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谐共生 教师教育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和谐共生 教师教育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
  • 孟繁华,张景斌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63219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师资培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和谐共生 教师教育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师教育共同体的理解1

一、教师教育共同体的产生1

(一)共同体的内涵1

(二)共同体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2

二、U-S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发展脉络10

(一)松散合作时期(1978—1989年)11

(二)强化合作时期(1990—2000年)12

(三)紧密合作时期(2001—2006年)15

(四)全面合作时期(2007年至今)17

三、U-S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本质属性20

(一)U-S教师教育共同体是一个组织20

(二)U-S教师教育共同体是一个复杂系统24

(三)U-S教师教育共同体是一个实践共同体30

四、U-S教师教育共同体的主要特征31

(一)目标的明确性31

(二)功能的整体性32

(三)要素的开放性32

(四)层次的交互性33

(五)运行的非线性33

第二章 U-S教师教育共同体建构35

一、U-S教师教育共同体建构动因35

(一)“共同体”及“U-S教师教育共同体”35

(二)建设U-S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动因37

二、U-S教师教育共同体建构中的障碍42

(一)对“合作”的理解有待提升42

(二)合作类型的袪根43

(三)合作基础的遗失44

(四)合作层次较低45

(五)合作的时间与空间障碍46

(六)合作的摩擦成本47

(七)合作难以得到长久维持48

三、建构高效的U-S教师教育共同体49

(一)建构有效的合作机制49

(二)拟定系统的合作规划50

(三)提供必要的利益保障50

(四)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51

(五)强化U-S教师的专业贡献与责任52

(六)发展亲密感53

第三章 U-S教师教育共同体文化建设55

一、何为“共同体文化”55

(一)共同体需要统一身份的归属——“我们(U-S)”取向55

(二)共同体需要共同的价值观56

(三)共同体的目标指向共同实践56

二、大学与中小学教师的环境、制度与文化差异分析57

(一)大学与中小学物质环境的差异57

(二)大学与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与学历的差异58

(三)大学与中小学话语体系的差异59

(四)大学与中小学教育组织管理制度的差异60

(五)大学与中小学教师目标任务的差异61

三、大学与中小学教师的文化冲突62

(一)学术文化与工作文化的冲突62

(二)批判文化与权威文化的冲突64

(三)书写文化与口语文化的冲突67

(四)合作型文化与独立型文化的冲突69

四、大学与中小学教师的共同体文化融合70

(一)大学与中小学教师共同体文化融合的理论可能70

(二)大学与中小学教师共同体文化融合的理论基础73

五、大学与中小学教师共同体文化建设的实践探讨75

(一)从人为合作走向自然合作75

(二)构建大学与中小学平等对话的共同体77

(三)让自组织机制主导共同体文化的演进79

第四章 U-S教师教育共同体运行机制研究83

一、U-S教师教育共同体系统结构83

(一)U-S教师教育共同体构成要素83

(二)U-S教师教育共同体系统结构94

二、U-S教师教育共同体运行机理97

(一)要素的重组97

(二)制度的规制98

(三)共同的行动98

三、U-S教师教育共同体运行机制模型99

四、U-S教师教育共同体运行机制解析101

(一)U-S教师教育共同体动力激发机制101

(二)U-S教师教育共同体协同治理机制105

(三)U-S教师教育共同体协作执行机制110

(四)U-S教师教育共同体评估反馈机制117

第五章 U-S教师教育共同体合作模式研究121

一、多样化的合作类型121

(一)U-(G)-S合作共同体模式121

(二)驻校模式(U-S-N):美国城市驻校教师计划125

二、有特色的合作机制129

(一)“U-(G)-S”,共同体模式的机制129

(二)城市驻校教师模式(U-S-N)的机制137

三、实践与理论的双重突破147

(一)U-G-S合作共同体模式的成效147

(二)城市驻校教师培养的成效150

四、反思与展望152

(一)两种共同体模式存在的问题152

(二)对我国U-S教师教育共同体发展的启示与展望155

第六章 和谐共生:首都师大的实践探索之一158

一、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缘起159

(一)重新理解教育——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时代变革159

(二)教师发展学校的含义164

(三)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目标169

二、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理念与行动170

(一)教师发展学校的产生背景170

(二)教师发展学校的初期探索过程173

(三)热爱、自信、整体理解——教师发展学校的工作理念174

(四)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主要探索176

三、基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探索179

(一)实践的实质性的内涵179

(二)“什么是”和“是什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性缺失及应对181

(三)“六层面”“四环节”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182

四、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中的建构与超越185

(一)U-S合作中大学的责任——建构理论185

(二)中小学教师在理论建构中的专业性质和地位187

(三)“教师专业发展:求根务本”——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行动案例187

第七章 协同发展:首都师大的实践探索之二193

一、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核心理念193

(一)聚焦从教素养194

(二)反哺超越,双向激活194

(三)“全日制教育硕士—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一体化发展195

二、协同创新的共同体运行机制195

(一)构建教师教育专业化培养体制195

(二)建设共同体有效运行机制196

三、“五位一体”的教师教育体系201

(一)教师教育理论建设201

(二)教师专业标准建设202

(三)教师教育课程建设203

(四)教师教育实验室建设209

(五)教师教育基地建设212

四、首都师大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成效214

(一)职前教师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214

(二)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贡献力持续增强215

(三)社会影响不断扩大215

(四)教师教育理论不断创新215

第八章 教师教育的理论建构217

一、建构教师教育的基本理论——“实践—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217

(一)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关于基本命题218

(二)从认识到实践——关于推论一220

(三)实践是教师专业认同和实现的基础——关于推论二222

(四)以意义为单元——关于探索一224

(五)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为线索——关于探索二226

(六)在实践中实现和证明自身——关于探索三229

(七)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意识品质的养成——关于探索四231

(八)结论:教育在根本上是意识品质的养成233

二、建构教师教育的课程理论——“教育学”应当培养教师的“教育学意向”235

(一)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教育学(原理)》235

(二)“教育学的”意味着什么236

(三)“教育学意向”及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245

三、建构教师教育的实践理论——重新理解教师实践的境域与习惯247

(一)现象学视域中的境域与习惯248

(二)教师境域的有限性252

(三)教师境域的开放性:教师专业发展之可能253

后记2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