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府法制工作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洪波主编;李汉生,杨良顺,费德平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7101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251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地方政府-社会主义法制-研究-湖北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府法制工作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若干问题&陈洪波 肖应文 李恒1
一、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关键1
二、法治政府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特征3
三、《湖北省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解读9
(一)政府职能界定与机构职责配置11
(二)制度建设13
(三)行政决策17
(四)行政执法20
(五)行政服务22
(六)社会矛盾的防范和化解26
(七)行政监督29
(八)依法行政能力建设33
提高政府立法调研质量研究&陈洪波 李汉生 徐劲 傅立 叶飞 吴飞飞36
引言36
一、政府立法调研综述37
(一)政府立法调研的概念37
(二)政府立法调研的特征38
(三)政府立法调研的不同阶段38
(四)政府立法调研的意义和作用39
二、我国政府立法调研工作基本情况40
(一)发展脉络和现状41
(二)我国政府立法调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45
三、提高我国政府立法调研质量的对策建议48
(一)正确认识调研在政府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48
(二)熟练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48
(三)认真做好调研前的准备工作56
(四)重视发挥行政主管部门与法制工作部门在调研工作中的不同作用57
(五)建立健全和谐有序、持续互动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机制60
(六)认真撰写立法调研报告61
(七)高度重视立法调研报告的应用65
规范制度廉洁性评估的思考——以省政府立法为视角&张明军 张圣华 谢蕾 陆宜峰 李恒67
前言67
一、制度廉洁性评估概述68
(一)制度廉洁性评估的源起68
(二)制度廉洁性评估的意义71
二、制度廉洁性评估比较研究73
(一)试点单位制度廉洁性评估的经验做法73
(二)我省制度廉洁性评估的主要做法——以省政府立法为例75
(三)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77
三、规范制度廉洁性评估的建议79
(一)加强评估组织领导:由“单一性”业务走向“全局性”工作79
(二)合理设计评估程序:由“串联”走向“并联”80
(三)科学界定评估范围:以利益冲突为核心80
(四)广泛运用评估成果:坚持评估与清理相结合81
(五)突出评估重点:坚持地方立法与规范性文件并重82
结语82
地方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标准探析&黎桦 崔凯 陶晖84
第一部分 地方立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标准体系84
一、地方立法科学化标准84
(一)立法观和指导思想的科学化85
(二)立法制度的科学化86
(三)立法内容的科学化87
(四)立法技术的科学化88
二、地方立法民主化标准89
(一)立法主体的广泛性90
(二)立法决策的民主化90
(三)立法起草的民主化91
(四)立法程序的民主化91
(五)立法内容的民主化92
第二部分 评估地方立法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方法体系93
一、影响地方立法科学化和民主化评估的因素93
(一)立法的目的因素93
(二)制度环境约束94
(三)评估标准的量化与法律法规实施效果难以量化之间所存在的矛盾94
二、科学化和民主化评估的具体标准95
(一)合法性标准95
(二)实效性标准96
(三)社会效益标准96
(四)可操作性标准97
三、地方立法科学化与民主化的指标体系98
(一)地方立法科学化指标体系98
(二)地方立法民主化指标体系99
四、立法科学化和民主化评估的实施阶段99
(一)准备阶段99
(二)实施阶段100
(三)结束阶段105
五、地方立法科学化和民主化评估的方法体系105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及利弊106
(二)深度访谈的实施及利弊108
(三)现场评议的实施及利弊108
(四)量化分析的实施及利弊109
第三部分 地方法治政府建设中的立法民主化和科学化实例110
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的指导意见(讨论稿)》110
二、深圳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112
三、《湖北省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113
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研究——以住房“限购令”实施效果为缘起&张作华 吕文林 朱小梅115
引言115
一、住房限购令制定的个案解读116
(一)限购令的出台116
(二)各级、各地限购令的制定概览117
(三)限购令的实施效果118
二、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的概述121
(一)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和特征121
(二)其他规范性文件存在的价值123
(三)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行政立法124
(四)其他规范性文件与公共政策的制定125
三、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的现状126
(一)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的立法现状126
(二)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的运行现状130
四、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问题的原因分析132
(一)其他规范性文件自身特质的局限133
(二)公众参与机制的缺失133
(三)政府立法信息的公开制度不健全133
(四)对正当程序的理解偏颇134
(五)现代公共行政理念和法治理念的薄弱134
五、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的构建135
(一)树立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的“程序正当”理念135
(二)明确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具体程序136
(三)建立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的配套制度140
结语142
制度体系建设对政府依法行政的基础支撑作用如何发挥&李鹰143
一、制度体系对政府依法行政的基础支撑作用由制度体系与依法行政的内在关系所决定143
(一)制度体系的内涵和外延143
(二)依法行政的内涵及要求144
(三)制度体系与政府依法行政的关系144
二、制度体系对政府依法行政支撑作用的主要体现145
(一)引导作用145
(二)评介作用146
(三)保障作用146
三、制度体系建设对政府依法行政的支撑作用如何发挥147
(一)建设职权明晰运转流畅的制度体系147
(二)建设指标细化定期评介的制度体系147
(三)建设严格追责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148
论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陈洪波 张圣华 陆宜峰 李恒 张艳斐 汪定国 李博149
一、绪论149
(一)研究的必要性149
(二)研究的可行性151
(三)行政检察与依法行政的关系154
二、行政检察概说156
(一)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构建156
(二)行政检察的概念及特点159
(三)行政检察的历史考察160
三、行政检察的主要方式164
(一)反渎职侵权164
(二)行政诉讼监督166
(三)检察建议169
(四)行政公诉171
四、深化行政检察的路径选择173
(一)正确处理检察权与行政权的关系173
(二)继续加大反渎职侵权的力度174
(三)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176
(四)赋予检察机关行政公诉权177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划的有关问题&李汉生 朱德富 薛利群 郭振威 肖应文 李鑫 卢星183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划的含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183
(一)规划与计划的释义183
(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划的内涵184
(三)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184
(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划与法治建设纲要的关系187
二、制定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划的土壤条件189
(一)中国行政法律体系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189
(二)制定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划的历史背景191
(三)制定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划的必要性、可行性192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划应着力解决的有关问题195
(一)制度建设195
(二)行政决策197
(三)行政执法199
(四)行政监督和问责201
四、《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工作规划》(以下简称《湖北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划》)的主要内容203
(一)《湖北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划》的指导思想203
(二)《湖北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划》的基本原则203
(三)《湖北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划》的重要举措203
(四)《湖北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划》的主要内容204
调适性环境管理对法治行政的挑战及其回应&汪再祥 王玉萍206
一、传统行政管制模式在环境问题上的失灵206
二、调适性环境管理模式的兴起210
(一)调适性环境管理模式的源起与实践210
(二)调适性环境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214
(三)调适性环境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215
三、调适性环境管理模式对法治行政的挑战219
四、调适性环境管理模式的完善221
试论行政程序规范化&方舰226
一、我国行政程序现状及形成原因分析226
(一)我国行政程序现状226
(二)原因分析228
二、我国行政程序规范化的架构问题228
(一)行政主体229
(二)行政行为分类229
(三)基本制度229
(四)行政行为效力230
(五)行政行为责任230
(六)其他规定231
三、行政程序规范化模式231
设区的市政府所在的城区执法体制问题研究——以孝感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为视角&吴婕 李环阁 王虎 刘永前 张庆233
引言233
一、现状分析235
(一)作为研究样本的孝感行政区划与机构流变235
(二)样本之现状236
(三)现状之分析237
二、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38
(一)宏观上完善地方行政执法体制的意义238
(二)作为样本的孝感解决行政执法体制问题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40
三、改革的要求与原则240
(一)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定位240
(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原则241
四、优化市区行政执法体制的路径之我见242
(一)他山之石242
(二)路径思考244
(三)样本改革路径245
结语246
浅析我国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基于对十堰市的考察分析&王有群 许晓东 郭江波 龚华香247
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十堰段移民搬迁安置情况概述247
(一)十堰市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安置的基本情况247
(二)十堰市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安置面临的现实困境248
(三)十堰市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安置的主要做法248
二、十堰市南水北调移民安置过程中对依法移民的尝试及存在的问题250
(一)规范移民工作程序,增强移民工作透明度250
(二)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移民的权利、义务252
(三)对拒不搬迁户实行强制移民252
三、完善移民搬迁法律制度的建议254
(一)修改工程移民政策法规,使其符合新时期移民工作要求254
(二)严格依法移民工作程序,促进移民工作规范化、民主化254
(三)细化行政强制法律法规,提高强制移民的现实可操作性255
(四)尽快出台《移民法》或《非自愿移民法》255
基层政府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熊美喜 王焰 李静257
一、正确理解《征收条例》的新特点257
二、正确面对《征收条例》引发的新问题258
三、正确运用《征收条例》提供的新思路或办法261
四、正确解决《征收条例》带来的新矛盾265
结语267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评析&廖丹268
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概念及产生背景268
(一)概念268
(二)产生背景268
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理论困惑269
(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付诸实施的依据——国务院法制办复函存在问题269
(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使主体存在问题271
(三)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使范围存在问题271
(四)不能触动我国现行的行政处罚体制272
三、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现实反思273
(一)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执法机构林立问题273
(二)并没有提高行政效率273
(三)产生了新的职能交叉和矛盾274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274
(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存在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表明,全面推行这一制度的时机尚未成熟,因而必须尽快停止相关文件的执行274
(二)推进行政处罚体制改革275
细化量化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探讨&曹桦林 朱国鑫 张军 刘晓 王燕明 罗永金 胡传权 肖再华 王文杰277
一、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及依据277
(一)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概念277
(二)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依据及分类278
二、实施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现状分析280
(一)细化量化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践及成效281
(二)目前细化量化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中存在的问题281
(三)原因分析283
三、进一步完善细化量化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设想和建议284
(一)完善自由裁量标准,规范处罚权力运行284
(二)健全内部运行机制,提高处罚质量效果285
(三)强化全程监督制约,加强处罚权力控制286
(四)注重人员教育培训,落实处罚责任管理287
对政府法制工作实施监督的思考——从纪检监察综合派出机构的视角&马世永 祁佑华 谢蕾 陆宜峰288
一、由纪检监察派出机构对政府法制工作实施监督的必要性289
(一)权力必须受到制约论断的普适性需求289
(二)政府法制工作存在隐性风险290
二、由纪检监察派出机构对政府法制工作实施监督的可行性293
(一)兄弟省市实行纪检监察派出机构改革的成功经验293
(二)实行纪检监察派出机构改革对我省的现实意义296
三、由纪检监察派出机构对政府法制工作实施监督的关键点298
(一)强化对政府立法工作的重点监督检查298
(二)强化对行政复议工作的监督检查300
(三)强化与政府法制工作部门关系的协调沟通301
行政执法内部监督评析&肖笛302
一、监督功能的价值取向302
二、内部监督的组织形态和监督模式304
三、内部监督的路径选择307
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研究——兼论湖北省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的完善&吴婕 岳章桥 马安家 周芳310
引言310
一、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的制度变迁311
二、依法行政考核的依据312
(一)国务院下发的指导性文件313
(二)省级政府颁布的规章314
三、依法行政考核的构成要素315
(一)依法行政考核的构成要素315
(二)依法行政考核与其他考评方法的区分317
(三)依法行政考核分类317
四、依法行政的考核指标318
(一)法治政府指标体系319
(二)依法行政考核量化评分320
五、湖北省依法行政考核的现状及其完善322
(一)湖北省依法行政考核的依据322
(二)《湖北省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规范分析323
(三)湖北省依法行政考核的问题及完善326
六、湖北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的草案建议稿328
湖北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329
依法行政评价考核的若干问题&余军333
一、完善依法行政考核的重要意义333
(一)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需要333
(二)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是规范依法行政考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334
(三)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重要决定,全面提升政府形象的需要334
二、当前我市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的现实情况334
三、制定和完善县级政府依法行政考核机制的设想335
(一)考核总体思路和考核原则335
(二)依法行政考核主体和评估335
(三)依法行政考核对象和范围336
(四)依法行政考核内容和标准336
(五)依法行政考核程序确定336
(六)依法行政考核结果运用337
四、依法行政评估指标体系的实现目标和具体设定337
(一)实现目标337
(二)具体设定337
基层行政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方红 陈芳338
一、行政执法监督概述338
(一)狭义的行政执法监督内涵339
(二)加强基层行政执法监督的必要性340
二、基层行政执法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41
(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341
(二)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问题342
(三)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存在问题342
(四)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存在的问题342
(五)行政执法责任制存在的问题343
三、基层行政执法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43
(一)法律依据方面存在的问题343
(二)监督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344
(三)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344
(四)人员保障不足344
(五)责任追究不力345
四、完善基层行政执法监督的建议345
(一)建立相对独立的监督权345
(二)制定统一的行政监督法346
(三)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346
(四)完善行政复议制度347
(五)完善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347
(六)健全执法案卷评查制度348
(七)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349
(八)创新政府法制层级监督形式349
(九)加强执法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350
湖北省行政复议工作研究&陈洪波 杨良顺 费德平 王莉莉 朱红星 戢浩飞 王豫欣352
一、行政复议工作的概况352
二、行政复议机构的设置356
三、行政复议案件的受理359
四、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362
(一)关于维持率363
(二)关于改变率364
五、行政复议的社会效果365
(一)有效化解了行政争议365
(二)维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365
(三)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366
六、行政复议工作的组织与推进367
(一)行政复议工作的组织领导367
(二)推进工作的主要做法369
七、行政复议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374
(一)行政复议工作中的问题374
(二)被申请人执法中的问题377
八、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的具体措施379
(一)进一步畅通渠道,力争发挥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379
(二)提高办案质量,增强行政复议的公信力380
(三)继续开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381
(四)落实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保证办案力量与担负的工作相适应382
结语382
论政府经济权力的边界——经济法视角的审读&孙晋 张利敏 徐建404
一、政府经济权力存在的必然性及对权力界定的必要性404
二、政府经济权力的内涵及其表现407
(一)市场障碍规制权408
(二)关系国计民生等重要领域内的国家投资经营权409
(三)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权409
三、政府经济权力运行应当遵循的原则410
(一)尊重和维护市场竞争原则(竞争性原则)410
(二)尊重市场价值规律原则410
(三)合法性原则411
(四)国家调节适度性原则412
(五)国家调节中立性原则413
(六)国家调节公共性原则414
四、如何为政府经济权力划界415
(一)政府干预市场之政策制定的公共利益维护与衡量415
(二)政府干预市场的政策出台前及形成过程中与相关主体的充分协商,即维护和充分考量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416
(三)对政府经济权力的宪法、法律等实体法约束418
(四)对政府经济权力的审查、矫正以及救济419
行政机关参与民商事活动的法律问题研究&马卉 李昊 冯慧君423
一、行政机关直接参与民商事活动的主体地位合法性问题423
(一)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能424
(二)行政机关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职能和地位425
(三)行政机关作为民商事主体的合法性问题的厘清426
二、行政机关参与民商事活动的主要类型及权利义务问题427
(一)行政机关在政府采购中之权利与义务427
(二)行政机关在发行政府债券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432
(三)政府在其他民商事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435
三、行政机关参与民商事活动的限制和适度性问题436
(一)适度性问题的提出和国外的相关规定436
(二)对行政机关参与民商事活动限制之不足438
(三)关于行政机关参与民商事活动限制之完善建议439
结语442
行政机关的民商事法律事务有关问题研究&祝宁 向婧443
一、行政机关从事民商事活动的若干情况分析443
(一)基于国家财产所有权产生的民事权利和责任444
(二)基于债权债务关系产生的民事权利和责任444
(三)基于侵权损害赔偿产生的民事权利和责任446
二、民商事活动中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途径447
(一)民事诉讼447
(二)仲裁448
(三)和解和调解449
三、行政机关参与民商事活动的问题及完善450
(一)行政机关参与民事诉讼遇到的问题450
(二)行政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相关完善建议450
(三)行政机关参与仲裁遇到的问题451
(四)行政机关参与仲裁的相关完善建议451
(五)行政机关参与和解、调解遇到的问题及完善建议452
后记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