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转型与法学丛书 当代中国法治的分析与建构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家转型与法学丛书 当代中国法治的分析与建构 修订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4509575.jpg)
- 泮伟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8320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法制-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转型与法学丛书 当代中国法治的分析与建构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的转型性质(修订版序言)——一种方法论的艰难尝试1
法治:一种基本概念的危机(初版序言)1
第一编 中国法治的困境3
第一章 司法裁判的经验与困惑3
一、问题的提出3
二、基层田野调查的局限性7
三、用“调解”看不到的“裁判”14
四、通过“裁判”理解现代法治与法学25
五、小结34
第二章 对中国传统司法的再观察36
一、中国传统司法的客观性问题37
二、中国传统司法中的意识形态与司法技术45
三、黄宗智的方法论局限49
四、传统中国司法如何保障司法裁判的客观性53
五、小结59
第三章 从规范移植到体系建构60
一、导论60
二、法律移植的本土化困境61
三、他山之石,可否攻玉?67
四、两个层次的法律移植及其相互关系73
第四章 当代中国的变法与法治78
一、导言78
二、清末法律改革以来的变法与法治79
三、法律改革的逻辑:通过法律改变中国84
四、现代风险社会中规范的功能87
五、法律规范何以区分于道德规范103
六、小结109
第五章 常规的例外化与例外的常规化——重新理解中国法律的实效性困境111
一、导言111
二、凯尔森的规范社会学与中国法律的实效性问题112
三、重新理解中国法律的实效性问题118
四、法律实效性大面积缺失的表现与危害124
五、常规的例外化与例外的常规化130
第二编 作为问题背景的现代西方法治143
第六章 现代西方法治的现象与经验143
一、现代西方法治形成的历史背景144
二、何谓现代西方法治149
三、现代西方法治的德国路径及其局限性154
四、现代西方法治的英国路径162
五、戴雪与哈耶克对英国普通法法治的捍卫167
六、普通法的实证性及其理论意义172
第七章 法治理论的范式替换:卢曼法的社会系统理论181
一、卢曼对现代西方法治形式理性的捍卫183
二、卢曼的“自创生”与“社会系统”的概念188
三、封闭与开放:法律作为一个自创生系统201
第八章 裁判现象学问题:理解与捍卫现代法治的关键219
一、中心与边缘:法律系统内部的再分化220
二、司法决断论的困境:裁判的悖论及其化解225
三、正义作为法律系统的偶联性方程式(Kontigenz Formel)229
四、捍卫现代法治的自主性234
第三编 问题的深化与引申245
第九章 中国法律职业化的困境及出路245
一、处于十字路口的司法改革245
二、技术的罪恶:法治背后的人治问题249
三、技术的公共性: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结构254
四、沦陷的首都:错乱的上诉机制262
五、条条道路难通罗马:判例汇编制度与评价制度的迷失268
六、建构一个中国法律人的公共空间280
第十章 论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兼论过渡时期的法理学研究方法论284
一、导论284
二、认知理解与政策工具的层次区分:方法论的初步交待287
三、指导性案例“事实上的拘束力”291
四、指导性案例的“准法律权威性”293
五、积极的和消极的“事实上的拘束力”说296
六、同案同判可能是司法的构成性义务吗?299
七、同案同判与司法的性质308
八、附论:兼谈过渡时期的法理学研究314
第十一章 司法改革、法治转型与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322
一、法治转型,重新出发322
二、中国法治转型的路径依赖324
三、法治转型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328
四、司法改革:法治转型的关键335
结语 必要的交待343
初版后记346
修订版后记349
致谢355
附录359
法学的社会学启蒙——社会系统理论对法学的贡献359
一、法学的幼稚与封闭359
二、法理学的自卑362
三、打破规范与事实的鸿沟365
四、法学的社会学启蒙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