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分子诊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生物分子诊断学
  • 汤一苇主编;白春学,倪语星,卢洪洲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6480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68页
  • 文件大小:358MB
  • 文件页数:586页
  • 主题词:微生物学-实验室诊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生物分子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原理与方法3

第一章 微生物分子诊断学简介3

第一节 微生物分子诊断学简介3

第二节 临床样本处理及(核酸)提取方法4

第三节 体外核酸扩增技术6

第四节 扩增产物的检测和鉴定9

第五节 微生物分子诊断质量控制10

第六节 基因诊断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学中的应用12

第七节 结束语16

第二章 临床标本处理及核酸提取方法20

第一节 标本处理在分子微生物检验中的地位20

第二节 常见分子微生物检测标本的处理方法20

第三节 实验样品的制备23

第三章 微生物分子诊断探针及杂交技术30

第一节 分子微生物探针30

第二节 各种分子微生物探针杂交技术的原理及特征34

第三节 分子微生物探针及杂交技术体系与流程的优化38

第四节 探针及杂交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与鉴定中的应用39

第四章 体外核酸放大:PCR及其衍生技术43

第一节 靶核酸扩增方法44

第二节 PCR的其他模式47

第三节 PCR衍生技术51

第四节 信号放大扩增方法53

第五节 核酸放大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55

第六节 核酸放大技术的局限性及挑战56

第七节 核酸放大技术的未来及展望58

第五章 体外核酸放大: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61

第一节 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概述61

第二节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介绍65

第三节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实验方法67

第四节 FQ-PCR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学中的应用68

第六章 体外核酸放大:其他靶放大技术74

第一节 体外核酸放大技术概述74

第二节 转录介导扩增82

第三节 依赖核酸系列的扩增84

第四节 链替代扩增86

第五节 解旋酶扩增87

第七章 体外核酸放大:探针放大技术90

第一节 各种探针放大技术的原理和特征90

第二节 探针放大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举例99

第三节 探针放大的优势与不足101

第四节 探针放大技术的发展方向101

第八章 体外核酸放大:信号放大技术104

第一节 信号放大的原理和技术特征104

第二节 信号放大技术之间的比较108

第三节 信号放大技术在微生物检验应用中的举例109

第四节 信号放大技术的优势及缺陷112

第五节 信号放大技术未来发展趋势112

第九章 放大产物的检测及鉴定:凝胶电泳及毛细序列电泳115

第一节 凝胶电泳115

第二节 毛细序列电泳118

第十章 放大产物的检测及鉴定:实时检测探针125

第一节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基础上的核酸扩增技术125

第二节 实时检测探针在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132

第十一章 放大产物的检测及鉴定:酶联显色135

第一节 微孔板检测系统的原理136

第二节 微孔板检测系统的应用139

第十二章 放大产物的检测及鉴定:序列测定和焦磷酸测序144

第一节 传统测序技术144

第二节 焦磷酸测序技术147

第三节 新一代测序技术152

第十三章 放大产物的检测及鉴定:基因芯片158

第一节 基因芯片原理和基本概念158

第二节 基因芯片的几种基本分类和类型159

第三节 基因芯片在微生物诊断中的应用161

第十四章 新型多重PCR放大技术在微生物分子诊断中的应用170

第一节 多重PCR技术的原理170

第二节 多重PCR技术的优化171

第三节 多重PCR放大技术新进展174

第四节 多重PCR的应用177

第十五章 液态芯片技术在微生物分子诊断中的应用182

第一节 液态芯片技术简介182

第二节 液态核酸芯片检测实验方案184

第三节 液态蛋白质芯片检测实验方案187

第四节 液态芯片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188

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192

第十六章 质谱技术在微生物分子诊断中的应用195

第一节 质谱技术简介195

第二节 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史199

第三节 MALDI-TOF MS用于微生物鉴定的原理及流程201

第四节 MALDI-TOF MS在临床微生物鉴定中的实际应用207

第五节 质谱技术在临床微生物鉴定中的挑战与展望210

第十七章 核酸序列测定技术在微生物分子诊断中的应用214

第一节 核酸序列测定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214

第二节 核酸序列测定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217

第三节 展望234

第十八章 细菌性病原体分子分型技术简介236

第一节 分子分型方法236

第二节 分子分型的应用238

第十九章 微生物分子分型技术:脉冲场凝胶电泳240

第一节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240

第二节 脉冲场凝胶电泳的应用245

第二十章 微生物分子分型技术:多位点序列分析248

第一节 多位点序列分析技术248

第二节 多位点序列分析技术的应用251

第二十一章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设计及操作规程255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等级要求255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环境要求257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不同区域的操作规程259

第四节 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的人员要求261

第五节 去除污染的常用措施262

第二十二章 微生物分子诊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267

第一节 微生物分子诊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概述267

第二节 微生物分子诊断实验室能力验证268

第三节 能力验证国外实施现状275

第四节 能力验证国内实施现状278

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279

第二十三章 临床诊断实验室分子检测技术的建立、验证与核实283

第一节 涉及分子检测技术的机构、概念和名词简介284

第二节 针对感染性疾病的分子检测技术建立、验证与核实286

第三节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295

第四节 分子检测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几个注意事项298

第五节 交叉监控及效率评定测验298

第二篇 研究与应用305

第二十四章 病原微生物的快速基因鉴定方法305

第一节 应用16SrRNA基因序列鉴定细菌性病原体305

第二节 其他细菌核酸基因序列分析309

第三节 多基因测序分析鉴定细菌性病原体310

第四节 临床微生物学细菌性病原体鉴定应用311

第五节 总结及展望313

第二十五章 病原微生物耐药基因的分子检测技术316

第一节 微生物耐药基因检测概述316

第二节 耐药基因检测中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318

第三节 基因分析技术在耐药基因检测中的应用320

第四节 微生物耐药基因检测前景332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常见病毒性病原体的同步快速分子检测335

第一节 基因芯片335

第二节 PCR质谱联用系统339

第三节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341

第二十七章 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的分子检测技术344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概述344

第二节 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的检测347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351

第四节 展望352

第二十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的分子检测技术355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355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358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子检测技术的合理应用365

第四节 展望367

第二十九章 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分子检测方法370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分子检测方法370

第二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分子检测方法373

第三节 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分子检测方法375

第三十章 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分型技术382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他分枝杆菌分型技术概述382

第二节 分枝杆菌主要分子分型技术383

第三十一章 常见真菌性病原体的分子鉴定技术389

第一节 临床常见真菌性病原体389

第二节 传统真菌性病原体鉴定方法390

第三节 化学或免疫学真菌性病原体检测法390

第四节 真菌性病原体分子检测法391

第五节 真菌性病原体芯片检测及鉴定法394

第六节 真菌性病原体液态芯片检测及鉴定法401

第七节 总结与展望402

第三十二章 血流感染病原体的分子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监测408

第一节 概述408

第二节 血流感染病原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410

第三节 血流感染病原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415

第四节 展望418

第三十三章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鉴定技术421

第一节 MRSA实验室筛查技术421

第二节 MRSA筛查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评价424

第三十四章 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427

第一节 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常用研究方法428

第二节 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现状431

第三十五章 艰难梭菌感染的分子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监测439

第一节 艰难梭菌与艰难梭菌感染概述439

第二节 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440

第三节 艰难梭菌感染的监测445

第三十六章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分子检测技术449

第一节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检测技术449

第二节 各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检测及诊断452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456

第三十七章 HIV感染的分子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监测458

第一节 诊断HI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458

第二节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相关监测463

第三节 HIV感染的实验室分子检测方法展望469

第三十八章 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子诊断技术474

第一节 人乳头瘤病毒生物学性状及流行病学474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致病性475

第三节 标本采集与处理477

第四节 非分子生物学检查方法478

第五节 分子检测及分型技术480

第六节 新型HPV检测方法485

第七节 总结与展望486

第三十九章 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快速分子筛查意义及方法491

第一节 血液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491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在血液学中的应用494

第四十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检测和鉴定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中的应用500

第一节 概述500

第二节 实时定量PCR(包括RT-PCR法)的检测501

第三节 悬浮微阵列技术504

第四节 基因组测序506

第五节 系统进化分析507

第四十一章 疟原虫的分子检测技术512

第一节 疟原虫简介512

第二节 疟原虫分子诊断的实验方案515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520

第四十二章 新发病毒性病原体的发现与鉴定524

第一节 概述524

第二节 用于新发现病毒检测与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525

第三节 新发病毒性病原体的发现与鉴定528

第四节 病毒性病原体鉴定与疾病的关系532

第四十三章 快速、应需、整合、现场化的微生物分子诊断技术进展537

第一节 快速、应需、整合、现场化的微生物分子诊断技术的定义与需求537

第二节 快速、应需、整合、现场化的微生物分子诊断技术介绍538

第三节 POCT在感染性疾病检测中的挑战与前景547

第四十四章 应用分子检测技术研究微生物与宿主基因相互作用549

第一节 遗传学基本概念549

第二节 常用的遗传多态性分子检测技术551

第三节 遗传多态性与感染性疾病555

索引5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