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迁地保育原理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植物迁地保育原理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2/34501889.jpg)
- 黄宏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5960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98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引种栽培-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植物迁地保育原理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植物引种驯化与迁地保护的历史1
第一节 引种驯化与人类文明1
一、引种驯化与早期人类文明2
二、引种驯化与近代500年人类文明的进步3
三、植物引种驯化与我国粮食生产革命5
第二节 植物园及其引种收集历史6
一、古代园林7
二、中世纪园林10
三、现代植物园及其植物收集10
四、植物猎人对植物收集的贡献16
第三节 保护生物学兴起与发展20
一、保护生物学的兴起20
二、保护理念的演变22
三、从国家和区域到全球立法与行动计划的概况25
参考文献28
第二章 植物迁地保护的方法34
第一节 植物迁地保护的变迁与沿革34
一、迁地保护思想的由来与演变34
二、迁地收集保护理念和实施的演变37
第二节 迁地保护方法42
一、种子贮存43
二、离体保存45
三、超低温保存46
四、田间种质库47
五、植物园活植物收集49
第三节 植物园与迁地保护50
一、植物园的迁地保护50
二、中国植物园的迁地保护51
三、植物园的迁地保护策略57
第四节 植物迁地保护相关法规和指南65
一、生物多样性公约65
二、全球植物保护战略66
三、植物园保护国际议程66
四、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67
五、中国植物保护战略67
参考文献68
第三章 植物迁地保护的规范与管理73
第一节 植物引种收集73
一、植物收集的类型74
二、引种收集的优先原则80
三、植物引种收集的方式和要求81
四、植物引种收集制度83
五、迁地保育评价85
第二节 维护与监测90
一、植物繁殖90
二、移栽定植94
三、鉴定查证96
四、物候观测99
五、生长发育监测112
六、种子收集与交换113
七、病虫害防治与检疫116
八、外来入侵物种监测118
第三节 信息记录与数据管理120
一、引种登录信息记录121
二、储存种质的信息记录126
三、繁殖信息127
四、活植物现状信息记录128
五、鉴定查证信息132
六、植物清查与编目132
七、检疫信息记录135
八、挂牌与植物解说135
九、凭证信息采集与信息管理139
第四节 植物收集的使用与管理139
一、植物收集的使用者140
二、研究和保护140
三、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140
四、物候学观察141
五、教育和教学142
六、科普与解说142
七、休闲旅游143
八、使用管理制度143
参考文献145
第四章 居群遗传学原理与遗传风险及管理对策171
第一节 植物保育遗传学研究概况171
一、保护生物学171
二、保育遗传学172
第二节 植物迁地保护中的遗传因素177
一、遗传多样性丧失178
二、近交与杂交179
三、遗传适应182
第三节 后基因组时代的保育遗传学183
第四节 植物迁地保育中的居群遗传风险及其管理对策185
一、遗传漂变185
二、选择188
三、突变192
四、近交及近交衰退194
五、远交及远交衰退197
六、杂交198
参考文献206
第五章 迁地保育植物的回归215
第一节 植物回归的相关术语216
第二节 植物回归指南218
一、植物回归的目标218
二、如何选择回归的植物物种218
三、回归的生境要求218
四、回归的植株要求219
五、植物种群的调控220
六、物种回归后的管理与监测220
七、植物回归成功的标准220
八、植物回归的步骤221
第三节 植物回归研究进展221
一、国际概况221
二、中国珍稀植物的回归概况224
三、中国植物回归研究进展226
参考文献227
第六章 植物迁地保育及回归案例229
第一节 报春苣苔的野外回归229
一、报春苣苔的群落生态230
二、解剖与生理生态特征232
三、居群遗传多样性235
四、植物园的组织培养及扦插繁育236
五、物种回归自然实验进展237
第二节 中华水韭的遗传复壮240
一、中华水韭的分类地位、自然分布区及濒危等级和现状241
二、中华水韭的生境特点242
三、中华水韭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243
四、中华水韭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及孢子母细胞的发育246
五、居群遗传学特征246
六、保护策略251
七、居群遗传复壮252
第三节 虎颜花257
一、生物学特性及自然分布257
二、群落生态学及生境259
三、植物园迁地条件下的繁殖研究260
四、自然回归研究262
第四节 疏花水柏枝264
一、分类学地位、自然分布及野外灭绝的原因265
二、生境特点及适应性268
三、植物群落结构269
四、繁殖特征270
五、细胞学研究271
六、居群遗传学特征272
七、迁地保护与野外居群恢复策略275
第五节 新疆沙冬青277
一、新疆沙冬青的分类地位、与姊妹种的关系、自然分布及濒危等级和现状278
二、生境特点与种群特征281
三、物种的特有生物学特征284
四、物种的系统进化史286
五、濒危物种的生殖发育及生态环境成因287
六、濒危的居群遗传学因素289
七、物种的保护与恢复策略291
第六节 巴东木莲294
一、巴东木莲分类地位、自然分布区及濒危等级和现状295
二、生境特点和居群特征297
三、物种特有生物学特征299
四、巴东木莲的系统进化史301
五、巴东木莲濒危的生殖发育及生态环境因素303
六、居群遗传学特征305
七、巴东木莲的保育及回复策略309
参考文献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