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陕西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的陕西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373813.jpg)
- 《当代中国的陕西》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陕西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编3
第二十四章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建设3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前的思想建设3
一、大规模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4
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6
三、发扬延安精神的思想教育8
第二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建设11
一、意义深远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1
二、树立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观念12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开展做“四有”新人的教育活动15
第二十五章 高等学校占优势的教育事业20
第一节 教育事业发展概况20
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立20
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21
第二节 各级各类学校29
一、高等学校29
二、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36
三、普通中等学校38
四、初等学校39
第二十六章 科学事业的发展42
第一节 科学事业发展概况42
一、科学事业发展迅速42
二、科学事业发展中的教训44
第二节 地方科学研究体系和科学普及网的建设45
一、地方科学研究体系和科学普及网的形成45
二、地方农业科学事业的建设47
三、地方医学科学事业的建设49
第三节 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50
一、国防科技在陕西科学事业中的地位50
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两个时期51
三、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成就52
第四节 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工作53
一、高等学校在全省科学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53
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工作发展状况54
三、高等学校的科研成果55
第五节 工业、交通等部门的技术开发57
一、工业、交通等部门中的研究机构57
二、工业、交通等部门的技术开发及其主要成果58
第二十七章 文化事业的建设62
第一节 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62
一、文学艺术蓬勃发展63
二、戏剧艺术百花争妍66
三、电影艺术异军突起68
四、音乐艺术推陈出新69
五、美术之花盛开不衰72
六、群众文化遍地开花73
第二节 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75
一、广播电视事业75
二、新闻出版事业77
第二十八章 卫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81
第一节 卫生事业的发展81
一、建立卫生机构,壮大卫生医疗队伍81
二、积极开展预防保健事业85
三、医药科研取得重大成果86
第二节 体育事业的发展89
第二十九章 得天独厚的文博事业94
第一节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成绩辉煌94
一、制定了保护文物的法令,建立了文物保护管理机构94
二、广泛开展了文物普查工作97
三、对古建筑、革命纪念建筑和石窟寺等进行了大规模整修97
四、配合工农业基本建设,抢救保护了大批文物98
五、加强了文物的征集和收购,严格控制了文物出境99
六、充分发挥文物的教育作用,实现其科研价值100
七、开展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的活动,使大批文物回到人民手中101
第二节 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101
一、藏品丰富、以碑林闻名于世的陕西省博物馆101
二、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博物馆103
第三十章 成绩卓著的考古事业110
第一节 史前考古110
一、旧石器时代考古110
二、中石器时代考古112
三、新石器时代考古112
四、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113
第二节 商周考古114
一、商代铜器和遗址114
二、西周遗址和墓葬115
三、东周遗址和墓葬119
第三节 秦汉考古121
一、秦代遗址和墓葬121
二、汉代遗址和墓葬127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130
第五节 隋唐考古131
一、隋唐墓葬的清理发掘131
二、唐代帝王陵墓的勘查134
三、唐长安城的勘探与发掘135
四、唐代金银器皿的发现137
五、法门寺的重大发现震惊中外140
第六节 宋元明考古141
一、宋元明墓葬的清理发掘142
二、宋元明时期的遗址调查发掘142
第三十一章 民主和法制建设1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47
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147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宣传教育工作151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154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发展变化154
二、人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161
第三节 人民政协的诞生和发展164
一、人民政协的历史演变164
二、新时期的政协工作165
第六编171
第三十二章 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工业城市——西安171
第一节 西安概貌171
一、千年古都171
二、古都新貌175
第二节 城市建设177
一、房屋、道路建设177
二、公共交通和排给水系统的建设178
三、净化、绿化、美化市容179
第三节 著名的旅游胜地179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180
二、美味名餐和风味食品182
三、日益完善的旅游设施183
第四节 科技、教育事业184
一、潜力巨大的科技基地184
二、全国重要的教育基地185
第五节 西部工业重镇187
一、西安工业发展的历程187
二、以机械、纺织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建设188
第三十三章 关中经济区域及其中小城市192
第一节 关中的经济地位192
一、历史上的关中经济区192
二、关中经济建设过程194
三、关中经济在陕西的地位197
第二节 关中的工业城市201
一、陕西第二工业城市——宝鸡市201
二、轻纺、电子工业城市——咸阳市203
三、建材、煤炭工业城市——铜川市206
四、新兴的小型工业城市——渭南市208
五、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韩城市210
第三十四章 陕南的开发与建设212
第一节 陕南概况212
一、素称“小江南”的汉中盆地214
二、资源丰富的秦巴山地215
第二节 陕南的四大支柱工业218
一、机械工业218
二、食品工业219
三、化学工业220
四、建材工业220
第三节 陕南的城市221
第三十五章 陕北黄土高原的开发与建设224
第一节 陕北经济概貌224
一、全区以农业经济为主224
二、全省最大的畜牧业产区225
三、工业虽有发展,但仍很落后226
四、陕北经济落后原因的分析227
第二节 农业经济开发初见成效229
一、榆林大地开始绿化229
二、延安地区粮食基本自给231
三、发展和开发了许多优势产品233
第三节 工业经济开发潜力较大237
一、石油开发早,潜力较大237
二、煤炭工业前景广阔239
三、毛纺业占有重要地位240
四、新兴的工业城市开始形成241
结束语243
附录一 陕西省三十六年大事记259
附录二 陕西省领导机构历界领导人名单301
彩色插图目录319
后记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