一)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规律性166

(二)具有一定的可变性、适应性和灵活性167

二、动物行为的类型167

(一)按行为的发生分类167

(二)按行为的功能分类168

第二节 趋性、反射、本能和动机行为168

一、趋性行为168

二、反射行为168

三、本能行为169

四、动机行为171

第三节 学习行为172

一、印随行为172

二、模仿行为173

三、习惯化173

四、条件反射行为174

五、操作性条件反射174

六、推理行为175

第四节 争斗行为和防御行为176

一、争斗行为176

二、防御行为178

第五节 繁殖行为180

一、求偶行为180

二、交配与配对行为181

三、双亲抚育行为182

第六节 社群行为183

一、集群行为183

二、序位行为184

三、领域行为185

四、通讯行为186

第七节 觅食行为188

一、搜寻188

二、捕捉188

三、食物处理189

四、贮食行为189

第八节 节律行为与生物钟189

一、节律行为189

(一)昼夜节律189

(二)月运节律189

(三)季节节律190

二、生物钟190

第九节 动物行为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基础190

一、遗传物质与行为190

二、神经系统与行为191

三、激素与行为191

复习思考题192

第九章 生物的繁殖和发育194

第一节 生物的繁殖194

一、无性生殖194

二、有性生殖195

(一)同配生殖196

(二)异配生殖196

(三)卵式生殖197

(四)孤雌生殖197

三、世代交替198

第二节 种子植物的生殖与发育199

一、裸子植物的生殖与发育200

二、被子植物的生殖与发育203

(一)花粉粒和胚囊的形成203

(二)开花和受粉203

(三)花粉萌发和受精204

(四)胚胎发育和果实种子的形成204

第三节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207

一、动物的生殖207

二、动物的发育208

(一)胚胎发育208

(二)胚后发育210

第四节 人类的生殖与发育211

一、人类生殖器官211

(一)男性生殖系统211

(二)女性生殖器官213

二、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217

复习思考题219

第十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220

第一节 孟德尔式遗传220

一、孟德尔及其遗传试验220

(一)孟德尔220

(二)孟德尔的试验221

二、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224

(一)分离定律224

(二)自由组合定律226

(三)孟德尔定律的补充228

三、基因型的表现与环境229

第二节 染色体与遗传230

一、染色体230

(一)染色体的存在状态230

(二)染色体的结构231

(三)染色体和基因的平行行为231

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232

(一)性别决定232

(二)伴性遗传235

三、连锁与互换240

(一)连锁240

(二)不完全连锁——交换241

第三节 基因与遗传242

一、基因概念242

(一)基因的本质242

(二)DNA的复制243

二、基因表达244

(一)转录244

(二)翻译245

三、细胞质遗传248

(一)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248

(二)细胞质遗传的实例248

第四节 变异249

一、染色体变异249

(一)染色体变异的概念249

(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249

二、基因突变252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252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252

(三)突变的生物效应253

第五节 遗传工程254

一、遗传工程简介254

二、遗传工程的操作程序254

(一)外源基因(即目的基因)的制备255

(二)基因运载体的选择255

(三)基因的重组与转化256

三、遗传工程的成就与展望256

第六节 人类的遗传258

一、人类的染色体258

二、人类遗传性状261

(一)血型与遗传261

(二)毛发性状和疾病的遗传264

(三)眼部性状和疾病的遗传264

(四)耳部性状的遗传265

(五)皮肤性状和疾病的遗传265

(六)先天性代谢缺陷与遗传266

三、人类的遗传疾病267

(一)遗传性疾病的概念267

(二)遗传性疾病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268

(三)遗传性疾病的防治269

四、优生与优育271

(一)优生271

(二)优育272

复习思考题273

第十一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275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和历程275

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说275

(一)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阶段275

(二)从有机小分子到有机高分子阶段276

(三)从有机高分子到多分子团聚体阶段276

(四)从团聚体到原始生命诞生276

二、生命的历程276

(一)太古代277

(二)元古代277

(三)古生代278

(四)中生代278

(五)新生代278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证据281

一、胚胎学证据281

(一)生物的单细胞起源281

(二)胚胎发育的顺序性281

(三)海克尔的生物发生律281

二、比较解剖学证据283

(一)痕迹器官283

(二)同源器官283

(三)同功器官284

三、现代生物学证据284

(一)生物化学证据284

(二)分子生物学证据284

(三)免疫学证据285

第三节 科学进化论的建立285

一、拉马克学说286

二、达尔文学说287

(一)人工选择287

(二)自然选择288

第四节 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290

一、新达尔文学说290

二、现代达尔文主义291

(一)突变是进化的主要原料292

(二)种群基因库292

(三)哈德-温伯格定律293

(四)基因频率的改变294

(五)隔离和物种的形成294

(六)物种形成的方式295

(七)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论点296

三、非达尔文主义296

(一)突变大半是“中性”的296

(二)“遗传漂变”在进化中起主导作用297

(三)进化的速率由“中性突变”的速率决定298

复习思考题298

第十二章 生物与环境300

第一节 环境300

一、生物的结构和层次300

二、环境因子概述301

(一)无机环境301

(二)几种重要无机因子的生态意义302

(三)有机环境306

三、生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307

第二节 种群309

一、种群的概念310

二、种群的特征310

(一)种群密度310

(二)种群分布型式310

(三)种群年龄结构311

(四)种群的性比312

(五)出生率和死亡率312

(六)存活曲线313

三、种群变动规律314

(一)J-型增长律314

(二)S-型增长律315

(三)其他种群变动类型317

第三节 群落317

一、群落的种类组成317

(一)组成群落的种类数317

(二)群落种类的科属特征318

(三)种类组成的生态特征318

二、群落结构318

(一)生活型318

(二)分层现象319

(三)水平镶嵌319

(四)时间的变化320

(五)种的生态位320

三、主要群落类型321

(一)极地321

(二)苔原321

(三)针叶林321

(四)温带草原321

(五)温带阔叶落叶林322

(六)荒漠322

(七)热带草原322

(八)赤道雨林322

(九)海洋生物群落323

(十)淡水生物群落323

四、群落的演替323

(一)演替的概念323

(二)演替过程324

(三)演替的基本类型325

第四节 生态系统325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26

(一)非生物环境326

(二)生产者326

(三)消费者326

(四)分解者326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326

(一)能量流动326

(二)物质循环330

三、生物富集332

四、生态平衡333

第五节 人和生物圈334

一、人口增长和生态平衡334

(一)人口的增长334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36

(三)控制人口增长337

二、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338

(一)食物资源338

(二)水资源339

(三)能源340

(四)生物资源340

三、环境污染和防治345

(一)大气污染345

(二)水污染346

(三)土地污染347

(四)噪声污染348

复习思考题349

第十三章 实验351

实验1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351

实验2植物细胞中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鉴定355

实验3果蝇唾液腺细胞巨大染色体的观察357

实验4简单分类表的使用358

实验5酶特性的验证360

实验6绿藻光合作用的验证361

实验7血型的鉴定362

实验8肺活量的测定365

实验9肾上腺素对蟾蜍离体心脏作用的观察366

实验10植物运动实验369

Ⅰ.植物向光性及其形成369

Ⅱ.种子对地心引力的反应370

Ⅲ.植物感震运动及观察叶褥371

实验11动物园内猴群行为的观察372

实验12鼠妇爬迷宫373

实验13少儿生长发育状况的观察和测定375

Ⅰ.体重、身高和下肢骨长度的测定375

Ⅱ.足弓发育情况的检查375

Ⅲ.脊柱发育情况的检查376

Ⅳ.龋齿的检查377

Ⅴ.胸围的测定378

Ⅵ.视力的测定379

Ⅶ.沙眼的检查380

实验14人类性状差异的观察382

实验15团聚体形成的模型385

实验16参观自然博物馆386

实验17生态球的制作和观察386

实验18重金属离子污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