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商标法基本范畴的界定及其制度的体系化解释与改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商标法基本范畴的界定及其制度的体系化解释与改造](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4561196.jpg)
- 刘铁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0893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商标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商标法基本范畴的界定及其制度的体系化解释与改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商标法基本范畴制度体系化:价值、基础与实现1
一、商标法体系化的价值与规则1
(一)商标法体系化的价值2
(二)商标法体系化的规则4
二、商标法体系化的实现基础:确定商标法的基本范畴6
(一)商标法基本范畴的确定依据:商标法的目的6
(二)商标法的目的:商标权、竞争秩序与消费者的保护8
(三)商标法基本范畴的内容12
三、商标法基本范畴制度体系化的实现:解释与改造16
(一)商标法基本范畴制度体系化实现的路径之一:解释16
(二)商标法基本范畴制度体系化实现的路径之二:改造18
第二章 注册体制积弊规制制度的体系化解释与改造22
一、注册体制的界定及其立法表现22
二、注册体制的积弊:商标“抢注”与“囤积”25
三、中国坚持注册体制的根本原因29
(一)注册体制:商标取得体制的主流趋势30
(二)注册体制:中国一贯坚持的商标法制观念32
(三)取得体制的比较:优劣并存33
四、消除“抢注”与“囤积”制度的体系化解释与检讨:依然存在制度空间35
(一)消除“抢注”制度的体系化解释与检讨35
(二)消除“囤积”制度的体系化解释与检讨39
五、制度体系的改造:贯彻可归责性与拟制权利不可转让原则42
(一)根除“抢注”的制度体系改造43
(二)根除“囤积”的制度体系改造44
本章小结46
第三章 商标权保护的本质及其制度的体系化解释与改造48
一、商标纳入知识产权范围的基础48
二、商标权保护的本质52
三、反混淆保护制度的体系化解释59
(一)相似性与混淆可能性关系的重新解释59
(二)商标侵权及其判断的认知心理学解释:遵循记忆扭曲产生的认知机理61
(三)商标近似性判断人为独立的后果:遗漏商标侵权68
(四)相似性作为混淆可能性判断前置性条件的实践:欧盟的经验与困境70
(五)从“是”到“应该”:《商标法》第57条第2项的合理解释78
四、反淡化保护制度的体系化解释、检讨与改造85
(一)中国反淡化制度体系的沿革与现行制度体系的解释85
(二)中国反淡化制度的体系化检讨与改造90
本章小结95
第四章 “商标使用”的性质及其制度的体系化解释与改造97
一、“商标使用”的性质界定99
(一)“商标使用”性质的界定基础:“商标使用”的本质99
(二)“商标使用”的性质:法律问题101
二、“商标使用”在确权与侵权中的地位104
(一)确权中的“商标使用”:隐含或明确的前置性条件104
(二)侵权中的“商标使用”:明确的前置性条件108
三、“商标使用”构成标准的体系化解释112
(一)“商标使用”的类型化113
(二)不同类型“商标使用”的构成标准115
四、“商标使用”制度体系化的检讨120
(一)未统一“商标使用”效果在相同目的制度中的作用120
(二)未将“商标使用”贯彻于商标侵权的全部制度体系123
五、“商标使用”制度的体系化改造128
(一)删除第32条后半句中的“以不正当手段”128
(二)删除第58条以及第57条第4、7项130
本章小结132
第五章 商标侵权抗辩制度的体系化解释与改造134
一、称谓的确定:侵权的阻却事由、权利限制或侵权抗辩134
二、商标侵权抗辩的制度目的:公平竞争与未注册商标利益的保护137
三、商标侵权抗辩制度的体系构成与中国相关制度的体系补造141
(一)商标侵权抗辩制度体系的构成141
(二)我国商标侵权抗辩制度体系化的补造146
四、《商标法》商标侵权抗辩具体制度的体系化解释152
(一)商标先用权制度的体系化解释153
(二)商标的描述性使用与功能性使用抗辩制度的体系化解释157
(三)不赔偿抗辩制度的体系化解释163
本章小结166
第六章 商标共存的界定及其干预制度的体系化解释与改造169
一、商标共存及其类型化170
二、商标共存的应然干预172
(一)协议商标共存的干预:防止混淆可能性173
(二)非协议商标共存的干预:契合相关的制度体系175
三、《商标法》中商标共存干预制度的体系化解释179
(一)协议商标共存干预的制度体系180
(二)非协议商标共存干预的制度体系181
四、商标共存干预制度的体系化检讨与改造183
(一)协议商标共存干预制度体系的检讨与改造183
(二)非协议商标共存干预制度体系的检讨与改造185
本章小结187
参考文献189
(一)英文文献189
(二)英文判例192
(三)中译文献195
(四)中文文献196
(五)中文判例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