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陆化普著;全国市长研修学院组织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 ISBN:978750742642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162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干部培训-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5
第一节 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5
一、城市结构与土地使用形态急需调整5
二、缺乏交通与土地使用一体化规划的协调机制与政策保障6
三、城市道路网系统存在层次结构不合理、功能混淆、与周边用地不协调问题6
四、主要大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7
五、私人小汽车发展缺乏引导,公交发展严重滞后7
六、非机动交通系统亟待加强8
七、交通体系整合不够,既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8
八、道路设施的设计和使用存在误区8
九、停车设施供需矛盾突出,供给策略思路不清8
十、交通安全形势严峻9
第二节 发展目标与战略框架9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城镇化发展特点10
二、绿色交通的发展目标15
三、生态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发展的框架战略16
第二章 交通需求产生机理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系统对策17
第一节 交通需求的产生机理17
一、客运交通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影响模式18
二、货运交通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影响模式21
第二节 城市交通需求特性与合理交通结构22
一、城市交通需求特性指标22
二、合理交通结构23
三、绿色交通方式分担率26
第三节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思路与对策27
一、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总体思路27
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综合对策措施29
第三章 城市结构与土地使用35
第一节 合理的城市结构与土地使用35
一、城市结构与土地使用35
二、城市空间结构模式37
三、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48
四、土地使用模式49
五、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52
六、合理的城市结构与土地使用特征60
第二节 居住与就业的均衡61
一、职住均衡的概念和意义61
二、实现职住均衡面临的挑战62
三、实现职住均衡的策略63
第三节 完善的住区功能65
一、住区的概念和类型65
二、住区的功能和结构68
三、我国低碳生态住区建设原则74
第四节 构建生态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思考75
一、生态城市概念综述75
二、我国生态城市生态交通系统建设的思路探讨79
三、生态城市单元的功能与规模设计82
四、结语85
第四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设计87
第一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功能与作用87
一、道路的交通功能87
二、道路的空间功能88
三、文化与交流功能89
第二节 土地使用与道路功能的关系90
一、土地使用功能布局对道路功能的需求90
二、道路功能对土地使用的“分散 集中”连接90
第三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合理结构91
一、城市道路的分类91
二、城市道路系统的合理结构92
三、道路网合理结构的体现98
第四节 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100
一、规划目标100
二、规划原则100
三、道路网布局101
四、道路网规划步骤101
五、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思路与要求103
第五节 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设计107
一、道路红线宽度控制107
二、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108
三、道路横断面形式109
四、交叉口参数113
第五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设计121
第一节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121
一、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缓解城市交通问题121
二、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123
三、轨道交通是改善城市环境、建立可持续交通的关键125
四、提高城市公交系统的竞争力、优化城市交通结构126
五、城市轨道交通是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127
第二节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与选型128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128
二、地铁130
三、轻轨132
四、单轨系统133
五、市郊铁路134
六、新交通系统135
第三节 TOD模式与轨道交通发展136
一、TOD模式的含义136
二、依托轨道交通的综合枢纽资源整合与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139
第四节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140
一、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原则与流程141
二、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研究144
三、线网规划方法和线网方案的形成145
四、线网评价与优选方法150
第五节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151
一、客流预测的意义和目的151
二、客流预测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流程152
第六节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要点与案例155
一、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要点155
二、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分析156
三、国内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案例157
第六章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设计165
第一节 公交优先的必要性和社会经济效益165
一、我国公交优先政策发展背景166
二、公交优先的必要性169
三、公交优先的社会经济效益171
第二节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与实现途径172
一、国内代表性城市采取的公交优先措施173
二、国外公交优先经验176
三、我国公交优先发展经验和若干关键179
第三节 公共交通的分类与特性185
第四节 常规公交的线网规划186
一、公交线网形式特点186
二、公交线网布设188
第五节 公交枢纽场站规划设计192
一、公交场站的分类、功能及规划布局192
二、公交换乘枢纽的分级分规模设置194
三、公交枢纽选址规划194
四、公交枢纽站设计原则195
第六节 公交的智能化与运营管理197
一、公交车自动调度系统197
二、公交智能卡自动检票管理系统198
三、公交站台服务系统198
四、公交行驶信息引导系统199
第七章 城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201
第一节 步行需求与自行车需求特性202
一、步行需求特征202
二、自行车出行需求特征204
第二节 步行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205
一、宏观层面206
二、中观层面207
三、微观层面210
第三节 自行车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214
一、自行车道路系统规划214
二、自行车交通道路断面215
三、自行车公共租赁系统规划216
第四节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管理217
一、标志标识系统219
二、信号控制系统219
三、自行车停车管理220
第八章 城市停车系统规划设计223
第一节 停车需求特性223
第二节 停车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225
一、停车需求预测方法225
二、停车控制区划分及原则228
三、停车配建指标分析229
四、不同类型社会公共停车的特性分析及停车场特点229
五、路内停车场规划230
六、停车场设计230
第三节 停车规划管理战略232
第四节 智能停车管理系统232
第九章 交通需求管理235
第一节 交通需求管理的对策体系与作用机理235
第二节 国内外交通需求管理对策238
一、日本东京都的新交通拥挤对策239
二、荷兰的ABC政策241
三、新加坡的区域许可证制度241
四、美国的综合交通需求管理对策243
五、机动车使用对策243
六、机动车购买与保有对策253
第十章 城市物流系统规划设计257
第一节 城市物流系统规划的必要性与物流需求特性257
一、城市物流系统规划的必要性257
二、城市物流需求特性260
第二节 城市物流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263
一、内容263
二、规划方法264
三、城市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267
第三节 城市物流系统体系268
一、第一层:物流园区268
二、第二层:物流中心269
三、第三层:配送中心270
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区别和联系270
第四节 物流中心布局与货运通道规划272
一、物流中心布局272
二、货运通道规划276
第五节 智能物流管理系统280
一、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概述280
二、智能物流管理系统设计281
第十一章 绿色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要点285
第一节 绿色交通系统的定义与内涵285
第二节 绿色交通系统的实现途径与政策保障286
一、绿色交通系统的实现途径286
二、绿色交通系统的政策保障288
第三节 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290
第四节 绿色交通系统的规划要点292
一、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292
二、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293
三、绿色公共交通系统规划设计295
四、城市生态停车系统297
五、区域便捷化的对外交通系统299
第十二章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交通工程设计301
第一节 交通管理的目标与手段301
一、交通管理的内容301
二、交通管理设施与措施303
第二节 道路交通组织303
第三节 动态交通组织308
一、动态交通组织的控制形式309
二、实现智能化动态交通组织的步骤311
第四节 单向交通系统312
一、单向交通组织特点313
二、单行交通组织的路网条件316
三、单向交通组织的优缺点317
第五节 干线信号协调控制319
一、干线信号控制协调方式319
二、干线信号协调控制设计方法322
第六节 公交信号优先327
一、概述328
二、公交信号优先方法329
第七节 城市快速路匝道控制原理与方法332
一、入口匝道控制332
二、出口匝道控制340
第八节 交通工程设计341
一、道路交通工程设计341
二、交叉口渠化345
第十三章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49
第一节 概述349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和内涵349
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350
第二节 系统功能352
一、交通法规执行管理352
二、交通规划支持353
三、公交规划与管理353
四、基础设施的维护与管理354
五、交通控制354
六、紧急事件管理355
七、交通信息发布与诱导356
第三节 区域信号控制系统356
一、概念356
二、分类357
第四节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360
一、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分类360
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构成362
三、道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363
第十四章 交通安全365
第一节 交通事故定义与主要影响因素365
一、交通事故的定义与分类365
二、交通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367
第二节 提高交通安全水平的系统对策374
一、控制人为因素、强化交通安全意识374
二、提高车辆安全水平、改善车辆技术状况375
三、重视道路基础设施的安全设计、提高道路安全性375
四、降低不利交通安全的环境因素、优化交通综合环境376
第三节 交通安全评估的思路与方法376
一、道路交通安全评估的定义与目的376
二、道路交通安全评估的步骤377
三、道路交通安全评估关键技术380
四、道路交通安全评估实施主体与实施组织建议382
第四节 交通安全评估案例384
一、交通安全走廊的选取384
二、松坡路交通安全评估386
第五节 交通安全社会防控体系390
一、全社会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实施目的390
二、全社会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实施目标391
三、全社会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实施对策391
四、全社会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实施的组织模式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