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难民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难民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4470750.jpg)
- 刘国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ISBN:978750124863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难民-国际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难民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难民法概论1
第一节 难民辨析1
一、英语中的refugee1
二、汉语中的难民3
三、中国法学语义上的难民3
四、中国法律文件中的难民4
五、关于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Status of Refugees的翻译5
六、关于中国难民定义的思考6
第二节 安置辨析9
一、国际难民法中的安置9
二、英语中的arrangement,placement,settlement12
三、汉语中的安置13
四、中国法学语义上的安置14
五、中国法律文件中的安置14
六、关于中国难民安置定义的思考18
第三节 遣返辨析20
一、国际法中的遣返20
二、国际法中的驱逐出境23
三、国际法中的自愿回国/重新接纳27
四、英文中的repatriation,deportation,expulsion28
五、汉语中的遣返、驱逐和自愿回国29
六、中国法学语义上的遣返、驱逐和重新接纳30
七、中国法律文件中的遣返及其相关词31
八、关于中国难民遣返定义的思考35
第四节 中国难民法辨析37
一、难民制度辨析37
二、难民法律制度辨析38
三、中国难民法辨析38
第二章 中国难民法制建设及保护和安置难民的国际合作40
第一节 中国国内法关于难民的规定40
一、宪法性文件关于难民的规定40
二、出入境管理法关于难民的规定41
第二节 中国加入的有关难民的国际条约42
一、加入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1967年《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42
二、加入有关难民的保护人权方面的国际文件43
三、缔结有关难民的引渡条约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44
第三节 中国推进难民立法46
一、难民立法的研讨46
二、难民立法的实践47
第四节 中国难民管理部门48
第五节 中国保护和安置难民的国际合作50
第六节 中国参加难民方面的国际活动53
一、与联合国难民署高层互动53
二、参加难民方面的国际组织活动和国际会议54
三、与国际社会一起庇护难民、向联合国难民署捐赠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57
第三章 外国人(难民)的待遇原则和法律地位59
第一节 外国人的概念和管辖59
一、外国人的概念59
二、外国人法律地位的概念60
三、外国人(难民)的管辖61
第二节 外国人(难民)的待遇原则62
一、国民待遇62
二、低国民待遇66
三、超国民待遇68
四、最惠国待遇69
五、一般待遇71
六、互惠待遇72
七、专门待遇73
八、难民参照待遇76
第三节 外国人(难民)的入境76
第四节 外国人(难民)的出境79
一、外国人(难民)出境权是一项基本人权79
二、限制出境权的合理性81
三、公认的限制出国权的理由83
第五节 外国人(难民)的居留84
一、外国人(难民)的义务84
二、外国人(难民)的权利86
第四章 在华难民的权利91
第一节 民事和政治权利91
一、寻求庇护权、不被推回权及不被无正当理由和以合法程序驱逐出境权91
二、个人身份96
三、结社权98
四、向法院起诉权99
五、宗教仪式和子女宗教教育权102
六、行政协助权104
七、境内居住和迁徙自由105
八、获得身份证件权107
九、获得国际旅行证件权109
十、平等缴纳税费权110
十一、资产转移权112
十二、融入和入籍便利权114
第二节 经济权利117
一、动产和不动产权117
二、知识产权(艺术权利和工业产权)121
三、以工资受偿被雇佣权123
四、自雇权128
五、自由职业权131
第三节 社会(福利)权利132
一、获得定额供应权132
二、住房权133
三、公共教育权135
四、公共救助权138
五、报酬和社会保障权141
第五章 在华难民的生活救助146
第一节 难民生活救助的概念146
一、生活救助的概念146
二、难民生活救助的概念147
第二节 难民生活救助的国际理论与实践148
一、社会救助权和适当生活水准权148
二、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关于难民公共救助的规定149
三、2004年《欧盟难民保护指令》关于生活救助的规定150
四、美国等国家难民生活救助的内容151
五、美国等国家难民生活救助的思路154
第三节 关于中国难民生活救助的思考156
一、中国公民的社会保障和生活救助156
二、关于中国难民生活救助的思考157
第六章 保护和安置归难侨、印支难民和老挝难民159
第一节 保护和安置马来亚归难侨159
第二节 保护和安置印尼归难侨161
一、印尼归难侨的概况161
二、1960年代接待和安置印尼归难侨162
第三节 印支难民的产生和国际化165
一、印支难民的产生165
二、中国和越南关于印支难民问题的外交斗争166
三、中国反对越南当局输出难民的国际斗争169
第四节 保护和安置印支难民171
一、确立接待和安置印支难民的方针政策171
二、成立接待和安置印支难民的机构172
三、印支难民的涌入、接待和转移174
四、安置印支难民178
第五节 再安置偷渡的被安置印支难民187
一、被安置印支难民偷渡的基本情况187
二、被安置印支难民偷渡的主要原因188
三、中国和港英政府协商解决遣返偷渡的被安置印支难民188
四、中国再安置偷渡的被安置印支难民189
第六节 华侨农场191
一、华侨农场的设立和面临挑战191
二、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华侨农场改革193
三、21世纪的华侨农场改革194
第七节 接收、安置和自愿遣返老挝难民195
一、保护和安置老挝难民195
二、在华老挝难民自愿遣返的启动196
三、在华老挝难民自愿遣返的组织197
四、在华老挝难民自愿遣返的成效199
第八节 关于中国保护和安置归难侨、印支难民和老挝难民的思考199
一、中国保护和安置归难侨、印支难民和老挝难民的历史经验199
二、关于中国保护、安置归难侨、印支难民和老挝难民的思考201
三、从“包办集中安置为主”向“自我分散安置为主”转变204
四、允许大规模涌入人员中的华人恢复中国国籍205
五、优先办理大规模涌入人员中的华侨回国定居申请206
第七章 保护和安置大规模涌入缅甸边民207
第一节 大规模涌入中国的缅甸边民207
第二节 中国处理大规模涌入缅甸边民的法律和政策209
一、突发事件应对法209
二、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11
第三节 中国保护和安置大规模涌入缅甸边民的实践214
一、大规模涌入缅甸边民不是难民214
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214
三、缅甸武装冲突是内部事务216
四、作为涉外突发事件,启动边境维稳机制,按照应急预案,开展安置、劝返等工作216
第四节 国际上解决大规模涌入人员问题的措施217
一、集体甄别/初步甄别217
二、临时庇护的定义和意义217
三、临时庇护的法律基础218
四、临时庇护者的法律地位219
五、临时庇护方案220
第五节 关于中国保护和安置大规模涌入缅甸边民的思考222
一、制订处理大规模涌入人员事务的专门性法律222
二、以武警边防部队、当地公安部门为主开展边境维稳工作222
三、给予大规模涌入人员临时庇护223
四、给予受迫害的大规模涌入人员难民地位223
五、给予大规模涌入人员适当的社会保障224
第八章 保护和安置(城市)难民225
第一节 难民的登记225
一、外国人向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寻求庇护225
二、寻求庇护者的权利和义务226
三、寻求庇护者和难民向中国主管机关登记227
第二节 难民的甄别229
一、难民的甄别229
二、难民地位申请的批准、难民身份的终止和撤销230
三、难民地位申请的撤回、拒绝和申诉231
四、交付申请、申诉等文件231
第三节 寻求庇护者和难民的安置232
一、中国对寻求庇护者和难民的安置232
二、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对寻求庇护者和难民的安置233
第四节 难民问题的永久解决234
一、自愿遣返234
二、就地融合234
三、重新安置235
第五节 关于中国保护和安置(城市)难民的思考236
一、难民管理236
二、难民立法237
三、多元文化237
四、入境管理238
五、居留、永久居留和国籍管理239
六、大国责任240
第九章 中国难民立法的可行性241
第一节 难民立法的可能性241
一、实践基础241
二、体制基础242
三、法律基础242
四、国际基础243
五、理论基础243
六、经验基础244
第二节 难民立法的必要性246
一、落实宪法的难民方面规定246
二、实施出入境管理法的难民方面规定247
三、完成难民立法计划247
四、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难民立法的期待248
五、实现加入的难民方面国际条约的国内法化249
六、绕不过去的难民问题249
第三节 难民立法的迫切性250
一、最终解决在华印支难民问题250
二、回应一些国家无端的难民指责251
三、保护和安置大规模涌入人员252
四、保护和安置日益增多的(城市)难民253
五、主动处理难民事务253
第十章 中国难民立法需要妥善处理的关系257
第一节 维护国家利益与保护难民权益的关系257
一、维护国家利益与保护难民权益的关系257
二、处理维护国家利益与保护难民权益的关系259
第二节 难民问题普适性与难民政策选择性的关系261
一、难民问题普适性与难民政策选择性的关系261
二、处理难民问题普适性与难民政策选择性的关系262
第三节 难民管理政府主导性与被管理难民自我性的关系264
一、难民管理政府主导性与被管理难民自我性的关系264
二、处理难民管理政府主导性与被管理难民自我性的关系266
第四节 难民融合积极性与难民融合能力不足的关系267
一、难民融合积极性与难民融合能力不足的关系267
二、处理难民融合积极性与难民融合能力不足的关系268
第五节 难民文化与庇护国文化互长冲突的关系270
一、难民文化与庇护国文化互长冲突的关系270
二、处理难民文化与庇护国文化互长冲突的关系271
第十一章 国际难民法制建设经验与中国难民立法273
第一节 难民立法从属于移民立法273
一、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难民法与移民法的关系273
二、中国难民法与出入境管理法的关系275
第二节 就难民事件特别立法275
一、美国等国家的难民事件特别立法275
二、中国的难民事件特别立法277
第三节 特别规范寻求庇护者、重新安置难民事务277
一、美国等国家特别规范寻求庇护者、重新安置难民事务277
二、中国特别规范寻求庇护者、重新安置难民事务279
第四节 给予难民居留资格和相应权益280
一、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给予难民居留资格和相应权益280
二、中国给予难民居留资格和相应权益282
第五节 妥善安置寻求庇护者284
一、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安置寻求庇护者284
二、中国的寻求庇护者安置287
第六节 妥善安置难民288
一、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社会安置难民288
二、中国的难民安置288
第七节 适当照顾重新安置难民289
一、美国等国家适当照顾重新安置难民289
二、中国适当照顾重新安置难民290
第八节 非政府组织参与难民保护291
一、美国等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参与难民保护291
二、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参与难民保护292
第九节 非民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参与难民保护293
一、美国等国家的非民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参与难民保护293
二、中国的非民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参与难民保护295
第十节 与国际组织合作保护难民295
一、美国等国家与国际组织合作保护难民295
二、中国与国际组织合作保护难民297
第十二章 中国难民法构想299
第一节 中国难民法的价值取向299
一、弘扬人道主义299
二、维护社会稳定301
三、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02
四、提高国际地位303
五、输出价值观304
六、引进需要人员305
第二节 中国难民法的基本原则306
一、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优先306
二、善意履行国际义务307
三、难民自立和融合308
第三节 中国难民法的主要制度309
一、难民准入制度309
二、寻求庇护者权利制度311
三、难民甄别程序制度312
四、补充保护制度315
五、难民证件制度315
六、难民工作制度317
七、难民公房制度318
八、难民国民待遇制度318
九、难民一般待遇制度319
十、难民融合制度320
十一、难民自愿遣返制度322
第十三章 《难民条例》(学者建议稿)及其说明324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难民条例(学者建议稿)32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难民条例》(学者建议稿)的说明332
主要引用法律364
主要参考书目373